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 09: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  苍耳子去刺、炒用为法定的炮制方法。现行清炒后碾去刺的炮制工艺质量差,效率低。改用生品碾米机去刺及沙炒工艺可显著减耗节能,提高工效及炮制品质量。

  【关键词】  苍耳子;碾米机去刺;沙炒

     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1  现行苍耳子炮制工艺

  1.1  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2  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1]。

  本品含苍耳子苷、树脂、脂肪油、生物碱、维生素C及色素等。

  据初步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苍耳子的毒性与其所含毒性蛋白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毒性物质常损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胞,出现黄疸、心律不齐、蛋白尿。尤以损害肝脏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即使治愈,也易留下肝肿大后遗症。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如炒焦、炒炭后能破坏其毒性。有学者认为苍耳子药用必须炒至焦黄,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被溶出,而达到去毒目的[1]。

  苍耳子古代炮制方法较多,从宋代开始用炒法,此法就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法定的炮制方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其炮制方法为除去杂质,清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古代对苍耳子去刺也比较重视,有些炮制方法的本意之一就是为了去刺,认为“刺”有小毒,不宜服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指出:“苍耳,有毒部位,全株;以果实为最毒”。现今炮制也要求去刺,不过去刺是为了便于调配操作,而减毒是通过加热破坏毒性物质来达到目的[2]。

  实践证明,苍耳子苞刺体积较大,且易刺人挂物,不利于贮存、包装、运输、调配。生品去刺非常困难;清炒则因苞刺致果实受热不匀;刺焦后碾压易使果实破碎难于分离。工效低,质量差。因此,笔者经反复试验,改进其去刺、炒制工艺。

  2  改进后苍耳子炮制工艺

  2.1  生品碾米机去刺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装入FN-9型铁辊碾米机(其他机型亦可)料斗内,调节挡板至适当位置,开机后苍耳子苞刺呈末状由碾米机出糠口流出,净苍耳子果实在其出米口接收。一般一次即可。果实无刺,完整无破碎(部分呈扁状)。

  2.2  沙炒  先将沙置锅内,武火加热,沙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去刺之苍耳子果实,用中火炒至外表呈深黄色,有爆裂声,取出,筛去沙,放凉。用时捣碎。

  2.3  成品性状  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体轻质坚。破开后内有双仁。有油性,气微,味微苦。去刺后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无刺。炒苍耳子表面深黄色,全体无刺,质酥,微有香气。

  2.4  炮制作用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去刺可纯净药物。炒后可减毒增效,质酥利于粉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2.5  改进工艺的优点  (1)苍耳子生品去苞刺后体积减少约2/3,重量积减少约1/5;可显著减耗节能,提高工效;与炒后去刺相比,可降低果实破碎损耗15%。(2)产地加工有利于包装、贮存、运输、调配。(3)用沙作为中间传热体炒制,可使苍耳子受热均匀;有利于破坏其毒性蛋白以降消毒性;使药香酥利于粉碎;提高了炮制品质量。

  【参考文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10:55 , Processed in 0.0720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