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数学原理
于建成 于建国 烟台于建成中医诊所
于子惠 吉林大学卫生学院2011届
讲五运六气的运气七篇,尽管是王冰在唐代补录进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的,可它就是散佚的上经。从王冰没有注解明白来看,也绝非王冰的私货,确实是师氏所藏。《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拨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运气七篇的确是言气之通天的,其它篇章大多是围绕运气七篇言病之变化的。今天我们了解的中医基础理论,诸如阴阳、五行、经络、脏腑、辨证论治等等都滥觞于此。是也不是,听笔者慢慢道来。
1.1 五运六气简述
五运六气是由五运和六气组成的,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平均每一运为73.05天,一周的五分之一72°,每年初运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运五季分木火土金水固定不变,岁运是由当年的天干决定初运木火土金水的哪一行和太过不及。客运是岁运及依序向后排的每一运。以己未年金运不足为例:
六气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六份,平均每一气为60.875天,一周的六分之一60°,每年初之气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气六季分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固定不变,客之气每年按十二地支决定司天在泉,也就是按着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顺序每年退行一气。在主气三之气少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司天,在主气终之气太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在泉。以甲午年为例:
按图索骥排一排推一推,学过五运六气的人谁都会,可是五运依据什么定的岁运,六气为什么要退行一步,却是千古之谜,自医圣张仲景之后再没有人说得清道得明。笔者从天文学上做了探索,揭开了这个谜底。
1.2 五运与金星的关系
中国古代是把以地球为中心观测天体在天球上的运行规律,通过“天圆地方”模型,转化到平面图上,今天笔者采用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面图,丝毫不影响计算。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以地球年365.25天纪年,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减去地球运行一周365.25天,583.92-365.25=218.67天;
218.67×360÷365.25=215.53°,近似216°;
218.67÷3=72.89,近似一运的天数73.05;
金星与地球会合,大约8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五角星,并以二十八星宿做标记。第二次会合比第一次会合多出三个运,比地球运行两周少了两个运,见图1。
以10年为期,地球与金星会合,
第一年在1位、
第三年在2位、
第五年在3位、
第七年在4位、
第九年在5位,走完约8年一个五角星周期。
而第二年地球在A点,金星在4位、
而第四年地球在B点,金星在5位、
而第六年地球在C点,金星在1位、
而第八年地球在D点,金星在2位、
而第十年地球在E点,金星在3位。
这样就得出地球五运的岁运:
岁运在12345点上称太过,在ABCDE位上称不及。
1.3 六气与木星、土星的关系
以太阳为中心,以地球年纪年,公转周期地球是1年、365.25天,木星是11.86年、4332.71天,土星是29.46年、10759.5天。地球与行星的会合周期,木星是398.88天,土星是378.09天。木星和土星的会合周期,19.76年、7253.45天(以土星观测木星凌日周期)。我们为了叙述方便,事先把木星和土星会合与地球连线定义为矢量轴,见图2。
《素问·六节藏象论》:“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覆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如果,以太岁纪年的话,那么,把木星的运行一周11.86地球年规定为12岁(12×360),土星运行一周的29.46年规定为30岁(30×360),基本是土星运行两周,木星运行五周,重新闭合。木土会合周期20岁,以二十八星宿分成十二宫做背景,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岁,即一元。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木星与土星会合为20岁,相当于在土星运行一周的圆周内运行240°,会合三次重新闭合。0°和720°、240°、480°是木星和土星会合点,在圆周同一侧;120°、360°、600°是木星与土星在圆周内180°相对的点。
