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学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7 19: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发生、发展、变化,是由事物(间)存在着相对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作用,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
(一)阴和阳的基本特征
    1.阴和阳的属性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相对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阴和阳是相对而言的,且区分阴阳的条件亦是相对的。阴阳纵使是相对的,人们要认识事物,就得给其双方既定命名——赋予一定属性,所以阴阳学说可认为是既定的相对论。一般地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等等,都归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等都属于阴类。对于同一事物,阴阳所指往往是确定的,不可相互替换,正因为有这种人为的规定性,才能够认识事物,如此看来,可谓比对立统一规律更胜一筹。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是将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归属于阳;对于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方面,统属于阴。
    阴和阳是以属性作为相对性,决不是确指任何单一事物,而是包含了所有的一切事物。
    2.阴阳的内涵与外延    阴阳是用以说明相关事物的相对属性,或一个事物内部相对着的双方。任何事物虽然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区别,但如果两者不是相互关联的对立双方,也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因而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
   事物的阴阳属性,本身也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3.阴阳是宇宙的最基本规律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说明阴阳是宇宙最普遍的规律,无所不包,且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源。任何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类,任一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而阴和阳的任一方又可再分阴阳,《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种事物阴阳的无限可分性,也可说明阴阳是宇宙间的最普遍规律。古人有言“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就是强调其重要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相错成为一体,其相互作用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然而最根本的可用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是一切事物功现象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乃至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是相互对立的,二者的属性相反,表现为双方的相互制约、相互对(拮)抗。事物在恒常状态时,是由于阴阳相互冲和,维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称之为“阴平阳秘”。若阴阳的任何一方过于强盛,就可抑制对方,使之趋弱;或者任一方的过于不足,可导致对立的相对亢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2、阴阳的互根作用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关系,称之为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和阳之间的互根互用,不仅仅体现于相对物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气和血的关系而言,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舍,二者互根互用的。而且还体现于机体的相对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人体最本质的生理功能是兴奋和抑制,没有兴奋,也就无所谓抑制;没有抑制,也无所谓兴奋。而且还体现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也就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物质和没有物质运动的功能,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从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高度地概括了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阴阳互根互用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和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阴和阳是在一定限度、一定时间内通过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来取得统一——维持着事物的相对平衡状态,故称“消长平衡”。
    如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即是“阳消阴长”的过程。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实际上即是反映了阴阳消长的消长过程,其中虽有“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不同,但从一年的总体来说,还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的。
    阴阳的消长平衡,说明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消长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就是在绝对的消长和相对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而得到发生和发展的。只有不断地消长和不断地平衡,才能推动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对人体来说也就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那么阴阳转化便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阴阳的转化,虽然也可发生突变,但大多数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阴阳双方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是因为相对的双方互根互用,相互倚伏着向其对立面转化 的因素。“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成败倚伏,说明新事物生成之时,已倚伏着败亡之因素;当旧事物败亡之时,也孕育着新事物产生的因素。“化”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变”就是指旧事物发展终极。
    阴阳的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 的“物极”阶段,即“物极必反”。包括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里的“重”和“极”就是促使转化的条件,没有一定的条件,便不能转化。
    总之,阴阳之间的上述四方面关系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制约兼有消长,互根含着转化。大体上来说,阴阳学说的实质内涵可以用“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八个字来概括。阴阳学说的实质包涵了当今的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相对论等哲理。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阴阳相对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部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此即《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是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对的阴阳两部分。“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 脏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脏皆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可见,人体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对于人体的生理功能,认为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无以产生生理功能,而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不断促进着物质的新陈代谢。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必须经常保持其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健康状态。而由于某种原因引起阴阳失调就会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实质上即是指整个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均可以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情况,皆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即偏盛偏衰来概括说明。正气分阴阳,包括阴液和阳气两部分;邪气亦有阴邪和阳邪之分,如六淫致病因素中的寒、湿为阴邪,风、暑、热(火)、燥为阳邪。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恶正斗争的过程,其结果则引起机体的阴阳偏盛偏衰。
    阴阳失调引起的病理变化及病症,主要概括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也是中医学的病机总纲。另外,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可导致“阴阳两虚”,即阴阳双方同时偏离常态。
    4.用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用阴和阳来加以概括说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辨证方面,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八纲就是以阴阳作为总纲的。在临床辩证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做到执简驭繁。只要掌握住阴阳的属性,就能在辩证中正确地区别阴阳。
    5.用于疾病的治疗   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总之,阴阳学说作为最普遍的自然规律,是遍及中医领域的每个角落,无处不阴阳,无时不阴阳,也正说明中医学有根本所在。
(四)阴阳学说应用于人体的现代认识
    对人体阴阳的宏观认识应说是基本完备和明确的,如今随着中医现代化的深入,促使人们在现代观念——微观领域去揭示探讨人体阴阳的本质,为此,中外学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如1973年Goidberg就将cAMP、cGMP这对相互拮抗而又相互制约的物质比作一阴一阳,提出这两种可能就是阴阳的物质基础。有关阴阳物质基础问题,从某种意义看,cAMP、cGMP各为阴阳一方,但其它物质如DNA与RNA、雌激素与雄激素、CA与ch等的相互关系同样可从某一侧面来分属人体的阴阳,说明单从cAMP/cGMP来反映中医阴阳物质基础是很不全面的,人体的相对性远非如此简妙。
    在分子的领域中,如何从难以数计的分子阴阳对中揭示出人体最根本、本源的阴阳物质基础,即这一阴阳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它阴阳对的改变。求证这一阴阳的本质,应从主导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源方面进行探寻,这就是中医对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元气的认识,即元阴、元阳才是人体阴阳的本质,元阴、元阳是什么呢?若说是cAMP、cGMP,二者只不过是新陈代谢的派生物质,也没有根本的原动力作用,所以谈不上是阴阳的本质,只可说是阴阳的表征而已。若对已认识的分子物质进行综合比较,不难看出,对机体新陈代谢有促动作用的物质,最为突出又起根本作用的莫过于CA类物质,所以认为CA可能就是元阳的实质——生命原动力的本源物质,究竟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明。
[DISABLELBCODE]
2
发表于 2007-4-15 18:51:3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

没人顶的,我给你顶下!
3
发表于 2007-5-14 12:25:55 | 只看该作者

阴阳学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5:01 , Processed in 0.0781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