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学习中医,我先行了一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6:02:01 | 只看该作者
        病与证,不在一个层次上,西医以病为单元,制定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不适用于中医的证!一个西药治疗新冠肺炎可以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循证医学研究,中医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新冠肺炎的,即把新冠肺炎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临床类型,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的!换句话说,不可能用一个方剂通治新冠肺炎,所以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循证医学研究不适用于中医的“证”。如果一定要规范化用一个方剂治疗新冠肺炎,疗效必定很差。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治愈率很高,是说用来不同的方剂(三药、三方),整体疗效高,而不是只用了三药三方中的一个方剂疗效高!如果只用了三药三方中的一个方剂通治所有的新冠肺炎病人,疗效可想而知!!

      我注意到院士们急急忙忙亲临第一线,希望按照西医的思维优化、规范出一个通用的方剂或者一两个方剂,其结果,各地根据自己接触到的病人,得出不同的方剂,疗效都好!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病人、不同的临床表现,方剂不同,疗效都好。这种状况西医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违背了可重复性的科学原则。即西医科学家不能重复使用你的方剂治疗新冠肺炎!!把三药三方给邱海波,他不知道麻杏石甘汤用到新冠肺炎的哪一期,哪一临床类型!也不知道麻杏石甘汤的怎么加减?怎么与其他方剂合并使用等等。对于邱海波这个西医科学家来说,方剂治疗新冠肺炎没有可重复性!请问邱海波,拿哪一个方剂治疗新冠肺炎进行双盲对照、循证医学研究??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6:27:5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具有可相融性探讨
        发表于1999年医学与哲学杂志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最古老的医学联系

一般认为《伤寒论》及温病学说都是讨论外感热病的,尽管二者在学术上有激烈的争论,许多学者认为二者应当统一为中医外感热病学。二者统一结合起来可以包括了各种外邪侵入机体导致发热的所有疾病及其病理过程。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机体对感染(与)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是病因,炎症(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是病机、病理,发热是临床表现(症状)。除了感染之外,其他如创伤、肿瘤、变态反应等均可引起发热。但是无论是急性发热还是中长期原因不明的发热其最常见的原因都是感染,《素问  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所以,现代中医外感热病学研究的对象是外感发热,就是把感染-炎症-发热这一大类疾病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空间上研究其发生发展终结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在各个不同时空阶段的临床表现、病机及治疗原则。

《现代感染病学》一书在前言中说:“在医学乃至整个生物学研究中,感染性疾病(简称感染病或感染,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对其应有一个准确定义”。陈灏珠院士为该书所作的序中说:“本书还概述了‘感染’与‘传染’的关系,阐明‘传染病’是‘感染病’的一部分”。这种认识上的升华对于“伤寒”与“温病”之争以及寒、温学派的统一有启迪意义。当现代感染病学包括了传染病、寄生虫病之后,它所覆盖的病种以及由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病理过程才能与《伤寒论》和温病学说的集合相一致。所以从宏观上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都是研究感染-炎症-发热这一主题。

2、外感热病与感染病的发生发展动态演变规律具可相融性

2.1 中医学认为: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藩蓠。卫分为人体第一道防线,具有抵御外邪侵入和驱邪外出的功能。“温邪上受,从口鼻而入”实质上指的是呼吸道感邪与消化道感邪。感染病学则认为非特异性宿主防卫功能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所以太阳、卫分与宿主非特异防卫功能都是指机体抵御外邪(主要指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在临床上首先出现的一组征候群,《伤寒论》称为太阳病、温病学称卫分证、传染病学称前驱期(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重叠,它们的集合可以较好地解决感染病初期及其轻型的辨证及治疗问题。

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是类似于感冒的一组以发热为主的非特异性征候群,它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流感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初期阶段和某些轻型病例。此时只有在排除所有其他感染之后才能诊断为感冒。在此之前禁用发汗退热、激素及导泻等治疗方法,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这与《伤寒论》的思路完全一致。《伤寒论》太阳病篇共187条,占了全书的近一半,其中仅十余条是从正面论述伤寒与中风(普通感冒及流感等)的诊断与治疗,其余都是论述误诊、误治及鉴别诊断问题,并明确指出不能用汗、吐、下、火法治疗温病,否则会引起坏病而导致严重后果。温病学家在总结无数误诊、误治的经验之后,逐渐形成了温病学说,提出了在卫分证时用辛凉解表法及四时感冒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弥补了伤寒的不足,即使现代对于发热初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是各科医师临诊时的重点及难点。温病学说卫分证的理论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如流脑、乙脑、流行性出血热、肺炎等在初期均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早期用三仁汤治疗等。大大丰富了现代治疗学,而且安全性、针对性更强,对于某些轻型感染病例尚有治愈之效。

2.2 随着病情的发展,前驱期之后为发病期或症状明显期,这是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由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特异性、定位性症状的出现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加剧,全身感染综合征的各种病理状态相继出现为其特点。

