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柳之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辨证的数学原理---人工智能辨证的基础理论之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2-2-21 10:06: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22-2-21 10:08 编辑

再看了一下柳兄的介绍,我做【自助中医】时对辨证的理解与柳兄相似,只是叫法不同:你的域我叫空间,你的病我叫征(征候的简称),传统的“证候”定义不好(这个传统其实也没多久,上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我重新定义为:证是证名的简称,证空间是全部证名的集合;证候名和征的合称;辨则是把征候空间map到证名空间的函数,即:【征候空间】→【证名空间】。

但我的做法是从讲证候的书中选出~100个证;并从书中对它们的征候描述做了个用语分析。结果发现至少有2个问题很难处理:逻辑不清、用语不规范。这2个问题如果不先解决,要量化它们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必然困难重重。这问题有多大?看看下图的统计数字就可get a feeling。

如果对【中医探微】有兴趣,网址是:http://zyydiy.com.cn/_zxzy/index.html,界面上有个【?】有更详细介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我们的想法确实很像!有空我去学习!  发表于 2022-2-21 15:43
逻辑不清、用语不规范。那是因为你不懂中医。  发表于 2022-2-21 10:23
22
发表于 2022-2-21 10:06:57 | 只看该作者
     从先生的提问来看,先生可能不是临床医生,或者是刚刚毕业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医生。
     无论中西医,在门诊第一次接诊的病人,特别是复杂病情者,得出的都是初步诊断,也就是6,7成的把握。有的病人住院一个月,出院了甚至于死亡了,原发病还不知道是什么?需要病理解剖证实。
      急性腹膜炎,病情程度不同,体温过低不同,但是,老年人体温可能不高!极其严重的腹膜炎也可能出现低体温。有规律,也有特殊,几乎所有的疾病都是这样,经验往往比理论、数据快而准确。
      结核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可以是肺结核、骨结核、淋巴结结核、肾结核、脑结核……。肺结核病又分为:粟粒性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每一种还可以分出许多临床类型。除了常规抗结核治疗之外,还需要治疗感染器官产生的病变……。单单一个结核病写一本百万字的书绰绰有余。

点评

非常感谢! 先生所谓的“6,7成的把握”,就是我想通过计算得到的“证值”。先生所考虑的体温高低,就是我所需要的“病候值”。 那么,就是说,在临床医生的心中,本质上每个具体病症还是有个量的大小的,只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2-21 15:54
23
发表于 2022-2-21 10:1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2-2-21 02:18 编辑

        假如你送来一个“急性腹膜炎”病人,但医生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病。一个只会检查的人检查出病人的各种症候,给系统输入各种症候情况,如果系统正确,可能辨证出一个类似 “大陷胸汤证可能性90%” 的结果
===========================================
         你可能不是一个临床医生。
         “一个只会检查的人检查出病人的各种症候,给系统输入各种症候情况”,检查病人的医生,输入证候的医生,是关键!一个急性腹膜炎的病人,经验丰富的外科专家与一个刚刚毕业的医生,检查的结果与输入的证候,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会有误诊,而且常常有误诊!

一个中医专家与西医专家输入的信息(概念、术语)完全不同!!
24
发表于 2022-2-21 10:22:11 | 只看该作者
        萧铁既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更不要说临床了!外行看热闹可以,旁观者清也可以。具体做不可取!
25
发表于 2022-2-21 10:31:11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22-2-21 02:06
再看了一下柳兄的介绍,我做【自助中医】时对辨证的理解与柳兄相似,只是叫法不同:你的域我叫空间,你的病 ...

       逻辑不清、用语不规范。那是因为你不懂中医。
       热实结胸证,病因、病性、病位、鉴别、……《伤寒论》中说的清清楚楚,概念明确规范,逻辑清晰!而且能够运用西医语言表述的清清楚楚!因为你不懂,所以你自己感觉逻辑不清、用语不规范。

       所以,一个外行用数据、数学研究中医,不会成功的。

点评

你这就不明白了,不是要人懂,是要机器懂  发表于 2022-2-21 10:53
26
发表于 2022-2-21 10:32:3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理论智能转换,有可能。170个证态是基础。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1 15:54:40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22-2-21 10:06
从先生的提问来看,先生可能不是临床医生,或者是刚刚毕业没有多少临床经验的医生。
     无论中西医 ...

非常感谢!

先生所谓的“6,7成的把握”,就是我想通过计算得到的“证值”。先生所考虑的体温高低,就是我所需要的“病候值”。

那么,就是说,在临床医生的心中,本质上每个具体病症还是有个量的大小的,只是没有用1234表示而已。
28
发表于 2022-2-22 02:31:04 | 只看该作者
给中医辩证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很正确。问题是:
1、中医的流派不同,辩证的方法也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2、很多辩证的方法都是模糊处理的结果。这些不规范的辩证很难数学模型化。
3、经脉辩证相对比较规范(实证、虚症和瘀血证)。但是经脉的数量有缺失(12经脉?14经脉?17经脉),必须补足后方可建立数学模型。
4、其它辩证方法也有可取之处,需要补充到经脉辩证之中。
5、以实验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而不是以古书为依据建立数学模型。
29
发表于 2022-2-22 09:25: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数学模型的思路很正确”,实不敢苟同。模型肯定需要,是不是数学模型则值得三思。

但在决定用什么模型以前,应该先搞清楚2个空间的结构。证空间其实相对较易,所以我的做法是将(气血津+脏腑)结合八纲idea组成一个2.5维的空间(也是证空间这名称的由来)。但征候空间就异常复杂了。

柳兄的background可能比较多是物理/数学一类,所以模型偏向用数字表达。但如果有信息工程背景,尤其有些软件实战经验,第一个应该处理的就是data typing的问题。比如望诊,所谓看面色神情,data type根本不必用数值表示,可直接使用证候文件或医案中的用语作为“值”,所以这种运算并不是传统的数学函数运算,而是现今无所不在的电脑逻辑运算。这很重要,因为在模型开发/测试的过程中,可以想像中间要经过无数试用检验,你不可能只输出一个证名结果就了事,而是要把整个判断的逻辑推理过程详细的呈现,否则连debug(纠错)都成问题

其次,柳兄现在这种brute force approach会产生许多无用的结果。之前(在约3~40年前)已经有人试过:

这是之前找到的一篇论文里的图。我印象中按他们这个做法产生出来的证名超过5千多个。光看这个数字就知道,不会有人想跟他们去钻这个牛角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发表于 2022-2-22 10:04:19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事实就是极限数理,夹逼性,发现模糊事实上就是极限无限接近,有最大就有最小,同时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8 08:39 , Processed in 0.1478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