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月光之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关中医学的低级谎言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21-9-30 09:53: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1-9-30 09:59 编辑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左病右治,上病下治这几句话应当来自于《内经》。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道理一样,都是针对它们的证来治疗。只要证一致病不同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果证不同的话即便是一个病也不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其实证的本质就是循经微循环血液流量的多或少。左病右治是因为:1)人体的脏器并非完全对称的;2)大脑的某些功能中枢并非对称的;3)经脉在内脏的分布也并不都是完全对称的;4)某些穴位的感传可以到达对侧。上病下治是因为有很多穴位的串经感传是比本经感传强大的。例如六腑下合穴中手三阳经的下合穴就具有这个特点。再如有些下肢的穴位感传重点部位在头部等。
22
发表于 2021-9-30 10:02:15 | 只看该作者
传统中医学医易同源这个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医理论的起源来自于周文王姬昌,而姬昌也是《周易》的作者。因此中医学中必可避免的会带有医学的观点。
23
发表于 2021-9-30 10:11:12 | 只看该作者
烧山火是补法、透天凉是泻法、左补右泄、九六补泻这话有错吗?但凡是搞针灸的会补泻手法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身的和病人的)。这个效果与经脉的结构密切相关。经脉的基本结构就是:密集分布的毛细血管管网线,上面缠绕着胆碱能纤维。这个毛细血管管网线是在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形成的。根据解剖学一条小动脉并行两条小静脉的规律。一条小动脉两侧可以形成相互表里的经脉。一般来讲静脉多位于浅表,动脉稍深一些。于是传统中医的各种手法就应运而生了。结果是补法促进了微循环管网线的开放,泻法抑制了微循环管网线的开放。这就是中医针灸补泻手法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4
发表于 2021-9-30 10:16:10 | 只看该作者
都说中医学基础理论博大精深,其实都是古代医学家做过的最简单的医学实验。只要你重复一下古人的医学实验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了。连古人都能做的医学实验,我们现代人就不能做了吗?做完了这些实验回头再开看上述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自我嘲笑吧!颜云:笑话人不如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4:08 , Processed in 0.1466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