2.2.1 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临床征候群(Sepsis

Sepsis定义为宿主对微生物感染的全身炎症性反应,其病原体多为革蓝氏阴性或阳性细菌,但病毒、立克茨体、真菌等也可引起,微生分子讯号或毒素的扩散也可引起,在这些病原中大肠杆菌内毒素是研究最多、最强力的激活剂。Sepsis包括了发热、败血症(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等多种急性病理过程,这些病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可单独发生,也可相继发生,也可相互交错同时发生。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临床征候群(Sepsis)现在已经包括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中。

2.2.2 各器官、系统因部位不同,功能结构相异,当其局部炎症灶形成时往往产生具有特异性及定位性症状及体征。呼吸系统感染(如气管炎、肺炎)会产生咳、痰、喘等。消化系统感染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若伴有拒按、板样腹,往往是急性腹膜炎;若伴按之软、压痛不明显,往往是胃肠道感染;若数日不大便、压痛,多为肠梗阻及肠道内感染;若胸胁痛,上腹压痛性包块多为胆、胰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会出现尿痛、尿急、尿频等表现。

不同类型的病原体侵入不同的器官系统会引起不同的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根据机体机能状态及其它因素,局部炎症反应的程度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有很大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讲,症状明显期的各种临床表现是由各系统器官局部炎症所发生的特异性定位症状及体征与全身炎症反应各种不同病理状态所产生的症状及体征(往往不具特异性)的不同组合。反过来,可以从一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这组临床表现所反映的病理状态组合(局部炎症反应与全身炎症反应),这就是病机,即中医证的实质。显而易见,由临床表现推论病理状态的过程具有很大的误差,这是中医的缺陷,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可以弥补中医的不足。

2.3 中医认为邪在经络肌表为表证,邪涉脏腑为里证。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里,气分为里热亢盛。所以阳明病、少阳病、气分证均为邪涉脏腑,由于脏腑不同、外邪的性质与强度的差异以及体质等因素,导致各脏腑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举例如下:邪热壅肺:咳、痰、轻喘,治用麻杏石甘汤;阳明腑实:数日不大便、腹痛等,治用承气类;热实结胸,腹痛、拒按、板样腹等,治用大陷胸汤;痞证:腹痛、按之柔软等,治用泻心汤类;阳明经证: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治用白虎汤;少阳阳明病:胸胁痛、上腹痛可摸到包块、压之痛等,治用大柴胡汤加减;淋证:小便出少、频数涩痛等,治用八正散等。可以看出各器官系统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与气分证、阳明病、少阳病中的证有惊人的相似。尽管脏腑与器官在概念上相差甚远,但是它们都是指内脏器官系统,二者在临床上以一组症状、体征及其所反应的病理状态(证)为桥梁相互沟通,以方剂的治疗效果验证了其相互沟通、融合的正确性。近百年来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研究、药物药理研究、动物实验等反复证明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气管炎、轻度肺炎;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八正散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都是有效的。可以说各器官系统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都可以在中医系统阳明病、少阳病、气分证内很容易找到相对应的证。

2.3.1 营分证的特点除了高热之外,以神志障碍、斑疹隐隐或见斑疹出现为其特点,血分证除了以上表现外,则以出血(提示DIC)为其特点,这些病证符合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的学者提出ET(内毒素)是导致卫气营血传变的重要物质基础。用ET复制的该模型与温病气血两燔证有些相似,用清瘟败毒饮治疗后,证明该方有解热、解毒、顿挫病势的作用。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可制造出温病热灼营阴、温病血分证、温病营血证的动物模型。前已述及内毒素是引起DIC、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最强力激活剂,所以营分证、血分证与败血症的病理是一致的。现代医学已证明,治疗营、血证的代表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承气类等都对不同类型及轻重不同的败血症有治疗作用。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现在均包括在广义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中。

2.3.2古代没有抗菌素及外科手术,感染性疾病除死亡率高之外,其后遗症,并发症慢性感染及其复发比现代多的多,且病情更为严重,所以在上述典型急性感染过程之后,慢性病例、营养代谢、机能障碍、衰竭、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必然成为医学家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六经辩证中的三阴经病。在西医这些慢性过程多属内科范畴,在中医则与杂病相伍。许多伤寒学家根据《伤寒论》中的许多治法与方剂与杂病的治疗相同,特别是现代经方的应用远远超出了感染性疾病的范围,就有“六经钤百病”之说,确有道理。但是把《伤寒论》及温病的研究范围界定在“感染”这个范围内,有利于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6:3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3-31 22:32 编辑

        1、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感染-炎症-发热这一最古老的医学联系
            
2.1 所以太阳、卫分与宿主非特异防卫功能都是指机体抵御外邪(主要指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在临床上首先出现的一组征候群,《伤寒论》称为太阳病、温病学称卫分证、传染病学称前驱期(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重叠,它们的集合可以较好地解决感染病初期及其轻型的辨证及治疗问题。

         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是类似于感冒的一组以发热为主的非特异性征候群,它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流感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初期阶段和某些轻型病例。此时只有在排除所有其他感染之后才能诊断为感冒。在此之前禁用发汗退热、激素及导泻等治疗方法,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后果。这与《伤寒论》的思路完全一致。

