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音和五色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2-29 15: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4-1-2 09:05 编辑

论坛有帖子讲及最近清华大学出版了其收藏战国时代一批竹简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个五音图,与古籍所说的五行生成律吻合。粗看了几篇百度搜来的文章,虽然都提到五音与三分损益法有关,但都没有详细解释这两者的关系,而这其实涉及五行生成说的起源问题,恰好我去年曾深入研究过这个问题,在这里把我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现存最早的出土乐器是河南舞阳的贾湖骨笛,距今8000年,据说有五音,但也有五音以外的其他音。另一方面,大家公认至今所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3500年前。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可先于文字而存在(印度便是个突出的例子);而出土含五音的乐器,比甲骨文早了好几千年,故至少可说明,音乐可以先于语言很多年存在。因此,如果把距今只有~2500年的战国文献所记,解读成是五音的源头,无论是从客观事物发生的先后(实事)还是逻辑(求是)的角度看,都是没有说服力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15:0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4-1-2 09:08 编辑

不过,五音确是五行生成说的源头。要弄清这一点,须得先明白三分损益法如何界定五音,如果只凭音调名称是解释不了的,还应从音调的实质上去理解才能有准确的认识。与音调相关的基本定律有3:
1.     音调高低与乐器发声部柆的振动频率成正比;
2.     音阶相差8度 = 频率增加一倍;而相差8度的2个音被视为同调;
3.     相差5度(高阶频率为低阶频率1.5倍)的2个音阶(和弦),对人的听觉产生最愉悦和谐的感觉。

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古人有上述的现代音频知识,但贾湖墓葬里的骨笛,却是个很有力的物证,说明古人通过实践摸索,已经完全掌握管子产生音调之高低与管长成反比这一自然规律。换言之,要产生一个比基音高5度的音(频率须为基音的1.5倍),须令管长缩短为原来的2/3。反之,要降低8度(即将频率减半),须将管长增加1倍。在操作上,前者叫损(把管长减少1/3),后者与升调5度合并操作,即2/3x2=4/3,叫益(把管长增加1/3,实际上是升5度降8度)。因为这两个操作都要将管长先分成3等分,故这个五音产生的操作叫“三分损益法”。又因基音之外的4个音,是从基音开始连续进行损益操作而产生的,即基音的管长总共要经4次三等分,所以产生基音管子的长度必须是3**4=81,以使其余4音的管长皆为整数。上面的解释可综合成下表:

从上表可以很容易看出,五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从基音(宫)起,连续4次进行三分损益操作,从而新增4个5度音,加上原来的基音而成,故它们按其生成过程的自然排序为1-5-2-6-3  — 这正是清华简五音图的排序(与五行的“邻位相生”排序一致),对应的方位则是中-南-西-北-东。

这里第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音调高低排序,则是1-2-3-5-6(宫商角徵羽—笔者就曾见过此序被用来解释古乐)或5-6-1-2-3(5、6是低音),再以这两种排序去看对应的五材方位序,就会发现既无规律可寻,又与五材生克序不合,因而不会觉得它可能是五行生序的源头。而基音之被称为宫,也与中央重要性大于其他四方的观念一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15: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4-1-2 09:12 编辑

特别有意思的是,紧随宫(中土)之后的4音与四方的对应,一方面完全按四方的循环顺序,但另一方面却是从南方火开始,而非我们现在所习惯的从东方木开始。原因何在?首先,须先注意到,在甲骨文时代的商末,四时(春夏秋冬)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我的推想是,基于前述生成律的五音与五方的配对,应该是很早就已经确定下来,当然更早于与五材的配对,因为在五音已存在之时,应该还不知金是何物。

