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的“气为血之帅”来源于《内经》的“营卫相随”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10-2 17:32:56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营卫相随不能准确表达气血的关系,后世医家创造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二者未必有别人的因果关系。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7:38: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首先要经过一定的回归本真的过程,就是梳理现在的种种说法在《内经》中的本来含义,这样才能理解中医的种种说法到底原来想表达什么意思。
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7:41:57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因为 中医理论西医学的冲击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了一定的异化过程,现在的中医理论已经难以反映传统中医理论的原样和本真。
14
发表于 2019-10-2 18:05:48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淘汰,不符合临床实践的的内容,渐渐淡出。气血关系,与西医传入中国无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9:0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9-10-2 11:19 编辑

为什么《内经》营卫会相随呢?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只是现在很多“被科学武装了头脑”的人想多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饮食产生的能量或营养物质的分配遵循一定的过程次序,一般是对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分配资源最多,例如神经系统,这类似于国务院、政府,对身体的生存和运转至关重要,所以需要着重分配,保证它的能量需求,血液中各种营养成分相对平均,这种能量分配是依靠调节各种器官血流量的不同完成的,脑的重量占体重的2%-3%,但其所需要的血流量则占心输出量的15%-20%。循环系统也很重要,这是身体的泵,心脏对血流量要求也大,其次各个内脏,再其次肌肉,最不重要的是脂肪,它的血流量最少,代谢速率最低。从组织的层面讲,是各个器官细胞的代谢速率不大一样,导致各个器官的血液需求量不大一样。总体来说,局部组织的代谢需要和血液营养的分配是相互匹配的。受到整体的精确调节,各种器官的能量分配比例相对的稳定。当身体受到危险或营养不良的时候,首先减少的是不重要组织的供血,重点保证重要组织的供血,这是为了维护整体的生存,也是机体长期进化、优化、整合的结果。

不过人体中有个系统比较特别,那就是人体的防卫系统,因为它要区分战时和非战时两种状态,两种状态下对营养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假如国家发生了战争,这时候军队的费用和消耗就要大比例增加,国家要把更多的钱和物资分配给军队。为了赢得战争,军队不但会挤占大量的资源,还会占用交通、甚至主动堵塞交通,这是和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相违背的。古人很早就通过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类比到人体上,发现人体上同样存在类似的规律。

卫是防卫,类似于军队或国防;营是营养,类似于经济或财政。战争时候军队会占用更多的能量资源,从系统演化的角度讲,就是营要跟随着卫的状态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状态的相应,也有部位的跟进的意思,这就是营卫相随,主要是营随着卫。不过,营对于卫也有反制作用,没有钱,没有物资,怎么去打仗?!

后世演化成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更贴切了,不过并没有脱离原来的营卫,现代却割裂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和原始《内经》营卫相随认识的关系,现代的中医已经不知道这个血气就是指的营卫,这就让人看不懂了,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点评

取象比类,主要或然性。  发表于 2019-10-3 08:5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19:07:43 | 只看该作者
不同防卫状态下机体对能量和养分具有不同需求,导致能量和养分在各个系统之间重新分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发表于 2019-10-3 08:54: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0-3 00:57 编辑

    中西医相比较,一定以临床为依据。取象比类只具有或然性而不具备必然性,或然性转化为必然性,必须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践检验与修正。不能依靠逻辑推理。营卫学说之所以逐渐淡化,就是因为他没有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或者说临床实践证明他没有太大的用途。
      西医的理论建立在临床实践与科学实验基础上,【不同防卫状态下机体对能量和养分具有不同需求,导致能量和养分在各个系统之间重新分配】与中医经典理论中的营卫没有必然联系。即:营不能等同于营养物质,卫不能等同于防卫功能,西医的营养物质不能等同于能量(没有科学实验证明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
18
发表于 2019-10-3 09:36: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0-3 01:48 编辑

     古代中医经典中的词汇、概念,随着社会大环境、哲学、临床实践的发展,扩充,在不同的时代涵盖了更多的内涵,同一个词汇、概念也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2000多年的发展,一些词汇、概念,因为不能适应时代与临床实践的要求而淡出,这是非常常见的事实。
      一个时髦的说法,梳理中医,好像中医理论很混乱,需要理顺。我认为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合乎逻辑,概念清楚,条理清晰。从《内经》开始,历朝历代,不同的学者以自己的临床实践为基础,把《内经》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不同的理论与学派,他们之间相互斗争、相互矛盾、相互争论,形成了现代五彩缤纷的不同学说、不同理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于《内经》的发展,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中医理论理解不深的人,特别是自以为是科学化身的人,戴着科学是真理的黑眼镜,一开始学习中医,看到这么多矛盾现象,不可理解,他以为自己有能力梳理中医理论,从现在开始,梳理到《内经》,其结果是按照西方科学的思路进行梳理,越理越乱,自己都不知道梳理到哪里去了?
        按照营养物质与防卫功能的思路梳理营卫,其结果是什么?卫分证、营分证怎么解释?卫气营血怎么解释?卫气营血辨证怎么解释?风温卫分证、湿温卫分证、春温营分证后……怎么解释?营卫与气血津液什么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营卫与这个理论体系中的许许多多概念相关联,同理,营养物质与防卫功能与西医理论中的许许多多概念相关联,两个理论体系中相关联的概念之间能不能呈现出来必然的关系?
19
发表于 2019-10-3 09:44:09 | 只看该作者
    梳理,应该是把清朝的卫气营血、卫气营血辨证向着明、宋、唐、汉,梳理到《内经》,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不要拉扯西医,这叫做梳理。先把中医概念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否则,差之分毫谬之千里。

点评

是的,这个工作需要有人去做  发表于 2019-10-3 22:12
20
发表于 2019-10-3 10: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0-3 02:22 编辑

         

    这是因为 中医理论西医学的冲击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了一定的异化过程,现在的中医理论已经难以反映传统中医理论的原样和本真。

     中医理论首先要经过一定的回归本真的过程,就是梳理现在的种种说法在《内经》中的本来含义,这样才能理解中医的种种说法到底原来想表达什么意思。

================================================================
     恰恰是提出【回归本真、回归传统中医理论的原样和本真。】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医理论西医学的冲击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了一定的异化】的人。

     吴以岭为了他的络病学,把经络异化为经脉与络脉,再把络脉异化为血管,把络异化为微小动脉,络病等于微小动脉硬化,以此解释脑梗、心梗、动脉硬化……。经脉等于神经系统,而且他认为中国古代历代医学家都理解错误了,只有他认识到了经络的真谛。很明显他是以西医解剖学为标准曲解中医的经络。他也说他梳理中医,得出中医经络的原样和本真。

     把经络异化为神经,大有人在。不赘述。

     把精异化为受精卵、一身细胞。

      把营卫异化为营养物质与防卫功能。


       共同点特点就是:中医理论混乱,不是《内经》错了,就是后世医家错了,只有他说的是真理!是原样和本真!

         从《内经》向下梳理,不同学派之间的矛盾很正常,都有其各自的临床实践为依据,都是相对真理。从现在向上梳理,矛盾重重,不可理喻。这是因为现在的人潜意识里存在着机械唯物论的科学观,以此为标准中医理论呈现出相互矛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2:33 , Processed in 0.0661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