        2.3 举例如下:邪热壅肺:咳、痰、轻喘,治用麻杏石甘汤;
        2.3.1 营分证的特点除了高热之外,以神志障碍、斑疹隐隐或见斑疹出现为其特点,血分证除了以上表现外,则以出血(提示DIC)为其特点,这些病证符合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有的学者提出ET(内毒素)是导致卫气营血传变的重要物质基础。用ET复制的该模型与温病气血两燔证有些相似,用清瘟败毒饮治疗后,证明该方有解热、解毒、顿挫病势的作用。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可制造出温病热灼营阴、温病血分证、温病营血证的动物模型。前已述及内毒素是引起DIC、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最强力激活剂,所以营分证、血分证与败血症的病理是一致的。现代医学已证明,治疗营、血证的代表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承气类等都对不同类型及轻重不同的败血症有治疗作用。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现在均包括在广义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中。
14
发表于 2020-4-1 06:37: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6:40:01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现代解读》72页


    外感染热病证态体系

外感染热病是中医外感热病与现代感染病融合后暂时定的名称,是指外邪与机体相互作用在机体内产生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病理过程。

   卫分、太阳经、前驱期证态: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 非特异性症候群,它包括了不同季节、不同表现的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全身各器官系统感染(包括传染病)的前驱期,在病理学上属于非特异性的急性期反应。

1   风寒感冒证态

2   风温感冒证态

3   湿温感冒证态

4   秋燥感冒证态

以上为最基本的证态,对于患有基础及系统疾病以及不同体质的患者还要具体辨证。

   各脏腑气分证(包括阳明病、少阳病以及某些变证坏病)、各器官系统急性感染典型期证态:由于脏腑是一个功能性单位,在《伤寒论》与温病中也没有脏腑气分证的概念,因此要创立一系列证态,暂时分类如下:

1  急性肺感染肺热证态

    细菌性肺炎风热犯肺证态

    病毒性肺炎表寒肺热证态

    大叶性肺炎肺热炽盛证态

2  胸腔积液寒实结胸证态

3  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证态

4  肝胆胰感染柴胡汤证态

5  肠梗阻阳明腑实证态

6  急性胃肠炎痞证态

7  霍乱样综合征水、电解质紊乱证态

8  急性脑感染热扰心(包)神证态   安宫牛黄丸 至宝丹 紫雪丹

9   肌肉不自主运动动风证态

      实风内动惊厥证态 羚角钩藤汤

    阴虚动风肌蛋白消耗低钙低镁血症证态  三甲复脉汤  大定风珠

    阳虚动风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10  痢疾样综合征湿温证态

11  湿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菖蒲郁金汤

12  急性心肌炎炙甘草汤证态

13  风湿性关节炎附子汤证态

14  盆腔脓肿太阳蓄血证态

15  急性盆腔炎热入血室证态

16   胃肠道出血阳明蓄血证态

17   盆腔良性包块蓄血证态 包括盆腔脓肿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宫外孕后遗症等。

18   消化道恶性肿瘤脏结证态

19  休克亡阳证态

    内毒素休克(冷休克)四逆汤证态

    外毒素休克(暖休克)通脉四逆汤证态

20  阳明病发黄肝细胞黄疸证态

21  蛔厥蛔虫梗阻证态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营血分证态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证阳明热盛证态   白虎汤

2   热灼营阴 清营汤

3   热闭心包轻度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等

4   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清营汤加羚角钩藤汤

5   热盛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证态  犀角地黄汤

6   气血两燔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清瘟败毒饮

7   热结肠腑肠梗阻合并感染证态  大承气汤

8    多器官功能衰竭内闭外脱证态  

  余邪未尽恢复期证态

  三阴经病慢性期证态

说明:

1  证态、证、病理状态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以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个疾病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所产生的不同认识,尽管它们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但也不能对号入座。

2   具体到某一个证与其相应的病理状态,二者的内涵和外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证态只取其重合的部分,有时一个证可以与几个病理状态融合,几个证也可以和一个病理状态相关。

3   证态概念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每一个证态的命名有待于简明与规范。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08:26:18 | 只看该作者
      我做的工作就是把中医经典与现在的西医临床诊断治疗相衔接。
17
发表于 2020-4-2 21:22: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8
发表于 2020-4-3 00:17:38 | 只看该作者
医史》花了相当的篇幅介绍中医脉学,但结论是完全否定的。它说,“中国脉术的这种状况是非常荒唐的,因为没有两种说法是相同的,因此人们就无所适从

点评

中国人用了几千年,却说人们无所适从。  发表于 2020-4-3 02:45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4-5 07:2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4 23:24 编辑

       临床实践、科学实验、理论突破既独立又联系,临床实践与科学实验为理论突破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最终目标是理论突破,理论突破反过来指导实践的时候,临床实践与科学实验才能够目的明确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无穷无尽的成果与物质财富。   这次疫情验证了证态体系的正确性,理论突破已经成为现实。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7:49:51 | 只看该作者
         邪热壅肺与病毒性肺炎是一个证态。
         我们只要有邪热壅肺与病毒肺炎具有同一性的证据,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冠肺炎就有了理论根据。
        170多个证态,就是中医方剂治疗西医疾病的理论根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0:42 , Processed in 0.0594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