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略谈麻杏甘石汤证------陈瑞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7 01: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论》第63条和第162条提出,发汗或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经文原意是汗下之后,表寒未尽消除,里热虽已形成,病势仍在太阳,因此用清内攘外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但柯韵伯将两条原文中“汗出而喘”改为“无汗而喘”,  “无大热”改为“大热”,是否恰当,尚值得研究和讨论。
    以柯氏删改本条的用意看来,他主要是以“有汗不得用麻黄”和“无大热不得用石膏”为依据。他说:“仲景每于汗下后表不解者,用桂枝更汗而不用麻黄。”因而对原文进行了删改,他认为麻杏甘石汤是为汗后内外皆热阳气重而设,故不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恐“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如果说因阳气重不用桂枝是指桂枝汤而言,则有汗不得用麻黄,也是指麻黄汤,因麻黄汤中有辛温助阳的桂枝,然而麻杏甘石汤证,正是因其外寒未净而里热已炽,故在麻黄汤中去桂枝之辛,加石膏之寒,把辛温变为辛凉,而且石膏用量特重,虽然是着重清解里热,与柯氏所谓阳气重,并不矛盾。至于“内外皆热”之说,也不完全符合麻
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病情,我认为内热则是,而外热则非,如仲景说:“身无大热”就是证明。因为如果是外热(即柯氏谓之大热)的话,决不可用辛温合甘寒的麻杏甘石汤,应当是用辛凉重剂白虎汤,如果仍用麻黄辛温,岂不是抱薪救火吗?再与《金匮》越婢汤证互参,均系身热汗出,却不忌用麻黄,可见麻杏甘白汤中的麻黄与大量的石膏同用,与本证并无抵触。若改为无汗而喘,反与太阳表实证的麻黄汤证相混,这是与经文实质不相符的。又以《伤寒论》中白虎汤证大热大汗与本方证对照,彼则寒邪全部化热,里热亢盛,此则寒邪大部分化热,里热虽盛而表寒未尽,因此前者用白虎专清里热,而后者则专清里热中兼解表之
余邪。再从论中用麻黄取汗的服法来看,方后都有“温复取汗”的明文,而麻杏甘石汤方后则无此记载,也可知仲景主要用意不在发汗。总之,本证仍在太阳,既不是初感寒邪的无汗,也不是表寒完全化热入里的大热大汗,而是处于寒郁化热之间,汗出不透,身热不大,其兼症多有烦渴、舌苔薄黄、脉象浮数等。综上述柯氏更改本证原文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但柯氏有几句话说的很对,他说:“麻杏甘石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这就是说,大青龙汤证为表寒重里热轻,本证为里热重表寒轻,如果进一步发展,表寒尽化为热,变为纯里热证,那就要用白虎汤了。本证的主症为“身无大热,汗出而喘”,由于表邪尚未尽除,其汗出是不多不透的,但因里热已经形成,还可能兼有烦渴,舌苔黄多白少而脉浮数。它不仅和大青龙汤证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汗不出而烦躁者不同(因其表寒重),也和白虎汤证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因其表里俱热)者有异。以上仅是一孔之见,还望贤者指正批评。
2
匿名  发表于 2004-11-8 20:06:49

略谈麻杏甘石汤证------陈瑞春

麻杏甘石汤属于治疗肺炎\上感\哮喘\气管炎\肺心病\的绝对好的方子!!!本方的好处是可以宣通肺气解表,是治疗痰热咳嗽的好方这一段的时间的好方子!!!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8 01:26 , Processed in 0.05357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