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1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1:5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刘铁军
  
  目前,临床治疗肝病的药物和方法众多,但在抗病毒、调节免疫、阻断病情进展等方面的疗效并不乐观。通过多年对肝病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认为,中医中药治疗肝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本期开始,他们将从辨证用药、临床治疗重舌诊、重视中医下法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治疗注意少用药、肝病需要注意阶段性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肝病患者慎用抗病毒药物、配合饮食的调节等几方面探讨肝病治疗及用药的原则。
  中医药治疗肝病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准确,这也是中医的精髓所在。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肝病,尤其是急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分别是: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或者是各证型相互间杂。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辨证分型的结果用药。
  肝胆湿热型  用茵陈蒿、栀子、胆草、金钱草、滑石等清热利湿。
  肝郁气滞型  用柴胡、元胡、川楝子、郁金、木香等疏肝理气。
  肝郁脾虚型  用柴胡、香橼、香附、白术、茯苓、山药等疏肝健脾。
  瘀血阻络型  用丹参、红花、赤芍、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
  肝肾阴虚型  临床常用黄精、麦冬、山萸肉、生地、玄参等具有滋补肝肾之阴功效的药物。
  在辨证的同时,还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用药。
  黄疸  加红花、赤芍、茵陈、栀子。
  鼻衄、齿衄  加地榆、仙鹤草。
  腹水  加芦根、白茅根、翠衣、猪苓等。
  胁肋疼痛  加金钱草、元胡、川楝子。
  腹胀  加香橼、香附。
  胃痛  加白芍、白芨、甘草。
  胃热  加石膏、知母。
  口苦  加龙胆草。
  吐酸水  加水红子、莱菔子。
  口干  加花粉、石斛。
  咽干  加沙参、麦冬。
  咽痛  加山豆根、牛蒡子。
  大便溏结不调  加大黄、黄连、马齿苋。
  头痛  加川芎、藁本、白芷、蔓荆子。
  午后或夜间低热  加百合、功劳叶、地骨皮。
  外感发热重  加麻黄、金莲花、金荞麦。
  汗多  加生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打嗝重  加旋覆花、代赭石。
  呕吐  加干姜、半夏、橘皮、竹茹。
  手足心热  加青蒿、鳖甲、牡丹皮。
  伴有胸水  加白商陆、葶苈子。
  对于肝癌患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之上,我们诊病常用药物有半枝莲、半边莲、虎杖、白花蛇舌草、蜈蚣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对各类肝病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归纳判断确立证型,以明确治法、方药。在辨证治疗取得综合疗效的基础上,对症状、体征的改善和消除更为确切和快捷。而症状体征的改善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最终康复创造必要的条件。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对症治疗或许唯有通过辨证用药才能达到或实现。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3-12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9年03月27日 05:41pm 时添加 -=-=-=-=-
肝病治疗及用药原则(二)
遣方用药重舌诊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院 刘铁军
  
  对于肝病患者,观察其舌质、舌苔的变化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因为舌质可以反应脏腑的寒热虚实及气血的盛衰。正常舌质淡红而滋润,舌质色泽由淡红到鲜红、红绛、紫暗,表示血热或热毒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病久而成瘀。
  舌红少苔为阴虚之象,应用黄精、麦冬、山萸肉、生地、玄参等滋阴清热生津之品治疗;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证,治疗当用清热利湿之法;舌淡苔白腻者,为脾虚湿盛,当用健脾利湿之白术、茯苓等药物;兼有舌紫暗者,为瘀象,当加活血化瘀之丹参,红花以活血通络。
  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对判断肝病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预后及遣方用药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3-26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9年04月12日 02:17pm 时添加 -=-=-=-=-
肝病治疗及用药原则(三)
重视下法作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刘铁军
  