木星和土星每十年会合或相对一次,木星每运行一周12岁,减去10岁,就有2岁进入下一个十岁周期。也就是每周有六分之一角度或时间相对地后退了,对于一岁来讲就后退了六分之一角度,60天的时间,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四个节气,六气中的一气,这就是每年六气客气退行一步的原因。
1.3.1 退行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呢?矢量轴原本对应的节气退行了一步,也就是说古人认为这个矢量轴就像阳光一样分季节给予地球不同的“光”照。不过这个矢量轴不像阳光那样直射,而代表的是木星和土星之间的夹角,三阴三阳分出不同的夹角。五运的原理与之相仿。
所谓的五运的岁运(也叫中运),就是金星与地球会合这个“矢量轴”,在某一年中对应的二十四节气五分之一的某一运上,而把它按在初运上统管一年;所谓的六气的司天(在泉),就是木星与土星会合这个“矢量轴”(土木会合周期形成的夹角),在某一年中对应二十四节气六分之一的三(终)之气上统管上(下)半年。
1.3.2 值得说明的是,此六段“气”是以太岁每岁360天计算的,而地球的二十四节气分成的六气是以地球年365.25天计算的,两者每一年相差5.25天、每一气相差0.875天,即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八十七刻半。然而,土木会合这个矢量轴却給两者平了差,见下表。土星会合周期378.09天,每年需多行12.84天;木星会合周期398.88天,每年需多行33.63天。上一年与下一年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每六年却以124.74天的差数,再次以20.79天的差数不断叠加递增,无限循环下去。
对地球的影响应以会合视运动为准,12.0353太岁岁,含10.8622个木星会合周期(4332.71除以398.88);20.1485太岁岁,含18.1845个木星会合周期,19.1845个土星会合周期(7253.45除以398.88、378.09),相差一个土星会合周期,正好重新计算土木会合夹角,20.1485太岁岁与19.86地球年计算上相差约105天,接近两气,少阴退行到少阳,若干巧合就构成了六气模型。六气也好五运也罢,是会合星体对一个季节相对位置,尚且都是一个阈值,而不是一个点,气候转变如同模糊开关,本就无须精确到分秒。六气不以日,不以节气,不以月,而以四个节气约两个月为单位,考虑的就是误差因素,所以五运六气只能作为气候模型,不能作为气象模型。中国古代的历法相当复杂,兼顾日月星辰,据考证天干纪年来自于伏羲时代对五运(金地会合周期)规律的把握,太岁纪年原本就是为了掌握六气(木土会合周期)规律的也未可知,从商周到西汉逐渐继承和发展成以地球年为基准的六十甲子纪年。
1.3.3 不过呢,准不准并不重要,不准也没有关系。中医使用五运六气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预测气候和疾病流行的,而是为了构建辨证论治模型的,后面会论述。当然越准越好,不但能预测气候变化,还能预测中医的流行病,阴阳二十五人容易在什么年节得什么疾病。以现代强大的计算能力,建立更为准确的小尺度模型是完全可以的。
1.4 对现代日地物理的启示
1.4.1 摘自美国 SolarGeophysicalData中1749~2006年共258年,黑子数随时间变化关系,见图3(a),频谱见图3(b)。地球物理进展8大行星对太阳引力对比,见表1。
我们会发现,8大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比较,以木星为最大,可以称为唯大,金星、土星、地球基本相当,与地球比较而言,其它的几无影响。太阳黑子8.5年周期与金星和地球会合构成五角星的8年周期相近,10.0年周期与木星和土星会合或相对的9.93年周期相近,11.8年周期与木星运行一周的时间11.86年相近。而11.0年需要特殊说明一下,地球与木星会合周期是398.88天,在11.86年中会合约11次,398.88×11=4387.68天,与木星运行一周4332.71天相差无几。11年太阳黑子周期在木星近12年的周期里,对于圆周来讲就是660°,660°÷11=60°,正是六气中退行的一气。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1.4.2 太阳黑子有个22年的磁周期,太阳黑子磁场极性的转换周期。太阳黑子具有明显的磁场,且太阳南北两半球黑子的磁极是相反的。如果北半球处在黑子群前面的先行黑子具有正磁极的话,那么在南半球的先行黑子则具有负磁极。但同一半球黑子的极性是相同的。它们的对应关系随着黑子11年周期阳变化而相互逆转。所以根据黑子磁场极性来划分一个太阳活动整周期不是11年,而是黑子11年周期的两倍,即22年,称为磁极性转换周期,简称为太阳活动磁周期。
小时候玩过一种玩具叫拉拉哨,又叫拉绳飞陀。两绳拉开,中心的球顺时针旋转;收回,逆时针旋转。木星与土星如同两端拉绳,太阳如同中间的飞陀。行星引力不足以对太阳有所作为,但对随同太阳自旋的表面物质可以让其做流体运动,如同地球的洋流。
1.4.3 天体之间的相互运动犹如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之间的运动,改变着太阳系的电磁场,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造成干扰。而相关研究表明,气候与电磁场的关系密切相关,与太阳黑子周期也密切相关,五运六气的数理模型在当代是否还有借鉴的价值呢?
