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14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2 20:3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十四。用前第十方。[148]
    评注:这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其中微恶寒,应是微恶风;明显是因为失治,邪热损伤了人体的津血所致的一个三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合小承气汤治疗比单纯用小柴胡汤更好!
    致于“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应该是王叔和所作的阐释。像阳微结、纯阴结,这种有歧义名词,只能混淆视听!其中“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应该就是后世所谓“半表半里”的来源了;但“半在里半在外”,明显是指症状;后世将“半表半里”当作少阳病的病位认识,应该是错误的!其实,少阳的病位应该是“非表非里”的“中部”,即血分、人体的心血管系统。
2
发表于 2021-11-3 07:57:34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现代解读》
        148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饮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词解】
阳微结:胃肠实热所致的大便秘结,谓“阳结”。阳微结,即程度较轻或者不典型的阳结。
阳微:此处指阳气微。
纯阴结: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所致的大便秘结,谓“阴结”。纯阴结,指没有兼夹症的阴结。
【解读】     
在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之前,写书是件很麻烦的事,要把每一个字刻在木片或者竹片上,工作量非常大,为了减少工作量,就必须减少字数,所以作者用字用词非常简要,在写作方法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重复,在《伤寒论》中对于鉴别诊断只提出鉴别要点,关键部分点到为止,省去了许多一般性描述;有时用一个脉象代表一个证,有时用一个典型症状代表一个证,因此增加了对原文理解的难度。
“头汗出、微恶寒”假如以汗出、恶寒为参考系,像是太阳病表证,但又不是表证,因为“头汗出、脉细”等否定了表证。假如以阳明腑实证为参考系,“伤寒五六日,心下满、口不饮食、大便硬”,好象是阳明腑实证,但又不是阳明腑实证,因为“手足冷、脉细”等否定了阳明腑实证。同样“手足冷、脉细沉紧”看起来好象是少阴虚寒证,但是“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又否定了少阴虚寒证。“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饮食、大便硬”看起来好象是纯阴结,但是头汗出、微恶寒、发热等又否定了纯阴结。根据以上的分析鉴别,最后得出阳微结证的病机特点是既有表证又有里证,热虽结于里但病势轻浅,汗、下均非所宜,只宜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这种思路与现代分析一个疑难病例的思路是一致的,用的是逐个排除法。在本条中几乎没有出现小柴胡汤证的四个主症和七个副症,可见写作文法之精妙,说理发人深醒之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56 , Processed in 0.1616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