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4 14:0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本上的东西要吃透,也就是我常说的要“钻进去”,并在临床中结合实际去认真思考,不“死于句下”,而是“神而明之”,也就是“跳出来”在“悟”字上下功夫。
   
   在“悟”字上下功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绵之与中医大学生一席谈(上)   
     
  2005.04.14  4版  中医专刊:临床·学术   
     
  中医诊脉看似很玄,其实很深奥,必须亲自去体悟。为此,我常
拿熟人练看脉,特别是怀孕妇女的脉,以及后来确诊为肿瘤者的脉,
这必须在实践中积累和体会。再如看舌苔,1966年2月份,我带学生
到延庆永宁镇卫生院去实习,行装未卸就要我会诊一个已确诊为伤寒
的14岁男孩。一看是典型的承气证,但舌苔厚腻而白润,就用苍术白
虎汤合小承气汤加味,结果不行,到了太阳西下的时候,病孩还是高
热、乱语、手打脚踢,就像狂证。到第二天仔细观察,舌仍白厚腻而
润,但发现苔下隐现黄色,唇干裂,门齿干燥,这才悟出舌上白润是
不断输液之故,门齿干燥才是真实的反映,于是用了大承气汤和增液
汤。还真灵,服药后约3个小时,病人傍晚开始大便,一晚上就便了3
次,量很多,既有结块又有粪汁,顿时孩子热退神安,豁然而解。
  现在号称“祖传”的太多了,其实祖传不是遗传,关键还在于你
是否刻苦地学了。当然祖传是一个学习的有利条件,经常接触病人,
随时都有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小时候,我经常亲眼看到父亲诊治
的效果,对父亲的话懂不懂都记住,参照效果去悟,日积月累,学了
一些看似很玄其实很科学的东西。
  讲一个“肺纤维化”的病例。这个病人是秦皇岛的工会干部,为
年终职工福利,连夜坐汽车从山海关到沈阳买毛线,一夜没有睡觉,
可见其疲劳与深夜受寒的程度。第二天他去取毛线,仓库中灰尘飞扬,
空气浑浊,返回后便发热咳嗽,中西药并进,反复治疗近半年没有好
转。又到北京治疗,住院吸氧并用激素,还是不行,来找我。服了两
周中药后,吸氧明显减少,就出了院。出院之后继续吸氧,口服激素
和中药治疗,开始一周要用两大瓶氧气,两周后吸氧量减为一瓶,以
后慢慢撤掉激素,继续用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活血散结等方药治疗
而愈。
  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痰。中医有一句话要记住:不一定气
管里才有痰,液有余就是痰。它积聚在某一个部位就是痰,往往用畅
肺气、利水道和化痰的药配合进行治疗,效果不错。现在治疗体内血
栓,在活血、散结的同时配伍一些化痰药,疗效还是不错的。
  我曾治疗过两个无尿病人。一个是子宫癌腹腔多处转移的女病人,
没有小便,周身胀痛,面浮腹大,怎么利尿也无效,我用两个蝼蛄煎
汤让她服用,不久就小便畅行,胀减气平。虽最后还是死了,但是减
少了不少痛苦。蝼蛄生在田草间,现在要防杀虫剂污染,不可轻试。
还有一个病人患肺心病瓣膜缺损而置换瓣膜,手术很成功,就是小便
不行,只能端坐,一动就喘。找不出原因,我就根据“饮入于胃,游
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理论,开了
一个宣肺利尿的方子,是常用的一般药,服后很快小便就通了,喘也
平了。
  我们应该仔细求证,既要应用所学的东西,反复推敲这个病究竟
是什么,也要有目的地利用现有的科学,特别是西医的知识和方法,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就是我的学习方法。上
课是学习,看书是学习,上临床见习、实习是学习,自己将来看病还
是学习,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才能把它融会贯通。
  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要“守方”的例子。一位中年女患者,在
美国得了肾病,虽坚持治疗,肾功能日益下降,已非药物所能解决,
院方告知病人,必须换肾,但当时没有合适的肾,只有先进行“血透”
治疗。她不同意,要归故土,下飞机是抬下来的。回来后经人介绍找
到我,经治近一年,肾功能有所好转,适逢孩子中学毕业,家长必须
参加。借此她又找了原来那位美国大夫,并问现在西方对这种病的治
疗有什么进展。美国大夫为她做了各项检查后表示很满意,并说现在
还没有更好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要她回国继续用中医药治疗。现在她
的肾功能除肌酐、尿素氮略高一些外,其他都正常,免疫功能也提高
了。治疗这类病不仅要细心还要有耐心,我们过去叫“守方”,就是
既然针对病情拟定了方法并具体处方,就要坚持观察,根据病情的进
退做一些微调,但基本的东西不能动,这就叫“守方”。
  对教材要精读而不是照本宣科。只有你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
感觉它,理解得越深,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越强。
  我希望大家多读读《内经》。临床课的教材里,每个病证都举了
若干方剂,或各具特点,或大同小异,而这些“特点”和“小异”正
是辨证论治的奥妙所在。从方药的配伍和用量都各有其主导和目的。
例如古方中柴胡的配伍和用量就大有区别。大、小柴胡汤的柴胡用量
就大,而用于厥阴病的四逆散,柴胡用量就小,逍遥散和补中益气汤
中柴胡的用量也小。这些必须弄清楚,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具体病人的
诊断和治法来确定配伍和用量。  
2
发表于 2005-4-14 14:30: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学中医药在“悟”,实际有点不对。怎样去悟?有时别人可以轻轻点拨一下,何必去悟。况且,悟是有方法的,不是无规律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05-4-14 14:38:0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脑袋里没有东西你悟什么呀
还是要好好读经典
4
发表于 2005-4-14 17:24: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悟”是一种综合直觉的领悟,“悟”在认识上有根本的重要性,能认识世界是生命之流的本质,中国人常常表现出的极度聪明和中医“神妙莫测”,都与“悟”这种思维方式有关。
5
发表于 2005-4-21 19:53: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99%是勤劳,1%是灵感。灵感即中医讲的悟性。
6
发表于 2005-4-23 00:21: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勤学为量变,心悟为质变。
悟什么,中医中的自然之道。
7
发表于 2005-4-23 09:02: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学中医药在“悟”字上下功夫

  聪明来自于勤奋,天才来自于积累。----华罗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07:58 , Processed in 0.0566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