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分,炮 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解读:
不知:(若)效果不明显。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系指心窝与背部相互牵引作痛,痛势剧烈而无休止,并伴有四肢厥冷、脉象沉紧等。其病乃因胃气虚冷,阴寒痼结,至感寒或饮冷而发。乌头赤石脂丸,集大辛大热之品于一方,用乌头、附子、蜀椒、干姜,温通胃阳,逐寒止痛力强。赤石脂温摄守中,固涩阳气,并防止诸药辛散太过。峻药缓治,用蜜作丸,既可缓药之峻,又使之药力持久。
本证与第四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之栝蒌薤白半夏汤比较,证候更重,两者发病部位相似,但病因病势不同,前条是痰饮壅盛,胸阳痹阻,故宜宣痹通阳,降逆逐饮法:而本证是阴寒极盛,寒气攻冲所致,故治用温阳散寒,峻逐阴邪。
本方附子与乌头同用,两者虽属同类,但其功用略有不同。乌头长于起沉寒痼冷,并可使在经的风寒得以疏散,附子长于治在脏的寒湿,能使之得以温化。由于本证阴寒邪气病及心背内外脏腑经络,故仲景将乌附同用,以达振奋阳气,驱散寒邪的目的。
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证为:剧烈的心胸后背相互牵引疼痛。或胃脘疼痛,痛无休止,兼见四肢厥冷,冷汗出,气促面白唇青,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紧或微细欲绝等证。
本条系典型的心肌梗死,引起休克状态属于心源性疼痛性休克,止痛,扩张血管是其治疗目的,急则治标。
以上诸条是胸痹心痛由轻到重的过程,也是由痰饮到血瘀的过程,是典型的、模式的、具有代表性的证态。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证态还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第5条举出两个例子,也是比较常见的类型。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异名:理中丸。药物组成及剂量与本方同,仅剂型不同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
心中痞:是指胃脘部位有痞塞不通之感。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本条胸痹主证,是以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为特点,病变范围已由胸膺部扩至胁下及腹,其病机虽然是“阳微阴弦”,但有虚实之异,必须辨别。
其属实者,乃由胸阳不振,胁下阴寒之气乘虚上逆所致。病势急,临证尚可见:腹胀、大便不通、脉象弦紧;治宜通阳开结,泄满降逆。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下气除满;桂枝,温降寒逆之气;合栝蒌、薤白宽胸宣痹,除痰降逆。
其属虚者,系中焦阳虚,虚寒之气上逆,使胸中大气不转所致,其病势较缓,临证还可见到:倦怠少气、便溏、舌淡、脉弱。治宜温中益气培本,温散寒气。方用人参汤,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干姜温中散寒。
解读:
大便秘结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极易引起心绞痛发作。长期大便干结,会使患者在排便前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使心率加快,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严重贫血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诱发心绞痛。当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及便秘等诱因直接或间接地使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诱发心绞痛发生,这是人参汤的适应症。人参汤用于治疗胸痹病人心中痞气,闷而不通之虚证。本条的适应症是:贫血、营养不良以及体质弱老年人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绞痛。
本条所述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心梗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及便秘等都是常见诱因。这些原因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造成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局部坏死而发生心梗。根据不同的诱因以及不同的病理机制、不同的严重程度、伴随的不同症状使用不同的方剂,中西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以下诸条为非冠心病胸痛与心痛。
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解读 本条论述胸痹短气轻证辨治,从病机方面而言,一属水饮,一属气滞,但水饮与气滞互为因果,很难截然分开,故临证这两首方剂可分可合,合时可根据证情在药量上有所偏重,亦可与栝蒌、薤白配伍运用。
本条为非冠心病胸痛
气塞:气滞如塞。“胸中气塞,短气”,说明为胸痹轻证,气塞、短气为饮阻气滞所致。但在病情上有偏于饮盛与气滞之别,病位有在肺在胃之异。若饮邪偏盛,上乘于肺,除胸中气塞、短气外,尚可见咳嗽,吐痰,小便不利等症,治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水。若气滞饮停,胃失和降者,除见胸中气塞、短气外,还可见心下痞满,呕吐不食之证,治以橘枳姜汤,温胃散饮。应根据发病部位进行治疗,如为饮停于胃,在证状上偏重心下痞塞且有腹满之感的,可用橘枳姜汤和胃化饮,如为饮停胸膈,在证状上偏承于呼吸迫促的,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化饮。
第8条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词解】
诸逆:谓停留于心下的水饮或寒邪向上冲逆。
心悬痛:指心窝部向上牵引疼痛。
【释义】
痰饮、寒浊停聚心下,以致痞闷不舒而痛。寒阻中焦,胃失和降,寒饮随之上逆,故其证见胸口至胸中牵引作痛,谓之心悬痛。治以桂枝生姜枳实汤,温散寒饮,下气降逆而止痛。
本证以心痛为主,病位在于中焦而及于上,其治以桂枝、生姜温化水饮,枳实降气消满,治胃邪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本条属于非冠心病心绞痛性胸痹(胸痛)
胸痹呼吸短促、咳唾涎沫量多、痰液稀淡者,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水饮重者可与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用。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轻证偏于水饮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偏于气滞的,用橘枳姜汤主之;属于寒饮停于心下而上逆的,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以上诸方为非冠心病胸痛、心痛而设。因为此处心痛具有西医的两个概念:①心前区疼痛;②上腹部正中疼痛。