  “下法”是中医学的八法之一。是通过荡涤肠胃,使停留于肠胃的有害物质从下窍而出,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法”的最早提出可追溯至《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论述。这些论述为“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由于“下法”是攻逐体内病邪的方法,有去菀陈莝、推陈致新的作用,“下法”能通腑实、祛毒邪,使毒性物质从肠道排出,切断肠肝循环,减轻或控制肝病的发展。所以,肝病治疗时应重视“下法”的运用。但“下法”不能单纯看做是为了通调大便,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祛除病邪,尽快改善因肠道毒邪(主要是肠道内毒素)所致的机体不正常的机能状态,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或已病防变的目的。
  将传统中医理论中的“下法”与现代医学“肠肝循环”理论有机结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中。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内经》及“六腑以通为用”和明代著名医家吴又可“逐邪勿拘结粪”说的重要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传统继承观与时代发展观相结合的鲜明特点。阐述了利胆退黄与胆红素代谢、通因通用与肠道炎症、泻下排毒与内毒素血症、急下阳明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认为肝病患者肝脏的解毒、代谢等生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容易造成体内有毒物质的积聚,不仅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肝脏功能的恢复,而且容易诱发其他疾病。通过使用承气类中药汤剂以通利泻下,使体内的毒性物质从二便而解,从而达到调节胃肠功能、消除肠道炎症及内毒素血症、预防和治疗肝病的目的。临床常用药中大黄具有“走而不守”、功善通下的药性,可调节肠道菌群,使排便正常、规律,为下法应用之首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可重用大黄治疗重症肝炎并发的肝性脑病,实现“清肠毒、降血氨、泻宿便、减少肠道内毒素吸收、降低肝损害及防治肝性脑病”的目的。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4-09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2:02:1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六法治疗 肝纤维化

本报记者 阎 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崔丽萍在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她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总结出“肝病实证居多”,“阳黄重清利、阴黄应温化、瘀黄要凉血化瘀”,“谷丙转氨酶升高常因湿热之邪”,“治疗重症肝炎应重视解毒化瘀”,“治疗肝硬化腹水应攻补兼施”,“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机多为气盛火旺”等多种中医诊治理念,并有针对性地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穴位贴敷、中药结肠给药等方法治疗肝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崔丽萍介绍,肝纤维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由肝脏原发病引起的,因此对原发病的治疗最为重要。如对乙、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抗血吸虫治疗等。中医认为,肝纤维化发病多因湿、热、痰、毒、郁、瘀、虚,作用于肝经,其中瘀血阻滞肝脉是肝纤维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从辨证的角度看,兼有脾气虚损、肝肾阴虚、气机郁滞、痰浊凝滞、热毒内蕴等。根据以上病理特点,中医一般采用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滋阴活血、行气活血、解毒活血及化痰活血等六种治法。
  活血化瘀法
  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肝受邪必将导致血运异常,血滞经脉,成为瘀血容易形成的生理基础。在慢性肝病的演变过程中,多种致病因素如湿热邪毒、酒精等导致肝纤维化,瘀血为致病的原因,故宜活血化瘀。
  益气活血法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旺有助于鼓动血液运行,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纤维化。
  滋阴活血法
  根据中医肝肾同源理论,肝病日久损及肾脏。因肝纤维化以湿热多见,热毒易损伤阴液,患者也多见肾阴亏损。因此,在治疗上除了健脾燥湿、化瘀通络外,滋补肝肾之阴也很重要。
  行气活血法
  肝主疏泄,肝气郁滞可致血瘀,血瘀引起气滞,因此行气活血法为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常用治法。
  解毒活血法
  湿热毒邪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纤维化患者常兼有湿热毒邪未尽,因此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常配以清热解毒之法。
  化痰活血法
  中医认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为毒邪内侵,肝络阻滞、毒滞经络,日久化热,灼津成痰,加之毒邪留恋,蕴于脾胃,水湿不化,而致痰瘀互结,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因此,化痰活血也是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2-26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2:07:47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扶正祛邪 调理肝病

