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5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扶阳用药的经验与使用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8 12:0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子扶阳药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标签:健康 附子 四逆汤 干姜 强心   分类:扶阳四逆法

一、四逆汤 
 【方剂名称】
  四逆汤
  【药物组成】古方:  甘草2两(炙),干姜1两半,附子1枚(生用,去皮,破8片)。
经验妙方参考: 炙甘草50克,干姜40克,炮附子30克
  【处方来源】  《伤寒论》。
  【方剂主治】
  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方剂功效】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药理作用】
  ①升压、强心、抗休克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2:26):以麻醉家兔的低血压状态为模型,观察四逆汤及其各单味成分所具有的效应。结果:单味附子虽有一定的强心升压效应,但其作用不如四逆汤,且可致异位性心律失常;单味甘草不能增加心脏收缩幅度,但有升压效应;单味干姜未能显示任何有意义的生理效应。由三药合方的四逆汤,其强心升压效果优于各单位药物组,且能减慢窦性心率,避免单味附子所产生的异位心律失常,提示该复方组方的合理性,也体现了中医“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的科学性。《新医药学杂志》(1974;3:21):经观察,四逆汤注射液肌肉或静脉注射有以下作用:1.改善休克状态。当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在80-60毫米汞柱时,经注射后1-20分钟,血压即上升至90-110/60-90毫米汞柱,其特点是作用温和,当血压恢复正常后就不再上升;严重休克血压降至零,可先用西药升压,继以四逆汤维持之。2.改善微循环。对四肢厥冷,唇部及皮肤灰白或青紫的患者,药后先是四肢转暖,预示可能系内脏血流灌注在质量上和动力学上得到改善。心率一般不减少,但力量加强,心音有力,脉搏有力。3.预防休克发生。四逆汤注射液实践证明有此作用,强心效应明显。总之,认为四逆汤注射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升压问题,还能改善微循环,具有强心和镇静作用。《中成药研穷》(1985;9:24):本方对动物失血性休克、纯缺氧性休克、橄榄油引起的栓塞性休克,冠状动脉结扎所造成的心源性休克,皆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并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缺氧所致的异常心电图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又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并且该方毒性不大。《中医杂志》(1982;l1:73):用四逆汤煎剂进行肠道灌注,对原发性小肠缺血损伤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和继发性小肠缺血损伤的晚期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有治疗作用。
  ②毒性研究《药学学报》(1966;5:35):研究表明,甘草、干姜和熟附子同煮,降低了附子的毒性。单味熟附子的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56±0.409g/kg,口服为17.42±10.24g/kg,而按传统比例组成四逆汤,其半数致死量的附子量分别为5.821±0.599g/kg和71.78±6.84g/kg,差异显著。单味附子中毒心电图的改变与乌头碱中毒相似,而同剂量的附子组成四逆汤时,心电图则无异常改变。又以离体蟾酥心脏进行研究,表明附子毒性效应在四逆汤中降低了30倍,③制菌作用《中医杂志》(1962;1O:18):实验证明,四逆汤不仅无制菌作用,反能促进菌簇的生长。但是,用本方加黄耆、党参等配合输血、输液等措施治疗属阳虚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却取得良好效果。为此,强调治病必先“辨证”。
  【用药禁忌】
  血虚寒滞之厥逆非本方所宜,热厥禁用。
  【临床应用】
  ①少阴病《南雅堂医案》:少阴为病,内寒外热,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恶寒不渴,拟用四逆汤主治。附子1枚(生用)、干姜1钱5分、炙甘草3钱。《伤寒论汇要分析》:苏某妻,30余岁。月经期间不慎冲水,夜间或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当即刺人中、十宣出血,一度苏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此乃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拟大剂四逆汤: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分4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1次,此为重药缓服办法,如1剂顿服,恐有“脉暴击”之变。服全剂未完,四肢转温,脉回,清醒如初。
