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245、246、24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2-16 17: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245]
    评按:这条纯粹是以脉推论,没有什么意义。但“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这里的阳,明显也是指津液;书中还有几处将津液称之为“阳”者;在南北朝的《子华子》上也有:“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阳”的说法。与现在中医所谓的“阴阳”差别很大!其实人体才是真阴,而流动在其中的津血才是真阳,即所谓的阳气。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246]
   评按:“脉浮而芤”,浮芤之脉是津血不足的虚证;但经过“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就变成一个邪热伤津液的实热证了。这里“浮为阳”之阳,指邪热;而“其阳则绝”之阳,是指津液;两个阳字,意义明显不同!这种以脉释证的方法,只有《伤寒论》、《金匱要略》与《脉经》上有,所以这条应该与王叔和有关。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247]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评按:“趺阳脉浮而涩”,趺阳脉,是人脚面上趺阳穴处的动脉,古人以候胃气;趺阳脉浮而涩,说明胃肠道流动的津血不足。“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这里的胃气强,应该指胃有热;而小便数,有歧义;“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浮涩相搏是指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因而造成大便干燥,脾受到制约了。“麻子仁丸主之”,这里除了“大便则硬”,没有其它症状,纯粹就是以脉推证!
    用麻子仁丸润通大便,是个治标之剂;大便干燥者,偶尔用几次还可以,但现在普遍将其作为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常用药;其实,远期疗效不不好!
2
发表于 2022-2-17 07:15:05 | 只看该作者

245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词解】
脉阳微:即脉浮虚无力。
阳脉实:即脉浮盛有力。
阳绝于里:指阳气独盛于里。这是由于发汗太过阴伤而引起的。
【解读】
脉阳微指脉象浮取无力,主正气虽虚而邪也不甚,此时微微汗出,疾病自动痊愈,所以说“为自和也”。如果汗出过多,体内津液必然减少,所以说“为太过”。阳脉实,即脉象是浮取紧实有力,证属太阳病表实证,虽然应当发汗治疗,但是也不能过量,否则体内津液必然也会减少,这也是太过。太过者是指发汗没有恰倒好处,而是发汗过量,以致津液外亡,体内津液减少(阴伤),肠内水分缺乏所以大便干燥。“阳绝于里”是阴伤而阳气独盛于里的意思,而不是阳气离绝。《伤寒论》非常强调发汗不可太过,过汗伤阳。《温病条辨》中说:误汗虽曰伤阳,汗乃五液之一,未始不伤阴也。本条就是误汗伤阴,引起大便硬。误汗伤阳、伤阴都是水电解质紊乱的结果,误汗伤阳是急性发生的,以失盐失水为主的水、电解质紊乱;误汗伤阴是阴虚的最轻型,即亡津液,大便因硬。阴虚是慢性发生的以蛋白质、血浆胶体物质及钙镁等离子丢失为主的水电解质紊乱,阴虚生内热、阴虚动风就是在这种阴虚病理状态下发生的。同样,阳虚可以生寒,例如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四逆汤证、里寒外热的通脉四逆汤证等;阳虚也可以动风,例如芍药甘草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与真武汤证都是由于水、电解质紊乱引起的肌肉不自主抽搐。这些证都有与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构成比较固定的证态,证态与证态之间的演变关系、鉴别诊断分别与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鉴别诊断;与证相对应的病理状态之间的演变关系、鉴别诊断完全一致。也就是说中医学中由证与证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理论框架,西医学中由(与证相对应的)病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理论框架,由证态与证态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理论框架三者是完全一致的。证、病理状态、证态三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相统一,三者的理论框架完全一致,从而完成了三者的理论体系的融合。也就是说通过证态概念这个中介概念体系,完成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实现了证与其相对应的病理状态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过证态概念体系这个中介,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自由流易。例如亡阳四逆汤证这是个中医概念,在西医中没有这个概念,尽管中西医结合学派用四逆汤治疗休克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至今亡阳与休克这两个概念不能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之间相互流易,绝大多数西医特别是国外的西医不接受亡阳四逆汤证这个概念,因为在使用四逆汤的时候,还要辅以中医的辨证,这是西医不能接受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休克这个概念,在西医理论构架中的位置能否用亡阳这个概念取代?休克的分类、形成休克的机理,休克的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与亡阳是什么关系?亡阳的分类、形成机理,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与休克是什么关系?亡阳与休克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完全一致,但是亡阳与低血容量休克的内涵和外延是一致的,亡阳与低血容量休克是一个证态。通过证态概念,亡阳这个概念可以在西医学内与低血容量休克一样自由流易,同样,低血容量休克这个概念可以在中医学内与亡阳一样自由流易,只有这样西医才有可能接受亡阳四逆汤证这个中医概念,四逆汤才有可能在全世界应用,中医学才能被全世界共享,造福于全人类。
246   脉浮而芤,浮为阳,孔为阴,浮孔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解读】
上条言大便硬的成因,本条言阴虚阳盛的脉象。“其阳则绝”与“阳绝于里”是同一个意思。芤脉主要见于各种急性大出血;偶尔见于素有贫血者,吐泻过度,津液大伤,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若能及时纠正之,芤脉即可消失。芤脉在此出现只是暂时的,短暂的,随着机体的自我调节,水电解质紊乱会得到纠正,芤脉就会消失。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是太阳病误汗引起的表阳虚证,是最轻的阳虚证;阳明病,是里证,误汗引起里(胃肠)阴虚,表现为大便干燥,是最轻的阴虚证。阴虚则阳胜,里(胃肠)阴虚则里阳胜,所以称“阳绝(胜)于里”。
247   呋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炙,半斤   大黄去皮,一斤  厚朴炙,去皮,一尺      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
右六味,密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词解】
呋阳脉:即足背动脉。
【解读】
阳明病脾约证是外感热病(感染病)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的大便干燥,也用于一般的大便秘结,中、西医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阳明病脾约证与一般的大便秘结是一个证态,这一对概念可以在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中自由流易。麻仁丸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也得到了动物实验的证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56 , Processed in 0.0638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