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评文:这条的“太阳病”应为太阳伤寒;“恶风”应为恶寒,如果恶风就是葛根汤证了,也不会出现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这种比较严重的表证。原文应为:太阳伤寒,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太阳伤寒,发热、恶寒、无汗时,人体本身的驱病机能希望通过出汗而散热,所以水湿就带着邪热充斥在人体的上、外部,导致人体在表的津血不能正常流动,于是就出现了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证;由于不得汗,表气不通,加重了肺部的代偿压力,所以就出现了喘证。只要遵医嘱,用麻黄汤发汗即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六。用前第五方。[36] 评文:这条应该是麻杏甘石汤证脱简了。因为郁热引起了“喘而胸满”,所以就认为邪热入里了,于是就说是 “太阳与阳明合病”了;因为大便不硬,所以“不可下”。但这已经不是麻黄汤证了,如果用麻黄汤发汗,病人很可能因误汗而出现痉挛、谵语等问题!原文应为:太阳病,发热无汗,喘而胸满者,麻杏甘石汤主之。 在《伤寒论》中充斥着一种思想:外感热病只要是邪热入里,就是入阳明了,这应该是王叔和搞错了。其实,邪热是郁于少阳部即血分;只有出现口渴、大汗、甚至大便结硬时,才可称之为热入阳明了,准确地说应是少阳阳明合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