1.4.4 观测数据表明,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数成正相关和负相关交替,气温、气压和大气环流变化规律也与太阳黑子数有关,气温在太阳黑子数多的年份,夏季高温日数和冬季严寒日数均偏多。太阳黑子数与行星运行周期是否相关呢?只要相关,五运六气的科学性就毋庸置疑,其次才可讨论精度和适应地域问题。
2.1 经络理论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素问·阴阳离合论》: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这里讲的是六经,明显可以看出是把六气通过开合枢,使三阴三阳变成了经络的表里关系,见图4。三阳经像朝阳运转,三阴经背阴运转。在构建的六经基础上又依照天五地六构建了十一经,在十一经基础上把少阴经分出一部分做厥阴经,形成十二经学说,再产生奇经八脉,经络学说趋于稳定。《灵枢·经别》:“余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灵枢·阴阳系日月》:“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为阳”,这样的证据在内经之中比比皆是,在此就不一一陈述了。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
一个有趣的现象,月球绕地一周(月相间),即一个月的天数;与土星饶日一周的年数,两者巧合,都是29.5,土星一个周期,29.5年有354太阴月;一太阴年有太阴日354天,一太阴月有29.5天。土星一个周期29.5年,当做一年,一个太阴月当做一天,一个时辰分成三十份,是4分钟,恰巧是太阳周年视运动中天每天退行1°的时间。木星一个周期近12年,一年有12月,一日有12辰,一辰240分钟分成12份,每份20分钟,恰巧是土木会合的数。木星一个周期近12年,有144个月,一日有1440分钟。如果继续找,巧合还有很多,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都是5、6的倍数。时间的一个周期,空间的一个圆,按同一比例分割,可以同构,相互映射,盛则同盛,衰则同衰。这又是五行学说同构原理,也是现代系统科学同构原理的具体体现,此处不妨称之为时空周期同构映射原理。这也就容易理解了经络为什么可以随时辰浮沉?如,伤寒一日在太阳,二日在阳明,三日在少阳,四日在太阴,五日在少阴,六日在厥阴,“六经的抗病机制”或称“潜伏期”每日为一经。再如子午流注,穴位随时间开合。
人类是大自然创造的,遵循大自然的某种法则,或刻录了大自然的信息,是极为可能的。一个俄罗斯的科普视频讲,如果,把我们描述太阳系运动的四维,再加上一维,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行星的运动轨迹就是螺旋状的,与基因的螺旋结构有没有相似之处呢?所以说,经络本质研究,任重而道远,现代科学有太多未解之谜。
说经络理论是构建的,并不意味着否定经络的存在。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和针刺疗法的真实有效,也说明经络是存在的。这是长时间观察生理病理现象,并加以总结提炼的结果。从经络的某些特性来看,经络不可能是有形质的组织器官。笔者的先师陈功老师认为,是一种“影子”,大脑中某个“事件”通过神经为媒介,投放到全身的一种影子。而这个“事件”,也并非大脑中的某种组织结构或功能,而是个体进化(发育)过程中在大脑中的“存档记录”,也就是说六经(十一经)应当是个体进化(发育)的路线图保存在大脑中,在调用时就表现为“经络现象”,它很可能与三个胚层有关。
