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
作者:阎敏1,李新中1,陈卫红2,周平兰2
【摘 要】
?Analysis on 302 Cases of Bad Response Caused by Inj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湖南省各医疗单位呈报的2002年度的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进行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样性,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其中以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的反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主要原因是由变态反应所致。结论: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极大地重视和足够的认识。?
?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bad response caused by inj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viding reference to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s: Analysis the 302 cases of bad response caused by inj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 in 2002. Results: Those bad responses showed diversity, which mainly affecting multiple organ and system usually with febrile, then the response of skin and its appendix. The bad response such as allergic shock, laryngeal edema and dyspnoea were severe, which mainly caused by allergy. Conclusion: Inj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cause many bad responses. We should think highly of it and have more cognition.?
[Key wor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Bad response?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47(2004)05-058-03??
【关 键 词】中药; 注射剂;不良反应
【作者介绍】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长沙410008;2.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近10余年来,中药注射剂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个别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为了减少或防止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使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笔者对湖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2年度收到的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于湖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部。2002年度共收到湖南省各医疗单位呈报的中药注射剂ADR报表302例。?
1.2方法 对302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的病例、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合并用药、药品分类及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醒临床医生注意。?
2 结果?
2.1性别分布 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181例(59.93%),女性121例(40.07%),男性患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于女性患者。?
2.2年龄分布(见表1)?
表1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年龄分布
年龄(岁) 不良反应例数 百分率(%)
≤15 52 17.22
15~24 28 9.27
25~34 49 16.23
35~44 40 13.25
45~54 53 17.55
﹥55 80 26.49
由表1可知,不同年龄段使用中药注射剂都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的几率最大。?
2.3既往不良反应情况 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既往有家族或个人过敏史者23例,占总例数7.62%。?
2.4合并用药情况 本组患者中,2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发生ADR者162例,占53.64%,表明合并用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2.5临床表现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呈现出多样性,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表现为发抖、寒战、高热。这种发热为药物热反应,有人认为它属于Ⅲ型变态反应,其潜伏期限不易确定,一般在10天以内, 短者仅1天,长者可达25天[1]。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充血性红斑疹、荨麻疹、瘙痒、面部潮红、局部皮疹或弥漫性出血,注射部位红肿等,较严重的ADR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多数患者经停药、抗过敏、对症等治疗迅速好转。但仍有少数病例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死亡。例如有1例刺五加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最后死亡的病例报道。(见表2)?
表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类型 ? n? 主要ADR表现
发热 107 发抖、寒战、高热
皮肤及其附件反应 93 全身充血性红斑疹、荨麻疹、瘙痒、面部潮
红、局部皮疹或弥漫性出血、注射部位红肿
神经系统反应 32 头痛、眩晕、睡眠不安、烦躁、嗜睡
心血管系统反应 32 心悸、胸闷心慌、早搏
消化系统反应 20 肝损害、药物性肝炎、厌食、食欲不振、消瘦、
恶心、呕吐、腹泻
呼吸系统反应 17 干咳、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
过敏性休克 15 大汗心悸、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丧失
泌尿系统反应 3 肾损害
血液系统反应 4 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
其它 4 口唇麻木、手足麻木、双眼睑水肿
2.6品种分类
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的品种很多,按其药理作用分类统计结果。(见表3)?
表3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品种
临床作用 致不良反应药物 ? n? 百分率(%)
清热解毒 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 146 48.34
莪术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蒿甲醚注射液克毒清注射液
扩血管、改 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 104 34.44
善血液循环 路路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
灯盏花素注射液β-七叶皂苷注射液
补益类 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鹿骨提取物 31 10.26
补骨脂注射液
抗肿瘤类 香菇多糖注射液蟾酥注射液 6 1.99
退黄护肝 半边莲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 9 2.98
田基黄注射液苦参注射液
祛风止痛 祖师麻注射液肿节风注射液正清风痛灵注射液 6 1.99
从表3看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和扩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类,可能与临床这两类药使用率较高有关。但是,我们发现中药注射剂几乎所有的品种如肌内注射的柴胡、穿心莲注射液到静滴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出现过不良反应,本组研究中30个品种不良反应达302例次,说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特点[2]。?
2.7发生不良反应较高的品种主要是不良反应发生率占75%以上的前8个品种。(见表4)?