  ②虚寒下利《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续编):强陆氏,年甘余岁,因夏秋伏阴在内,复纳凉食冷,致寒热伤脾而致腹痛下痢,经旬不愈,有时痛欲汗出,恶寒拘急,四肢厥冷,脉微弦而迟,此寒伤三阴,宜遵仲师温脏散寒法,以四逆汤加味。淡附子1钱、炮姜6分、清炒甘草6分、桂枝6分,1服即效,2服痊愈。对症发药,虽仅数味,功效立见,用药如用兵,贵精不贵多,信然。《浙江中医》(1964;8:14):徐某某,男,7个月。1963年8月7日初诊。因母乳不足,每日喂米糊3次,两月前喂米糊过饱,腹胀吐泻,发高烧。西医治疗后,热退,腹泻昼夜达10多次,继续服用西药6天无效,改中医治疗8天,腹泻减至每日4-5次,因小儿服药不便而停药。两天前因受凉腹泻加重,每日7-8次,粪稀薄如蛋花汤,精神萎靡,夜间啼哭不宁,来门诊治疗。当时舌苔白而少津,四肢逆冷。断为脾肾虚寒,邪热留连胃肠。予以本方煎剂(先将制附子1.5g、干姜、甘草各9g,加水350ml,微火煎至150ml,再加入黄连9g,仍用微火煎至80ml,过滤后,加入糖适量,煮沸后备用),每次8ml,4小时1次。次日复诊:精神好转,大便次数减至4-5次,四肢已温,续服3天而愈。最近患儿感冒来所治疗,据家长告知:前次腹泻愈后,迄今未患过泄泻。③心肌梗塞《伤寒论汤证论治》:赵某某,男,58岁,农民。胸闷气短年余,服冠心苏合丸可缓解。突然心痛难忍,心神不安,冷汗出,四肢冰冷,神昏欲睡,面色赤,唇紫甲青,四肢逆冷,冷汗不止,下利,臭味不浓,舌质淡,脉微欲绝。西医诊为急性心肌梗塞伴休克,中医诊为少阴病,当即针人中、内关,神渐有爽。急以回阳救逆:制附子18g,干姜10g,炙甘草25g,肉桂3g,急煎,冷服。良久,四肢渐温,冷汗消,面色已复常态,口语已利,脉复渐有神。《天津医药通讯》(1972;11:1):在治疗的1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23例并发休克,经治无一例死亡。其中亡阳型用四逆汤治疗。认为本方有升压、强心作用,如与生脉散等合用,可解决较长时间用升压药以后停药血压下降的问题。
  ④休克《中医资料选编》(四川省军区后勤部):李某某,女,69岁。因患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而住院。神志清,颜面苍白,肺部有湿性罗音,心率92次/分,血压80/50毫米汞柱。经静脉注射四逆注射液2ml,2分钟后上升至90/60毫米汞柱。20分钟后血压上升至100/60毫米汞柱。6小时后血压仍维持在90/50毫米汞柱,并持续2-3小时。在升压同时心跳强有力。《上海中医药杂志》(1960;1:14):抢救麻疹严重病例136例,均属重、逆、险、凶、危、弱之证,西医属于感染性休克,用本方治疗后,仅死亡7例,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⑤胃下垂《云南医学杂志》(1964;3:44):用本方加减,治疗胃下垂7例,服药日数从14-43日不等,患者腹痛、腹胀、暖气等主要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消失,腹部压痛及调线所见之胃张力和胃大弯位置亦有部分改善。加减法:腹痛,加肉桂、樟木子、吴茱萸;腹胀,加枳实、木香、厚朴;嗳气,加山楂、麦芽;恶心,加砂仁,法半夏。
  ⑥高血压《广西中医药》(1980;1:30):刘某,女,55岁,高血压病十余年,服滋潜清降药反剧。精神萎靡,步态蹒跚,面赤颧红,彻夜难寐,口干不渴,身着棉衣,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欲绝。血压20.0/14.7kPa。证属阴盛格阳。拟四逆汤加味:熟附子9g,干姜6g,炙甘草6g,党参12g,龙骨12g。一剂后手足转温,仍心烦难寐。上方加黄连3g,服3剂,诸症悉除,渐能入睡,血压18.7/12.0kPa。
  ⑦便秘《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6:41):郝某,男,35岁。患便闭10月多,初因头目眩晕,曾多次服用黄连、川军等泻火药,眩晕未愈,渐至食少便难,形衰体羸,每隔十数日大便每次,燥矢停滞,便时十分困难,便后气促神疲,辗转疼痛,半日始安。又经多种通便治疗,愈通愈涩。用四逆汤3剂,感觉大便稍松,服至10剂,食多神健,眩晕亦愈。后以金匮肾气丸善后。
  【各家论述】
  ①《伤寒明理论》:此汤申发阳气,却散阴寒,温经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却阴扶阳,必以甘为主,是以甘草为君;干姜味辛热,《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逐寒正气,必先辛热,是以干姜为臣;附子味辛大热,《内经》曰:辛以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暖肌温经,必凭大热,是以附子为使,此奇制之大剂也。四逆属少阴,少阴者,肾也,肾肝位远,非大剂则不能达,《内经》曰:远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谓也。
