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畿辅通志:边洞元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2 01: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6-12 01:26 编辑

一.原文:《畿辅通志:边洞元传》

  边洞元者,范阳女子,幼而高洁,仁慈好善。每霜雪凝洹,鸟雀饥栖,必求米谷以喂之。岁月既深,鸟雀望而识之,或飞鸣前道,或翔舞后随。年十五,白其父母,愿得入道,父母未之许也。既笄,誓以不嫁,奉养甘旨数年。丁父母忧,毁瘠不食,几至灭性。服,诣郡中女官,请为道士。治机杼纺织,昼夜不懈。性亦好服饵,往往为药所苦,呕逆吐痢,至于疲剧,亦无所怨也。
  一旦,有老叟负布囊入观卖药。众问卖者何药,叟曰:“大还丹,服之长生上仙。”叟面目黧黑,形容枯槁,行走伛偻。众笑曰:“既服之长生,何憔悴若此?”须臾,暴风雷雨,众惊悖,稍稍散去。叟曰:“此间有女道士,好行阴德,绝粒多年者,何在?”或指其院以示之,叟入院,径至洞元前,曰:“此有还丹大药,能服之乎?”洞元惊喜,延坐问何药,须几钱。叟曰:“此值不多,五十万金耳。”洞元曰:“穷窘无钱,何以致药?”叟曰:“勿忧,子自幼及今四十年矣,三十年来积聚五谷,饷饲禽虫,以此计之,不啻药价也。”即开囊示之,药丸青黑色,大如梧子者二三斗,令洞元自探之。洞元所得三丸,叟曰:“此丹服之,易肠换血,十五日后,方得升天,乃中品也。”又于衣裾中解一合子大如钱,出少许药,如桃胶状,亦似桃香。叟于井中汲水调此,令吞之,谓曰:“子宜处台阁上,七日可以升天,当有天衣天乐来迎之矣。”须臾,雨霁,叟不知所之。
  于是,洞元告人曰:“吾不欲居此,愿登门楼之上。”时楼犹扃锁,语终已腾身而上矣。一郡之内,观者如堵。太守僚吏,远近之人,皆礼谒焉。洞元告众人曰:“中元日可来相别。”众乃致斋大会。七月十五日辰时,天乐满空,紫云萦绕。观众仰见洞元升天,幡旌罗列,直南而去。午时,云物方散。太守具以奏闻。是日巳刻,大唐明皇居便殿,忽闻异香粉郁,有青童四人导一女道士,年可十六七,进曰:“妾幽州女道士边洞元也,今日得道升天,来辞陛下。”言讫,冉冉而去。乃诏所部,幽州亦驿奏与此符合。敕其观为登仙观,楼曰紫云楼,命校书郎王瑞敬之为碑,以纪其事。

二.译文

  边洞元是范阳的一位女子。其人幼年即行为高洁,心地善良仁慈。善良仁慈到何种地步呢?文中举了一个例子:每到霜雪降临之时,鸟儿们便没有了吃的,边洞元就要从家中拿出粮食来为鸟儿们充饥。这样时间一长,鸟儿们跟她熟了,只要一看见她,或鸣叫着在她的前面飞,或飞舞着跟在她的身后。她到了十五岁的时候,跟父母说,想入道修仙,但是父母不允许。等到成年以后,边洞元就发誓,只在家奉养父母,绝不嫁人。数年之后,父母相继去世,她哀伤过度,身体极度衰弱,差点死了。等到为父母守孝期过了,她找到当地的女官要求出家当道士。她到道观之后,置备了织布机,没日没夜地织布。由于她一心向道,所以好食一些药饵,但是这些药物刺激肠胃,这导致她经常吐泄。尽管这样,但她仍然不改初衷。
  一天,有一位老头背着布袋来到边洞元所在的道观前卖药。众人问所卖何药。老人说:“大还丹,这种药吃了可以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人们看到老人面目黧黑,形容枯槁,走路时还驼着背,都笑话他:“既然这药能吃了长生不死,成为神仙,那你为什么还这样憔悴呢?”人们刚笑话完老人,暴风雨夹着雷电来了,那些人就不再紧围着老人,要走。老人问他们:“这里有一位女道士,多积阴德,已经避谷多年。她在哪里呢?”有人指了指道观院内。老人进到院内,径直来到边洞元的面前,说:“我这里有还丹大药,你肯吃吗?”边洞元很是惊喜,忙为老人让坐,并问药是什么样子,值多少钱。老人说:“这药值不了多少钱,五十万金罢了。”边洞元说:“我穷得一文没有,拿什么买药呢?”老人说:“不要忧虑,您今年已经40岁了,30年来您用粮食喂那些饥饿的鸟儿,以此计算这些足以抵药价了。”说罢老人打开布袋让边洞元看,只见那些如梧桐子大的青黑色药丸有两三斗之多,并让边洞元自己取。边洞元仅仅取了三丸。老人说:“此丹丸吃下之后,去尽肠中的浊物,更换体内的血液,十五天后,就可以升天。不过这是药中的中品。”说话间又从衣内掏出一个铜钱大的小盒子,从里面取出少许药物,这药物和桃胶的颜色差不多,其味有桃的清香。老人从井中打上清水将药调开,让边洞元吞下,并对她说:“您吃下这药七天之后就可以升天了,到时您可站在台阁之上,会有仙人奏着仙乐来迎接。”说完风停雨住,老人也不见了。
  七天之后,边洞元告诉道观内的道众:“我不愿在这儿呆了,想到门楼上去。”这时门楼上着锁,只见她说完就腾身飞到了楼顶。这件事立时传遍了一郡之内,前来观看的人把道观围了起来。郡内的太守及其他官吏、远近的百姓,都来参拜她。边洞元告诉众人:“到本月的十五大家可到这里来,我就要和大家告别了。”于是大家一同斋戒,等着这天到来。到了七月十五这天的辰时,只听天上传来仙乐,天上紫云缭绕,幡旌罗列。大家眼看着边洞元直升天空,向南而去。直到午时,天上的祥云才散去。郡内的太守将这件奇事完整地向朝廷奏报。这天的巳时,唐明皇在便殿内忽然闻到奇异的香气,只见四位仙童导引着一位年龄大约十六七岁的女道士,来到殿内向唐明皇道:“我是幽州女道士边洞元,今天得道升天,特来向陛下辞行。”说完,飘飘而去。唐明皇也感到奇怪,下令有关部门调查此事。很快幽州的奏报也传来了,与有关部门的调查内容相同。于是唐明皇敕封边洞元修道的道观为登仙观,观内的那幢楼为紫云楼,并命校书郎王瑞题写了碑文,来纪念这件事。
三.感想