江苏省中医院 章茂森
  
  来自射阳的顾老太太,一年前突患胆汁瘀积性肝硬化,总胆红素一直高达100多单位,用激素治疗又引发严重神经性皮炎,一年中足迹踏遍全国数十家知名医院,花费40余万元,胆红素一直居高不下,病情日趋严重。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陈四清博士应用大剂量中药清热凉血、化湿祛毒退黄,仅治疗了两周的时间,病人的黄疸指数就下降了一大半,达到了安全范围。后运用中药综合调理,病情一天好似一天,病人家属连叹神奇。
  陈四清介绍,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中药治疗肝炎。汉代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茵陈蒿汤至今仍是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有效方剂。中医中药治疗肝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改善症状作用  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胁痛、消化不良、腹泻、皮肤瘙痒、疲劳、齿鼻出血症状。
  保肝降酶作用  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有明确的降转氨酶作用,五味子更被临床医生称为作用强烈的降酶药物。
  退黄抗炎作用  茵陈、大黄、苦参、赤芍均有明确的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则有类激素样作用。对于一些顽固性黄疸,加用中药后疗效奇特。
  抗病毒作用  实验证明,苦参、蛇舌草、败酱草、大青叶、叶下珠等清热解毒药物,均有一定抗病毒作用。
  抗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作用  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类中药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作用。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2-26




-=-=-=-=- 以下内容由 czq1236892009年03月15日 00:08pm 时添加 -=-=-=-=-
12个月养生计划3
三月: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王国玮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养生关键:春养肝。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多食甜   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少食酸    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3-12


4
发表于 2009-3-15 20:58:2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很不错的资料。
5
发表于 2009-3-16 14:21:19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多谢提供了!

-=-=-=-=- 以下内容由 明光中草药堂2009年03月16日 02:22pm 时添加 -=-=-=-=-
多多学习经验,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2:19:0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悉数肝病用药的种种误区
--------------------------------------------------------------------------------

