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5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5 18:3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zeroeye在 2006/02/15 06:33pm 第 1 次编辑]

各位前辈,各位老师。
本人正自学《中基》,看到第3章,《精,气,血,津液》,其中讲到气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
但后面又接道:“肝脾主升......肝肾居下焦...以升为主”,似乎有明显矛盾啊。难以理解。而且,讲脏腑又提到某某升,某某降,与最初的“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完全不一致。
望指教,谢谢。
2
发表于 2006-2-18 13:18:20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肝,脾,肾不都属于五脏吗?所以以升为主,这话没错啊.
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13:16:3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不好意思,漏了一句,书上还提到,心以降为宜。心属五脏。
4
发表于 2006-2-22 11:59:49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希望你不要把这问题抠的太死.
“五脏贮藏精气,宜升;六腑传导化物,宜降。”这是句概括性的语言,中医理论中像这样的话不少,但这是普遍规律,事情还是具有特例的,是有特性的.
你能这么细致的观察这个问题很好,可有时侯会把问题看偏了.
我们老师在讲中基关于六腑与五脏的关系时也讲过,五脏六腑的区别联系,但也有个别脏腑是具有特例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5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20:55:23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非常感谢慢悠悠的指点.
谢谢了.
6
发表于 2006-2-25 14:56:1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学中医在于活学活用,还是不要拘泥于的好!
7
发表于 2006-3-1 08:35:02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吃透精神实质
8
 楼主| 发表于 2006-3-4 21:45:06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这个贴子最后由zeroeye在 2006/03/04 09:46pm 第 1 次编辑]

最近看到《中基》中<内伤病因>中的“七情”,提到了《灵枢 本神篇》中关于七情和病因的原话“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由于只提到这两句,于是我便买了《黄帝内经》查看原文,发现有这么一句:“肺喜乐无极则伤魂,魂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但肺不是对应的是魄吗?此处实在难以理解。

另外,《本神篇》还提到:“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魂......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
五脏对应五志,怎么会心对应思虑,脾对应忧愁,肝对应悲伤呢?这里实在想不通。

还有,《本神篇》中提到: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肝在志为怒,”实则怒“好理解,但”虚则恐“是何故?
"......脾气虚则四支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同样,心在志为喜,”实则笑不休“好理解,”虚则悲“又是何故?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而唐云的《走近中医》第七章《人体精气的仓库》提到这么一段话:”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怒,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急噪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屡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唐云老师的这段话中,”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就是《本神篇》中的”实则笑不休“。但”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怒,心神不宁、焦虑失眠“和《本神篇》中的”心气虚则悲“就有偏差了。另外象”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屡多疑。“不知道为什么如此说?
以上是本人初学中医,关于七情方面的困惑,请各位老师不吝指点,谢谢了。[color=&#35;DC143C]文字[color=&#35;DC143C]文字
9
发表于 2006-4-3 11:21:0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中医基础序言说了:“要用辩证法去学习中医”。
10
发表于 2006-4-4 16:04:21 | 只看该作者

[求助]关于自学《中基》的一点疑问

清阳升而在天,浊阴降而归于地,怎样才能够升,怎样才能够降,《经》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五脏藏精气而不 泻,能满而不能实。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能实而不能满。精气升则能够敷布四肢百骸,实又为清阳之气。浊阴降而为地,实是指人体所排泄的糟粕,当然阳气又有清浊之分,浊阴也有清浊之分。清阳之气出上窍,浊阴之气归下窍,皆为《经》旨。
学中医主要的就是要抓住“阴阳”二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2:13 , Processed in 0.0880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