有很多证据表明,在四时观念形成之前的五方配对中,南-火可能比东-木重要。譬如观天是面向南中天,大火星是最受关注的恒星。又如五帝之中排名紧随黄帝之后的颛顼, 《国语》有一段引观射父的话,解释颛顼的功绩为“绝地天通”(将“通天”即通神的权力收归当时的氏族首领所有),唯一提到四方的主管官员也是南正和火正(“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甲骨文里有阳字而无阴字,而阳字的原意是“山之南”,等等。这种种迹象提示,在四时观念确立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方的自然排序,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始于南-火而非东-木。至于西随南后之排序,则明显是从观天所见恒星的视运动方向而来。

在了解五音产生的法则及其与五方配对的历史背景后,对五音与五材的配对如何发生的问题,应该不难达致合乎逻辑的结论: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即在还不知有“金”、无论五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方位音律颜色(最后讨论)皆已各有“五分”,且古人很重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由此积累起知识和经验的连结。五音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因此很早就已经确立,且历经几千年的沉淀而变得非常牢固。当五行思潮兴起并定型于五材后,方位首先完成与五材的配对,五音通过其与方位的对应获得五行属性。另一条相关的线索是:《汉书·艺文志》五行一类有31种, 其中7种书目直接与音律有关。由此或可进一步推论,五行相生的意念,极可能是从经三分损益法生成的五音中获得灵感,最后经由与季节的五材配对整合而完成。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15:1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4-1-2 09:14 编辑

鉴于五音生成律早已存在,故相生说不一定发生在邹衍的终始说之后,更可能是与之同步进行。事实上,“生”的意念不止音律一处,如《孙子》中运用“五分”法于许多领域,其中有一些就明确提到“生”:

《形篇》:“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众多学派中首将天道力量分拆成5种,分别用五材五色标签,并用“胜”来表达它们间的关系,以解释朝代的兴替;因其说迎合了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从而确立其论述在一众阴阳家中的领先地位,故后世逐渐形成先有相胜说的印象。但胜的对立面是负或败,胜-负作为天道关系的标签明显不如生-克那样相对自然平和。从这个角度看,相生说后出的认知或许并不符合事实。更可能的是胜、生说的讨论同步开展;邹之后,生-克的标签因更具普遍性故而在整合的过程中取代生-胜的标签。从思维角度看,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类似阴阳哲理寻找文字标签以表达新共性概念即形而上的过程。

5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15:14: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4-1-2 09:15 编辑

至于五色,则是源于观天。江晓原在《天学外史》里指出,《史记·天官书》中讲及五色的起源:

  白比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这里提到的5个星宿中,只有参宿四(即文中的参左肩)现今已变成红色,但二千年前确呈黄色。又,文中的苍即青, 而“黑”色实为暗红。
【按:心指28宿之一的心宿,即以大火星(天蝎座α星)为主星的天区。28宿分为四象,四象之一是青龙,心即暗示此宿之位置代表龙心,在古人的观天活动中有特殊重要性。譬如《易经》乾卦爻辞讲的龙星,就是心宿的主星大火星。又,大火星是恒星,我们今天所称的火星是行星,先秦时称为荧惑,因在地球上看它的视运动轨迹,此星会逆行,在古人看来不可思议,故称“惑”,是个大凶星。因逆行之前会先停下来,如果刚好停在心宿位置,叫“荧惑守心”,是个大凶兆,《史记》也说:“荧惑为孛,外则理兵,内则理政,故曰:‘虽有明天子,必视荧惑所在’。”】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 09:16:33 | 只看该作者
写本文的目的,是因为很多人以为五音和五色等观念,是受五行哲理的影响而产生;实际上应该是相反:五方五音五色等,早于五行哲理成形前已经存在多年。因此,应该将五行哲理的发展过程,分为概念和学说两个阶段。概念起源很早,如本文提到的方位颜色音律,这些实际上都是发生在语言文字之前。直到约在战国中期,五行才定型于五材(金水木火土),然后经邹衍将之与天道结合,最后经与其他早已定型的五行概念整合,以生克关系为特征的五行学说遂告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1:52 , Processed in 0.06385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