这个“影子”是全息的另一种表现,与现今全息不同,现今全息是实体器官在体表的投影,而“影子”全息是某些信息的投影,也可称之为映射。笔者认为,亦或是经络存在于基因之中,这个“影子”是由基因决定的,也未可知。基因能够决定每一个细胞乃至整个生命的生长壮老已,决定每一组织的性状。而构建的经络本就是指阴阳比值不同的区块,生长壮老已这个时间属性在空间的表达。基因再通过一定的媒介决定电脉冲的形式,传递信息予神经,当然也包括中枢神经。细胞电活动即生物电现象,意义在于信息的转换、传导、传递与编码,就像计算机一样由每个脉冲形成二进制,按着一定的程序完成生命活动,基因就是程序存储器。
2.2 辨证论治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拿六气辨证为例,其辨证特点是,主气与客气像篮球循环赛一样,一气与六气相对,主客相胜决定疾病的性质与表现。这仅仅是六气辨证的一个方面,系统全面的尽在“病机十九条”当中。这一方法,说白了就是通过流行病调查,找出发病规律,建立一套理论模型,加以把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方法,是各门科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只可惜科学的西医没有使用这种科学方法。后世医家未必直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辨证论治理论,但这种思想却根深蒂固。直白地说,就是五行再分五行。
以外感风邪为例
以内伤肝脏为例
就拿肝火来说,肝中真的有火吗?非也,无论外感,还是内伤。不考虑五运六气因素,也应该理解成肝心同病。当然,辨证论治不仅仅是这些,五运六气虽说是上经,但中医全部内容也不是皆仰仗其衍生,看看本文开头引用《素问·病能论》中的话就知道了。
2.3 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辨证论治很多时候要用到五行的生克乘侮,很多人认为这是玄(乎)之又玄(乎)的东西。其实道理很简单,也的确客观存在着这种关系。所谓的生就是顺序,此有利于彼,所谓的克就是克制、控制,乘就是控制太过,侮就是控制不足。寒可以控制热、热可以控制燥,燥可以控制风,风可以控制湿,湿可以控制寒。大自然就是这样,做着季节交替的。
五行学说从五运六气这个具体方法衍化出的一个方法论,把任何事物运动周期划分五段,或称五个相位,名曰生长壮老已或生长化收藏。大到人的一生,小到细胞的一生,都可以这样分,称之为取象比类。既然是分段,就可随意划分,有时划分四段,称之为四象,划分六段,称之为六节。但还是以五行为主,因为五行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最简化模型,是辩证法灵活应用的唯一实例。
与脏腑联系,是看脏腑在一个周期里哪个相位上表现得最旺盛,就把它分到哪一行,名曰藏(脏)象。任何事物都按着相位旺盛定出五行属性,就构成了五行的普遍联系。这一思想与现代系统科学的同构理论,同出一辙。
五运六气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属性,正如天体运动的春分与春分点,春分是运动的时间属性,春分点是运动的空间位置。正是这种思想,促使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产生。现代基因研究表明,生命有着节律基因,不但调控包括睡眠、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的规律,而且每个基因都可能按照生理节律的周期被修改。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疾病,科学家预言反过来利用生命的节律有可能找到新型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中医在两千多年前不已经找到了吗?藏象与经络,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完美应用于临床。现在,不就是差一个什么靶向,定时信息在分子水平反馈回路上如何转录、转译的解释吗?古老的中医是不是可以对现代生命科学有所启迪呢?
