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故事】桑螵蛸的传说—中医曹达飞
每到金秋季节,是螳螂“婚配”的良辰吉日,而对雄螳螂来说却是末日。在婚配之前,它们互相追逐嬉戏,相亲相爱;在交尾之时,它们两情相依,难分难舍。但成其好事之后,雌螳螂便翻脸无情,成为“杀夫”的刽子手。它扭过头来,用那大刀般的前肢,紧紧抱住雄螳螂的头颈,毫不留情地把它咬死吃掉。
这是因为雌螳螂为了产下多而饱满的卵,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不得不让“丈夫”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而雌螳螂本身,也好景不长:它产完卵以后,也随之精疲力竭而一命呜呼。为了下一代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螳螂堪称典范。
螳螂产卵时,从尾部的产卵器中分泌出一些胶黏物质,粘在树上。然后产下一粒粒排列整齐的杏红色卵粒,上面再盖一层胶质,然后又产一层卵,再用胶质封好。这种胶质,一经风吹日晒,2~3天以后就变成非常坚硬而轻盈的卵鞘,是一味十分著名中药材,名为“桑螵蛸”、“螵蛸”或“双蛸”。
桑螵蛸的作用与功效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的干燥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杂质,蒸死虫卵,干燥。 【来源】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 【功效】 补肾,固精。 【应用】 用于治疗遗精、白浊、小便频数、遗尿、赤白带下、阳痿及早泄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