http://life.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1:11 千龙新闻网

  合理用药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全球每年约有1/3的病患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更为严重,约占用药人群的12%至32%。作为有着超过1.3亿患者的肝炎大国,肝病安全用药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国内某肝病专家认为:“就目前肝病患者的治疗状况而言,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的患者为数不多。特别是病情得以基本控制的患者, 90%以上听信虚假医药广告宣传,私自滥服‘保肝药’和‘转阴秘方’,大约有20%的肝炎肝病患者因用药不当而导致肝功能损害。”记者通过与肝病专家有关合理用药问题的相关采访中了解到,肝病患者用药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一 药物剂量越大越有效
  肝脏是进行药物生物转化和代谢的最重要器官之一。肝病时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各种进入肝脏的药物,常造成肝代谢负荷过重,发生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目前,经常有一些肝病患者,总是在大量服药,这些药物,对肝病的恢复并无太多益处,相反,反而加重肝脏的负担,损伤了肝脏的代谢,同时给患者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肝炎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往往弄巧成拙,影响病情甚至加重肝损害。所以肝病患者在自我疗养中,在治疗肝病及其合并症或治疗同时存在的疾病时,应在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注意药品的服用剂量,切忌擅自用药。
  误区二 盲目信赖进口药物
  有部分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始终认为国外的医疗水平及制药技术要远远高于国内,国外制药厂商研发的肝药制剂的疗效一定超越国内肝药产品,过分地信赖进口药物。对此,记者也通过专家了解到,这种过于信服进口药的观念也存在误区,专家介绍,西药在国内经常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目前常用的西药有三十多种,绝大多数为“进口转内销”,这些药物在国外认为有效,但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乙肝病毒有不同的亚型,欧美人不同于中国人,而中国的大江南北又有不同的亚型,所以适合西方人的药物未必适合中国人。
  同时,中国肝病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一些肝药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研发能力,已经有能力生产出适用于中国患者的肝药制剂。尤其在甘草制剂领域,我国超过日本,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江苏正大天晴总裁陶惠启介绍,从甘利欣到天晴甘美,正大天晴几乎每隔2年就推出一个国家级新药,目前全国2000多个传染病医院和三甲医院都在使用天晴的产品,有600多万患者使用天晴的产品。而去年12月推出天晴甘美申请了17项专利,并得到了国家二十年的专利保护。
  陶惠启认为,目前我国的肝药企业已经能够以自信的姿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有信心健康中国人的肝。但是要改变国人心目中的固有的观念,还需要同行们加倍的努力。
  误区三 价格越贵越好
  在肝病治疗中,还存在一些肝病患者错误地认识 “药价越高,疗效越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患者的固有认识,一方面是某些医生在治疗过程当中的误导,另一方面一些低价伪劣药品搅乱了患者的判断力。
  专家也指出,肝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一旦得了肝脏疾病,绝不能盲目听信虚假医药广告的吹嘘,乱投医,乱用药,追求买价格高的药品以确保高品质,而应当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接受“方法正确、措施先进、疗效确切”的对症治疗。
  以肝药研发为主的正大天晴认为,要想更多的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首先要让患病的人能够用得上药。我国目前因病致贫的情况非常严重,“价格越贵越好”的认识无疑会加剧这种状况。因此作为企业来讲,不断生产出好药,并以一个合理的药品价格推向市场是关键。据了解,正大天晴的产品一直都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以甘利欣为例,仅有同类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
  误区四 忽视药品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不良反应所下的定义是:“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所要监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不良反应。专家强调,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治病也能致病。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理性看待药源性疾病,合理使用药物是降低药物不良反映危害的重要前提。对于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应当加强和普及教育,使患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现象,引起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视,并及时通过有效途径防止意外的发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2:24:23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伤寒论坛 » 方药心得 » 肝病用药式
试述肝病用药34式
1.肝气虚:麦芽.
2.肝气实(肝气郁结):柴胡,香附
3.肝气寒:荆芥,防风
4.肝气虚寒:山楂
5.肝气湿郁:五加皮
6.肝血虚:当归,生地,酸枣仁,生地,阿胶
7.肝血实(肝血瘀):川芎,莪术,红花
8.肝血热:丹参,丹皮,赤芍,茜草,郁金,益母草
9.肝血虚热:大蓟,小蓟,白芍
10.肝血实热:地榆
11.肝血湿热:白及
12.肝血寒:艾叶,川芎,元胡,莪术,红花
13.肝血虚寒:当归,熟地
14.肝血湿滞:水蛭
15.肝血郁:桃仁
16.肝虚寒:杜仲,川断
17.肝虚热:青蒿,地骨皮,秦艽
18.肝阴虚:杞子,牛膝,牡蛎
19.肝阴虚热:女贞子,龟甲,别甲
20.肝阴虚寒:牛膝
21.肝虚湿:桑寄生
22.肝寒:吴茱萸
23.肝湿实(肝湿滞):独活
24.肝寒湿:木瓜,吴茱萸
25.肝湿热:绵茵陈,金钱草,车前子
26.肝实热(肝火):大黄,黄连
27.肝阳实(肝阳上亢):磁石,龙骨,石决明,代赭石
28.肝阴实:川芎
29.肝风寒:徐长卿
30肝风痰:天南星
32.肝风热结:地龙
33.肝风内郁:全虫,蜈蚣
34.肝风内动:钩藤,天麻.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7 17:37:1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钱英:肝炎论治 逆流挽舟


