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谓:心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1:26:05 | 只看该作者
          理论由概念与理论构架组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思维过程。
          中医理论中的心肝脾肺肾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关系,即生克制化。西医理论中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十大系统之间,具有解剖学与生理学、病理学等相对固定的联系。中医理论中心火克肺金,……;西医理论中心脏与肺脏之间是协同关系,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中医心概念的定义与西医理论中心脏的定义完全不同,肝与肝脏、血与血液、经脉与血管、如环无端与血液循环、脾主运化与脾脏、肝主疏泄与肝脏……的概念定义完全不同。牵一发而动全身,变更一个概念,整个理论体系的理论构架就被打乱,概念不能流易,思维过程发生混乱,诊断治疗就不能正常进行了。
        把心主血脉改为心气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看起来中西医合起来了,经不起推敲。中医理论中的脉、经脉、经络……不等于血管!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还是气血??中医的心气虚与心力衰竭、休克没有必然联系。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1:34: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学习中医理论的时候,有几个主要节点:1   秦汉时期;2  秦汉到名称万历年间;3  明清时期;4  解放后;5  改革开放后。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5 17:48:41 | 只看该作者

藏象一词,《黄帝内经》出现两次,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名及该篇中藏象何如之提问,以两字相关成句者,还见于《素问·经脉别论》太阳藏何象少阳藏何象阳明藏何象等。

    ·张介宾在《类经》中亦注: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据此可知,藏象之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正常、疾病征象。他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均强调是指体内脏腑正常疾病状态反映于体表的各种表现、征象。

    是推测脏腑功能的最主要研究方法,对藏象学说的形成至关重要。《素问·五脏生成论》有论:夫脉小、大、滑、涩、浮、沈,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王冰对此注云:象,为气象也,言五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尤可以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夫如是,皆大举宗兆,其中随事变化,象法旁通者,可以同类而推之尔。

由此可见,藏象之“象”自脏腑的具体形态始,经过直观观察、抽象思维,找出脏腑与形体官窍、四时气候阴阳等之间的联系,进而与五行特性相比较,以五行之物的特性作为脏腑功能的法象,根据五行之“象”,将自然界与人体分为五类,形成藏象体系。

以“心”为例,其正常功能是否正常,外在表现主要是脉象、面色、舌象以及胸部的感觉四个方面。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灵枢·脉度》所载:“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其中缘由是心在体合脉,其华(正常功能在外表现之一)在面,开窍于舌,居于胸中。如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泽荣润,能知五味

《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均强调“象”是指体内脏腑正常即疾病时反映于体表的各种表现、征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灵枢·脉度》所载:“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藏于内的心,其本质是神,其外在表现(象)是: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载:“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唐代王冰对此注曰:“象,谓所见(“见”,通“现”)于外,可阅者也。”明·张介宾在《类经》中亦注:“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据此可知,藏象之“象”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正常以及疾病时的征象。他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均强调“象”是指体内脏腑正常、疾病时反映于体表的各种表现、征象。



中医藏象学说不同于西医的解剖学与生理学。西医以各种仪器、科学技术、机械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测量得出的结论,解释人体的形体、功能、病理变化、诊断、治疗;而中医的藏象学说则是以象测藏,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的方法,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验证得出来的。中医的藏象不能用生理学、解剖学取代。诸如:心主神明、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肾藏精,不能够用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替代。脑主神明,心气推动血液循环,没有任何客观根据。脑,是中医的脑还是西医的大脑皮层;心,是中医的心还是西医的心脏?不能自圆其说 。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6 06:49:54 | 只看该作者

把心主血脉改为心气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按照中医教材的说法:气是极细微的物质,那么,心气是什么物质?这个物质是怎么样推动血液流动的?物质能够推动血液流动吗?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脏是不是等同的?如果不等同,中医的心其构造、结构是什么?是单腔还是四腔?怎么与血管连接的?血管是指动脉还是静脉?具体的循环路径是什么?……我相信教材的主编、编审委员会都说不清楚,也不去想说清楚!

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血液循环的中医“心”,与小肠什么关系?心火下移小肠怎么解释?还是不是五行中的“心”?肝木生心火怎么解释?心阳虚、心阴虚怎么解释?如果这些问题都不能解释,阴阳五行是不是应该废除!!

如果把心主血脉改为心气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肝主疏泄、脾主运化……都要改?改成什么是正确的?

教材的主编、编委会、主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管理局、高教部考虑了吗?教材一旦决定下来,各大院校不敢改变,教授们也只能照本宣读。各种词典、书籍、百度、网络……转抄无误。我查看了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出版物,都把心主血脉改为心气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大意),40年的潜移默化、切香肠式的篡改经典理论,积重难返啊!

这种篡改经典理论的做法与《气一元论》作为中医哲学基础,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相辅相成的,我说这就是把中医经典理论西化,而且是全盘西化!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他造成了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不能适应临床实践发展的需要,正在被有识之士认识,所以,才有了近十年来提出:中医理论发展的滞后是中医发展的瓶颈,才提出来守正创新,先守正后创新。

3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8:25:1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看了几本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诚如上述,把中医的心西化为:脑主神明,心气推动血液循环。把气一元论作为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把气定义为:构成世界本源的极细微物质,把中医的哲学基础西化为西方的机械唯物论。这些西化理论大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而且是打擦边球、含含糊糊、渐进式的修正中医经典理论。一开始说:精气学说对于中医理论有影响,进一步说:精气学说被元气取代,再说中医理论的基础是元气学说,最后说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气一元论》,并且把气定义为:构成世界本源的极细微物质,完成了中医理论修正为机械唯物论的和平演变。40年的潜移默化,洗脑,积重难返啊。
        如同台独分子修改历史教科书一样,经过20多年的台独教育,蔡英文躺倒都能选上总统。教材具有法定效力,考试、毕业、就业、晋升、晋级……与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西化也由不得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3:34 , Processed in 0.33221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