  1.史料的真实性
  《畿辅通志》是清朝河北省的一部史书。该书从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式编纂,雍正六年(1728年)修纂,到同治十年(1871年)修成。全书共300卷,由纪、志、略、录、传、识余、叙传等诸体组成,下有若干分目,体例完备,资料宏富,为清代省志中的名志。所以历代史家对《畿辅通志》的评价极高,认为书中所载史实的真实性都是可靠的。
  对于书中所载边洞元一事,乍看怪诞不经,但是由于《畿辅通志》的权威性所在,其所述之事亦应可靠。对此或有读者认为书中所载之事可能间或有不实之处,这里我可为读者推荐历史上另一位大文豪韩愈的一首诗,该诗是写当年山西某地发生的一件奇异之事。当时韩愈曾亲眼目睹,一位名叫谢自然的女子,修道成功之日拔宅飞升。因韩愈对此类奇异之事甚是反对,所以写诗教育百姓不要痴迷修道。诗的前部分是记述事件经过,后部分则是对此类事的批判。对照唐代发生的这两件奇事,我们当对此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判断。
  2.启示
  边洞元一事,对我们当有如下三点启示:
  一是修道并非易事。边祖苦修了三十年才有了正果。三十年可能在历史长河中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在一个人来说又是何等的漫长。这期间她经历了父母逼迫出嫁,服食药饵伤其肠胃,直至出家后劳其筋骨--日夜不停地纺织的磨难。最后才成正果。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万万不能成功的。
  二是修道必须有善根。所谓善根就从内心里一心向善。记得一位伟人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们有些人也知道修道的好处,在未曾得道法之前或是闻道法之后,总是想做点好事,以求神仙保佑自己早日修成正果,但是这点好事还没做完就放下了,或是在做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厌倦之心,总想着放下。或是做了没几件好事就想着神仙为什么还不来超度我。用电影《少林寺》中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没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其实修道并没有这么容易,如果每一个人仅仅靠做一两件好事就能得到仙佛的超度,这个未免太便宜了。如果这样就能修成正果,那可能天下到处都是神仙。我曾经在博客上说过:“传授道法的前提,须看他是个载道之器。”这个载道之器是什么?就是善根,这个善根,也可能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也可能是后天养成的。但是不管它是怎么来的,一定要是终身做好事,不做坏事。这种心态是经得起考验的。而绝不是朝三暮四,朝行夕改。一心向善,才能一心向道。还是我常说的那句老话--一心向道,必有仙缘。仙缘可以是多种形式。像边祖的仙缘是,神仙前来授丹,边祖一饮而成正果。也可以是梦中传授,也可以是突然开悟,也可以是渐学渐悟。总之,形式是多样的,只要一心向道,正果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三是一心信道才可修道。信道才可以修道。如果说善根是一个人修道的根基的话,那么信道就是修道的前提。也可能是前些年的气功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气功骗子把人们坑苦了,现在一提修道,就有人会怀疑--这是不是又出了一个气功骗子?也可能是经济大潮的影响,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人太多了,他们没读几本书,或是根本就没接触过道法,就想着一朝得道,拔宅飞升,或者找一位所谓的师父,追着讨要所谓的道法,但是道对这种人来说是没有缘份的。记得伍柳法脉的创始人伍冲虚说过:那些急着求道的人,向师父说几句好话,或是为师父沏一杯好茶,或是为师父摆一桌宴席,便追问什么是黄芽。如果求道真的如此容易,那恐怕遍地都是黄芽了。要知道,抱着这种心态追求道法的人多是靠不住的。道家的修真胜地武当山上的某道观门口刻有一幅对得不大工整的对联--修道妙诀无多语,说破原来笑煞人。其实,真正的道法再简单不过,也再实在不过。但是绝不能传与不信之人。因为它太简单了,如果真的传与那些不信不诚之人,他会说原来是这样啊,这叫什么道法啊。不管他在求道之前如何信誓旦旦,他得此道法之后,或者不信,或者在修道过程中耐不住寂寞中途而废,或者是由于心术不正有了功力而为害一方。如此则道法真正废矣,如此则传道之人则成为罪人。在这篇史料中,边祖对道法深信不疑。众人怀疑那位长者,取笑那位长者,边祖则对其礼遇有加,对其所授丹药则深信之。于是乃证大道,登仙而去。《道德经》中有一句话颇发人深思:“上士闻道,默而习之;中士闻道,若明若昧;下士闻道,大笑之。”为何如此呢,因为上士对道法是深信不疑的,中士对道法是半信半疑的,下士对道法是绝对不信的。所以真正的道法,只有上士才能得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17 , Processed in 0.0702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