西医非冠心病胸痛:中医的胸痹心痛的原因除了痰饮血瘀之外,还有其它原因引起,在进行中西医融合研究时需要认真、仔细研究。以上诸条应当与水气病、水饮、痰饮结合起来考量。此处列出三方具有鉴别诊断之意,西医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也需要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胸廓疾病等进行鉴别。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应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肺病引起的胸痛;橘枳姜汤和胃化饮其适应症应当是胃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引起的胃痛之类;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橘枳姜汤仅一味之差,大致属于一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此三方经过加减,其治疗范围非常广泛,不在此处讨论。
为了与中医进行比较,复习一下西医关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相关知识:
冠心病多数是因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50%—70%时,会致使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当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及便秘等诱因直接或间接地使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者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造成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肌局部坏死而发生心梗。除上述心绞痛,心肌梗塞两种类型外,冠心病还有无临床症状的隐匿型,猝死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等其他类型。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不同人的心绞痛发作表现不一。心绞痛一般历时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多数人形容其为“胸部压迫感”,“闷胀感”“憋闷感”,部分病人感觉向双侧肩部、背部、颈部、咽喉部放散。心绞痛一般分为两大类:
(1)劳力型心绞痛:指患者在安静休息时不会感到身体不适,然而在走路、爬楼、上坡或做其他运动时,心脏负担加重,所以出现胸闷、憋气等不适感,属于慢性的稳定型的心绞痛。如果出现症状,有经验的患者含服硝酸甘油一两分钟就可缓解。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第3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符合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2)不稳定型的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短暂危险阶段,之所以称为“不稳定”,就是它既可以好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以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其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机理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斑块上纤维帽发生裂隙或破裂出血,导致血小板聚集与激活、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引起急性冠心病事件。UA预后恶劣,院内死亡率和心肌梗塞发生率5%~10%,UA发作后尽管接受抗缺血、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第一个月内死亡率亦达5%~10%左右。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原因是血液凝块部分或者全部阻塞了冠状动脉。如果动脉中的斑块破裂,就可能会形成医学血液凝块。这些凝块会造成很严重的循环阻塞。有时候一些较大的血液凝块甚至完全可能阻塞冠状动脉,从而引起心脏病发作。血液凝块可能会重新形成、部分溶解,再形成……一直循环下去。每一次血液凝块阻塞冠状动脉时,都会导致胸部疼痛发作。所以,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特点是:心绞痛反复发作。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第7条“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完全一致。
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心肌坏死。临床表现呈突发性,剧烈而持久的 胸骨后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动态衍变及血清酶的增高,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约半数以上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 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 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第9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本条系典型的心肌梗死。
产生疼痛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的脊髓段,传至大脑,产生疼痛感觉。这种 痛觉反映在与植物神经进入水平相同脊髓段的脊神经所分布的皮肤区域,即胸骨后及两臂的前两侧与小指,尤其是在左侧,而多不在心脏解剖位置处。有人认为,在缺血区内富有神经供应的冠状血管的异常牵拉或收缩,可以直接产生疼痛冲动。这可能就是经络的实质。
中医认为:第3条、第4条为痰证,第9条为瘀血,第7条虽然也属于瘀血,但是具有痰证向瘀血转变的中间状态。西医认为:冠心病从轻到重可以三种类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从临床表现来看,第3条、第4条痰证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一个证态;第7条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个证态;第9条瘀血与心肌梗死是一个证态。西医认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机制是单纯的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机制是血栓形成,但是具有可逆性;心肌梗死则是血栓形成并且完全长时间的、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引起广泛的心肌坏死。所以可以证明:痰证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证态;瘀血与血栓形成是一个证态。
小结:冠心病多数是因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以看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于痰证;血栓形成属于瘀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