  ②《伤寒论集注》张志聪:夫元气发原于下,从中上而达于四肢。脉沉乃生气不能从下而中,故用下焦之附子配中焦之炙草、干姜;若中焦为病而生原无恙者,止用理中丸而不必附子矣。后人有附子无干姜则不热,得甘草则性缓之说。此撰不经之语而贻误后昆者也。如当急用附子而先以桂试之者,亦误事匪浅。
  ③《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以姜、附大热之剂,伸发阳气,表散寒邪(附子生用亦能发表)。甘草亦补中散寒之品,又以缓姜附之上僭也(甘草为君,干姜为臣,附子为使)。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热饮则格拒不纳,经所谓热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也。
  ④《千金方衍义》:四肢为诸阳之本,故能运动不息,今因阳气乖离,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温补下焦之真阳,干姜温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温养三焦之元气,为直中阴寒之专药。
  ⑤《古方选注》:以生附子、生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于十二经。反复以炙草监之者,亡阳不至于大汗,则阳未必尽亡,故可缓制留中,而为外召阳气之良法。
  ⑥《金鉴》: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阴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草之甘温,温养阳气;臣以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寒阴消,则阳气外达而脉升,手足温矣。
  ⑦《寒温条辨》:此方通治三阴脉沉,恶寒,手足厥逆之证,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头顶,外彻肌表,以温经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内温脏腑;甘草独用炙者,以外温荣卫,内补中焦也。⑧《衷中参西》:干姜为温暖脾胃之主药,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温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温暖,恒赖相火之壮旺,附子色黑人肾,其非常之热力,实能补助肾中之相火,以厚脾胃温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诚以脾主四肢,脾胃虚寒者,其四肢常觉逆冷,服此药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用法用量】
  以水3碗半,煮取一碗,去滓,分温再服。

关于仲景药中的:附子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附子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药理研究发现,其能使下肢血管显著扩张,尚能扩张冠状血管。如四逆汤试验证明能使血压升高,并有较强的强心作用。有人认为熟附片的强心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钙有密切关系,在炮制或较长时间的加热煎煮后,总碱含量减少,毒性亦愈低,钙含量相应增加,其强心作用愈显著。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附子的方剂有30多个,分生用和炮用两种。其中用生附子的共7方,如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干姜附子汤等。均用于阴盛阳衰之重证,目的是温经、回阳、救逆。用炮附子方剂多,如桂枝附子汤、大黄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等。其功效均为温经、散寒、宣痹、止痛。与生附子的7方相比,二者剂量、剂型皆同,但其用量却增至生附子的2~3倍,充分说明炮用毒性小,且止痛效果明显。另外,张仲景在丸、散剂中所用附子,均为炮附子,如乌梅丸、九痛丸、薏苡附子散。是因为丸散剂无煎煮过程,必须用炮附子。
  
  再看附子泻心汤方,张仲景是如何运用附子的。纵观本方用法: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大黄、黄连、黄芩三味,以麻沸汤(即滚开的沸水)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本方所治为阳虚热痞证。方用大黄、黄连、黄芩之苦寒,以麻沸汤浸渍,少顷,绞去渣,取其味薄气轻,以清泻上部之邪热,达到消痞的目的,附子久煎别煮取汁,使辛热之药发挥温经扶阳固表的作用。尤在泾对本方的治疗作用及煎服法做了科学的分析:“按此证,邪热有余而正阳不足,设治邪而遗正,则恶寒益甚,若补阳而遗热,则痞满愈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诚不得已之苦心……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
~~~~~~~~~~~~~~~~~~补充资料:浅谈附子中毒怎么办????????????????
