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能去掉中医学的疾病理论和中医的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0-8 13: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能去掉中医学的疾病理论和中医的疾病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认真地去对待它。所以在中西医结合的医院里,书写病历的时候,在诊断一项中要写西医的诊断,同时要注明中医的病名和证型;在中医医院里,书写病历的时候,在诊断一项里要有中医的病名和证型,同时要求尽可能注明西医的诊断。因为中医的病名与西医的病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某教授的《中医体质学》2008版中对疾病的概念,是中医的还是西医的,表达的很不明确,这样让人一时理解起来就特别地困难。特别是引入中医学里从来就没有的亚健康概念之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408页)说:“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经现代医学体检,检测指标一般没有异常发现,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这部分人群,体质研究课题组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只能给出中医体质的分型以及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
某教授在《人分九种》(185页)说:“我是这样概括的:亚健康状态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一些身心上的不适应感觉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一定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是歪健的一种;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某些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尚未形成确凿的病理改变,在医学上不能定义为疾病的状态;一时难以明确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又如某重病、慢性病临床上已经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衰老引起的结构老化,与生理机能衰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以上都属于亚健康的范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患者有多种异常表现和体验,而通过常规的物理、化学检查方法不能检出阳性结果,难以做出疾病的诊断。”
《中医治未病解读》一书(8页)说:“对于那些‘疾病前’症状或证候群(在这里提的是患者本人主诉有各种不适或痛苦的自觉症状,但是医生在临床检查中却暂时难以发现明确的的病因,器质性病理变化或客观的疾病指标,因而难以诊断)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或调理。”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前(10页)中说:“从诊断学角度看,许多疾病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尽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诊断仪器,但其对相当一部分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而在疾病尚处于功能改变而未演变成器质性病变时,这些仪器便难以策应。”
从上面四段话可以看出,某教授的体质学所指的疾病概念,是现代医学西医的疾病概念。这种观点在他的《体病相关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93页,中医痰湿体质量化诊断标准一节里说:“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中风等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他所提到的相关疾病都是西医的疾病。
在《中医体质分型与判定》标准里,每种体质类型都有发病倾向一项,在阳虚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在阴虚质体类型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在气虚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在痰湿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在湿热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在血瘀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在气郁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提到的是:“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在提到的七种体质类型的发病倾向里,几乎都用的是中医的病名。
他的非疾病状态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如何才能发展成中医的疾病,首先必需定义中医中的疾病。某教授的书中还是有几处提了对中医疾病的定义。如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246页)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它随时可以因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而被破坏,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紊乱失调。”但他并不认知自己说过的话。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紊乱失调所致,这是中医学的观点。某教授的八种病理体质,由于其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从这个观点上看,它们就是中医的病证与证候。但他不承认这一点,他把它们说成是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类型,并把它们划入到西医的亚健康状态中去。作为中医的病证和证候,只能是是西医的亚健康状态。现代医学的亚健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可变性很大,大部分通过治疗和调理,都可以返回到健康状态人群中去。而某教授的病理体质类型,成了一种非常具有稳定性的病理体质。由于它首先是由先天禀赋所决定的,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改善不容易,纠正到体质无偏的平和质则根本不可能。作为可以治疗的中医的病证和证候,或者是西医的亚健康状态都不可能具有这么大的稳定性。把中医病证的可治变成了几乎不可治。
作为现代医学疾病的诊断,它有一系列物理化学的检查仪器所形成的数字和图象,作为构成疾病的器质性病变的诊断依据。按某教授的体质学理论,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要发展到中医的疾病用什么诊断依据来进行确诊呢?某教授又有一个量变质变论。他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397页)中说:“痰湿质易感湿邪,易患痰湿为邪的疾病,如眩晕、胸痹、痰饮等。因此,对具有偏颇体质而未发病的人群,应该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致病因子对人群的侵袭。积极改善偏颇体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从而阻止相关疾病的发生。如痰湿体质者以痰湿内留为特征,在饮食上宜清淡,选择一些有化湿健脾功能的食物,如蔬菜、水产类食物等,忌肥甘厚腻。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在临床用药上,宜健脾芳化,忌阴柔黏滞,当时值长夏雨季,痰湿质者易出现精神困顿,神疲不振,甚至胸脘痞闷、纳呆厌食、汗出不彻,这是在外界潮湿环境的诱发下,痰湿质由量变到质变表现为痰湿证。”这是某教授在书中对痰湿质与痰湿证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明确的一次表述。痰湿质不是病而是体质类型。痰湿证才是病。痰湿质到痰湿证,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什么明显的标志,我们应该如何来操作它,掌握它,某教授没有告诉我们。由于痰湿质本身某教授对它的形体特征是大腹便便已经有了特定的标准,肥胖外的人就没有得痰湿病证的可能,这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
中西医结合,需要一个平台,但一个不承认中医疾病理论和中医疾病的学说是担当不起这个重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2:57 , Processed in 0.0855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