  钱 英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分配至北京中医医院工作。1970年至1980年跟随关幼波老中医临诊肝病。主编《肝炎论治学》等四部专著,发表论文40余篇。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现任该学会内科肝胆病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国家第三批、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化痰解毒活血退黄疸
  各种肝病极易并发黄疸,中医辨证有阳黄、阴黄、瘀血发黄、急黄之分。钱英根据自己多年临床体会,总结出退黄应“三因制宜”,灵活运用化痰、解毒、活血法,即病毒性肝病之黄疸用解毒活血法;脂肪性肝病之黄疸用化痰活血法。黄疸早期多瘀热,可采用赤芍、紫草、茜草等凉血活血;黄疸中期多因虚至瘀,可用川芎、三七、泽兰等养血活血;黄疸晚期多沉寒痼瘀,可用桂枝、苏木、鸡血藤等温通活血。
  郑某,男,15岁,因黄疸、发热、鼻衄反复不愈,于2001年7月13日到门诊找钱英治疗。检查发现患者HBsAg(+),HBeAg(+),HBcAb(+),ALT:666.6U/L,AST:205.32U/L,TBil:656umol/L,DBil:387.1umol/L。证见目睛黄,身黄,溲黄,便干,脉虚大数,舌质红、苔白,肝脾及多处淋巴结肿大。辨证为毒热痰结,瘀阻三焦。选用凉血活血、化痰、解毒三法联用以退黄:茵陈30克,大黄炭6克,栀子6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草河车30克,公英15克,地丁15克,栝楼20克,山慈姑10克,丹皮12克,赤芍25克。共14剂,每日一剂。水煎,日服三次。西黄丸1克,每日两次。之后基本守方无大改动。10月16日复查肝功能显示各项指标全部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滋肾柔肝治疗早期肝硬化
  慢性乙肝与早期肝硬化二者之间是以肝纤维化为病理基础的相互移行的一种难治病,属中医“肝着”和“肝积”范畴,临证治法繁多。1990年,钱英带领课题组应用乙肝养血活血冲剂(该药宗一贯煎加味,用地黄、北沙参、女贞子、当归、白芍、五味子等组成),治疗346名患者,疗程3个月,与西药常规保肝组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3%,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之后又用6年时间,在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的基础上合用鳖甲煎,以软坚散结,化裁为“软肝煎”(该方由北沙参、女贞子、百合、炙鳖甲、桃仁、泽兰等组成),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审定认为:“软肝煎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疗效”。经典与临证使钱英认识到“滋肾柔肝法” 是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的重要治法之一。
  快速截断慢性重型肝炎
  “快速截断法”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治则。该治则为清解、通下、凉散三法并用,以尽早驱逐客邪,顿挫病势,防止传变。“逆流挽舟法”是清喻嘉言始创,其用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升举清阳、宣通气机、鼓动正气以驱邪外出,能于“逆流中挽舟楫上行”。“快速截断法”与“逆流挽舟法”并称为“截断逆挽法”。实践证明,二法均为《内经》“上工救其萌芽”的大法,二法协同,并用不悖。
  李某,女,31岁。因黄疸,乏力,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诊为:病毒性肝炎,亚急性重型。曾用激素、人工肝治疗,黄疸不退。10月8日复查ALT:83.7U/L,AST:293.5U/L,TBil:272,3umol/L,DBil:193.6umol/L,于10月10日用“截断法”,宗下瘀血汤合升降散加味:桃仁10克,土鳖虫15克,大黄10克,姜黄10克,蝉蜕3克,僵蚕6克,郁金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生炒苡仁各30克,瓦楞子30克,藏红花1克(后下)。每日一剂。10月20日查PTA下降至41%。因病人产后,面色苍黄,脉细无力,于原方加生黄芪30克,当归12克,川芎6克,以“逆流挽舟”。宗上方加减治疗,于2009年2月20日复查肝功正常,黄疸消退。(关  伟整理)
  
  
  

网络编辑: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09-03-26





相关文章   

  

  评 论



9
发表于 2009-3-27 17:41:2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这些资料太棒了,学到了很多,真的很感谢创建人和编辑人啊!支持下.
10
发表于 2009-3-27 17:46:58 | 只看该作者

[分享]肝病用药重在辨证

请问脂肪肝严重了会导致肝硬化吗?
还有怎么治疗肝硬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4 04:34 , Processed in 0.0602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