(1)附子中毒的症状:头晕,心慌,口,舌,唇,四肢发麻,说话不爽利.
(2)解毒方法:用淘米水一大碗即服.或者用60克甘草煎服.也有用蜜糖或者黑豆解毒的.
(3)预防为主:煎第一次最好90分钟,第二次重复煎的时候可以60分钟!
(4)记住喝药其间杜绝房事,最好连想也别想!

二、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各二钱;炙甘草,一钱。
具体用量参考:
附子理中汤:红人参25克炒白术50克淡干姜50克炮附子3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与主治】治中寒中湿,呕逆虚弱。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前服。如血少加当归(一钱),同煎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附子理中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组成】大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主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三、白通汤:
白通汤
  组 成:
  附子(15克) 干姜(6克) 葱白(四根)或:葱白4茎 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具体经验用法参考:白通汤: 附子50   干姜60   葱白4根(后下)  患者的尿 一盅

  简 介:
  【功用】 破阴回阳,宣通上下。
  【主治】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方解】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化裁】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主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分类】温里剂-回阳救逆
  【出处】《伤寒论》
  【方剂名称】白通汤
  【药物组成】干姜2两,附子(生用)2两。
  【处方来源】《易简》。
  【方剂主治】伤寒发热,大便自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煎6分,去滓温服。
参附汤
  参附汤1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组成】人参 附子(炮,去皮、脐) 青黛各15克
  【用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楮叶1片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主治】肾消,饮水无度,腿膝瘦细,小便白浊,
  参附汤2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异名】转厥安产汤(《叶氏女科诊治秘方》卷三。
  【组成】人参15克 附子(炮,去皮、脐)30克
  【用法】上药哎咀,分作三服。每服以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回阳,益气,救脱。
  【主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论】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说:“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实验研究】 1.参附注射液对动物耐缺氧和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中草药》1982(3):27,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小鼠耐缺氧的能力;能显著对抗由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大鼠心电图第二期ST段的下移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2.对动物冠脉流量等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中成药研究》1982(6):32,实验结果表明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增加离体兔心的冠脉流量,使离体兔耳和大鼠后肢灌流量增加,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对乌头碱所致室性或室上性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有显著治疗作用。
四、  参附汤3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六。
  【组成】人参 绵附(炮,去皮、脐) 肉豆蔻(微火煨裂)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同煎,空腹时服。
  【主治】下痢鲜血,滑泄不固,欲作厥状者。
  组成:炮附子(9克) 人参(12克)
  简介:
  【功用】益气回阳固脱。
  【主治】阳气暴脱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用法】用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之。
  【禁忌】中病即止,不可多服。斟酌。
  类别:温里类
  出处:《正体类要》
五、术附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白术12克 附子(炮,去皮、脐)4.5克 甘草(炙)6克
  【用法】上哎咀。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7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中湿。脉细,自汗,体重。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9年11月18日 00:10pm 时添加 -=-=-=-=-
《金匮》扶阳法初探   
  【作者】 李敬孝;
【作者单位】 黑龙江中医学院;