表4不良反应率占75%以上的前8个品种
药品名 ? n? 主要ADR 百分率(%)
双黄连注射液 56 眼睑药疹、双眼睑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大 18.54
汗,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寒战、高热,
皮肤潮红、烦躁、哮喘,紫癜,注射部位水
肿,静脉炎、药疹,恶心
丹参注射液 55 胃寒发热、窦性心动过速,腰背部针刺痒 18.21
痛、药疹,头疼头昏,胸闷气促,腹泻,消化
道出血,全身震颤发胀抽搐,过敏性休克
鱼腥草注射液 44 腹痛、血尿,过敏性休克,药疹,胃肠道痉 14.57
挛、口唇麻木,发热、寒战、胸闷、恶心呕
吐,头晕、气促、寒战、大汗、血压下降、
胸闷胸痛,面部潮红
清开灵注射液 24 寒战、高热、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发热, 7.95
心跳加快,药疹,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黄芪注射液 20 头痛剧烈,心慌、恶心,寒战、高热,喉头水 6.62
肿,药疹,过敏性休克
刺五加注射液 15 刺激性干咳,肢体发热发红,药疹,头晕, 4.97
胸闷,寒战高热,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
葛根素注射液 10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痛,药疹,溶血 3.31
性贫血,寒战发热
参麦注射液 9 心悸、呼吸困难,大汗、寒战、高热、药疹 2.98
由表4可见,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75%以上的前8个品种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较多,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3 讨论?
中药注射剂是中草药制剂的新剂型,它的品种及应用逐渐增多,但对其不良反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分析2002年度湖南省各医疗单位呈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表,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体会如下,供临床参考。?
3.1不良反应的发生呈性别、年龄差异
302例不良反应中男性占59.93%,女性占40.07%;大于55岁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占26.49%,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较高,原因[3]是老年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多脏器疾病,以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基数较大;并且他们可因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和代谢障碍导致不良反应增多。这与老年人各系统生理机能活动衰退及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降低有关。因此,对老年人用药须小心、谨慎,必要时应进行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3.2有既往过敏史者易发生不良反应
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23例有既往过敏史或家族药物不良反应史,占7.62%,故临床用药时一定要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及家族药品过敏史,并协助患者筛选致敏药物,防止他们在今后使用中发生过敏反应。?
3.3合并用药增大了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30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值得注意的是有162例(53.64%)不良反应为合并用药,少则合并1种,多则合并5种药物,其中5例为纯中药注射剂配伍使用,157例为中西药配伍使用。由于中药注射剂本身多为组方配伍,其含有的成分已十分复杂;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应用逐渐增多,许多临床医生欲为患者增加疗效,在对所用中药注射剂成分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采取中药与中药配伍,甚至中西药配伍使用,有时事与愿违,不仅降低疗效,还可能增加毒性。?
3.4用药应谨遵辨证施治原则
本组患者尚有未经医生处方、自行购药者5例,辨证不确切者1例。如1例恶寒、发热患者用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清开灵注射液虽为治疗温病的有效方剂,但只适用于温邪入里、内陷心包的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和小儿痰热惊厥等。恶寒、发热患者不宜应用。所以对发热患者,首当辨其邪在表、在里,还是半表半里,然后合理使用。在使用其它中药注射剂时,也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警惕可能的不良反应。?
3.5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以药物热多见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药物热最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反应。在上述不良反应中以过敏性休克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最为严重,有时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3.6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自身成分复杂相关
中药注射剂几乎所有的品种如肌内注射的柴胡、穿心莲注射液到静滴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出现过不良反应,本组研究中30个品种不良反应达302例次,说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和普遍性特点[2],这可能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由于中药的成分极为复杂,且大多数是复方制剂,其中的某些成分本来通过口服给药在消化道可被“分解”、“消化”、“排泄”,而经注射直接进入血液系统,就可能产生经口服给药所没有的不良反应。或因个别批号药液纯度欠佳,而发生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中含有蛋白、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入血,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4,5]。如双黄连注射液中所含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又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6],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清开灵注射液有水牛角提取物,内含蛋白质,也可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过敏反应。?
许多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研究资料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尚缺乏科学与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条件下即轻易改变剂型制成注射剂,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注意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4结语?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通过实施监测制度可以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易发因素等情况,及时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库,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数据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孙定人,王士凡,王艳红,等. 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1?
[2]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
[3]袁惠南,王春仁. 浅谈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J].中国中药杂志,1991 ,19(1):52?
[4]马建丽,周亮,王世岭.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131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0,2(3):166?
[5]高建,张平.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0,16(5):61?
[6]梁树炎.双黄连粉针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江苏中医,1998,19(3):38?
(收稿日期:2004-04-20编辑:张金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