【文献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  
【中文关键词】 脾阳虚; 甘温扶阳; 肾气丸; 仲景论治; 小建中汤; 发展变化; 阳气; 扶阳法; 杂病; 大建中汤;
【摘要】 <正> 仲景论治杂病十分重视阳气的盛衰存亡,认为阳气在疾病发在发展变化中起重要作用。针对阳虚诸证,仲景以甘温扶阳药为主组方治疗,称之为"扶阳法"。本文试就《金匾》一书中有关扶阳法的运用,作以探讨。一、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9年11月18日 00:11pm 时添加 -=-=-=-=-
张景岳扶阳法临证特色用药述要沈元良
绍兴市中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22卷第11期
摘  要:分析张景岳运用人参、熟地、当归、附子、肉桂等扶阳之药的特色。指出:张景岳运用桂、附,更善于藉补阴填精养血之品为助,增强扶阳之功。而扶阳方药以温中兼润、阴中求阳的特色用药,是其学术思想的组成部分,有待后学者更多的探索加以阐微。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12:12:52 | 只看该作者

扶阳用药的经验与使用方法

用益气扶阳法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过早搏动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真心痛、胸庳等范畴。过早搏动是气血失和、运行不畅,阴盛气结所致。我们应用益气扶阳法治疗20例频发室性早搏,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系1998-1999年在我院治疗的患者。男16例,女4例,50岁以上17例,占85%。20例均选阳虚的患者。 2 辨证施治 阳虚气虚型:面色少华或晦暗、神疲倦怠、畏寒肢冷,夜尿频数,腰膝酸软、语言无力,短气懒言,脉结而沉缓。基本方剂:人参15g,灸甘草25g,麦冬15g,五味子15g,鹿角胶15g,附子10g,干姜10g上药加水500ml,文火煎煮,取汁200ml。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 3 治疗结果 巩固6例,占30%。早搏消除,余证好转90%以上,心电图基本正常,恢复工作。显效12例,占lO%。早搏减少,5~10/min,T波轻度改变,余证好转50%。 4 讨论 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改天运当以月光明。张景岳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鬼真阳、阳来则生,阳去则死,死生之本,全在阳气。由此可见,阳气是生命之本,阳虚则百病从生。过早搏动是由于心阳不振所放,故采用益气扶阳法治之,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
作 者 王海波 (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十字医院 154101) ; 刘国良 (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十字医院 154101) ; 韩德强 (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十字医院 154101) ;  
3
发表于 2009-11-21 20:12:31 | 只看该作者

扶阳用药的经验与使用方法

扶阳用药的经验与使用方法在临床很重要,欢迎讨论!
4
发表于 2009-11-23 07:28:36 | 只看该作者

扶阳用药的经验与使用方法

扶阳法治疗汗证临床探析
作 者 张存芳(Cun-Fang Zhang)
刊 名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卷期/出版年月 11卷2期(2009/02)
頁次 118-119
資料語文 中文
摘要 中医的汗证主要包括自汗和盗汗两种。传统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化湿热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应用于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现代人生活方式加之抗生素、激素及苦寒药的滥用,极度损伤人体阳气。所以现代临床上由于阳虚导致的疾病很多见,汗证亦不例外。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立命之根,真阳虚衰,不能统摄肾阴,阴火沸腾,虚阳外越则汗出不止。应用扶阳法治疗,临床疗效颇佳。
There are two kinds of hidrosis syndrome in Chinese medicine, spontaneous perspiration and night swea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clinical efficacy is unsatisfactory. Modern way of life combined with antibiotics and cold medicine abuse, damaged the body';s Yang Qi. So modern clinical disease caused by deficiency Yang very commonly, also the hidrosis syndrome for lack of Yang is common.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point out that the kidney Yang is a fundamental of health and life. Clinically, the patients sweat for deficiency Yang was treated by the way strengthening Yang would get obvious effects.

關鍵詞 汗证,扶阳法,中医辨证论治;Hidrosis syndrome,Strengthening Yang,Treatment according t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7 00:45 , Processed in 0.05177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