2.4 脏腑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德,古字义,自己认识的路。气,节气,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说,《内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意识”,“意识”是由天体运行和四季变化规律主宰的,是两精相摶引起的,所谓的精,是天之德,地之气。而《素问·宣明五气》又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五脏是承载天德地气的盛器,把藏神的定义为心、藏魄的定义为肺、藏魂的定义为肝、藏意的定义为脾、藏志的定义为肾。这里的五脏属于解剖意义上的中枢,岂能与胸腹腔的器官完全相对应?足见中医的脏腑是虚拟构建的,是依据五运六气构建的,不再具有与解剖实体本身相一致的功能。
为什么某一脏腑可以表现在某一行上旺盛,其它行上不旺盛,即旺相休囚困呢?因为中医就是把同一行旺盛的生命和疾病现象,联系起来构建的脏腑,解剖名词不过是借用罢了,正如《素问·病能论》所说:“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没有被五脏六腑这个构建的脏腑模型所借用的解剖器官,称之为奇恒之府。奇,余数也。五运六气,五脏六腑,借用11个名词足够了。在不足以把握生命和疾病规律的时候,认可再虚拟一些脏腑,如三焦、膻中等,也不再借用解剖名词,以免误导世人。这就是为什么一根筋简单思维的人,无法理解中医的症结所在。
像西医把人体分成八大系统一样,中医把人体分成五大系统。不同之处在于,西医是形态结构,中医是功能集合。也就是说,中医的脏腑是虚拟的脏腑,这一方法,现代系统科学称之为黑箱法。古人确曾想从解剖学的角度了解人体,但是面对如此繁杂的事物,没有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当务之急是治疗问题,所以古人采取了思辨的方法,绕过去了。那一点点解剖知识只是当作虚拟器官的名称使用。中西医概念具有不可通约性,心想事成,藏神的心,不可能心血瘀阻;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主管勇怯的胆,不可能分泌精汁,助小肠消化。混淆的话,就会造成理论的混乱。
2.5 阴阳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阴阳的本义原本很简单,就是指朝阳和背阴,昼和夜,春夏秋冬,五运六气都是阴阳的运动形式。中医认为,生命也具有这种属性,而且决生死处百病。说白了,让人活着的机制就是阳,让人死亡的机制就是阴。所以张景岳说,小儿为纯阳之体。华佗说,阳为生之本,阴为死之基。
上面所说的阴阳,后世道家称之为先天阴阳。而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表里等等也借用阴阳来区分,后世道家称之为后天阴阳。后天阴阳就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是区别对待事物的一种方法。所谓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把阴再分出阴阳,把阳再分出阴阳来。后天阴阳,当然也能区别对待先天阴阳,而且中医就是这样做的。
阴阳在人体上无处不在,而且比值各用不同。是因为组成我们人体的是5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有着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都有生之本死之基的阴阳。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可认识。这就是藏象和经络的机制。
那生之本死之基的阴阳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里说,生命赖负熵为生。看来阳就是负熵,阴自然是熵了。
那在人体上,熵与负熵是如何体现的呢?根据组织胚胎学中的“重演论”,个体是种族进化过程的原则重演。但这不应该仅限于个体的胚胎时期,而应当是个体的一生。只是在胚胎时期这种现象明显(负熵增强),容易被用解剖和生理技术所发现罢了。个体的一生,就是重演种族的过程。与种族进化不同的是,种族进化是加速的,即越来越快,而个体一生的进化越来越慢,是减速的。就是说,个体生命的负熵递减而熵递增,一旦负熵减弱到一定程度,生长发育就停止了,而进入衰老时期,负熵消失,进化停止,人就死亡,这无论是因衰老,还是疾病或意外伤害。
人类依靠食物维持生命,如果单纯是为了获得能量,那为什么不能主要食用无机物?如果单纯是为了新陈代谢,那请问,在原子层面有何新旧之分?人类之所以要食用有机物,就是为了获得负熵。中药为什么该用阴坡的,阳坡的不顶用?该用春季的,秋季的不好使?因为它们不再有应有的阴阳比值和五行的旺相,这与化学组分无关。除自限性疾病以外,西药需要终身服药,也许就是因为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不具有负熵和生物的生长壮老已节律的信息。
2.6 也许有专家学者会提出质疑,五运六气成熟于西汉甚至东汉,而经络、藏象、脏腑学说形成于春秋战国甚至更早。这并不打紧,五运六气成熟于西汉甚至东汉,但并不意味着滥觞于汉代,五运早在伏羲时代就有了,太岁纪年起源于商周,六十甲子纪日不晚于黄帝时期。《黄帝内经》满篇讲的都是天文历法,借鉴天文历法模型,构建中医的医学模型是铁定事实。
3. 中医理论是临床医学理论,不是基础医学理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指导临床。在自然科学层面上,属于应用科学范畴。而对生理病理的认识,尚属自然哲学层面。现代科学技术能否使自然哲学层面上的东西,变成自然科学层面上的东西,对未来生命科学和医学做出贡献呢?值得深思。但中医是一门地地道道的科学,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天文、历法、气候、物候、流行病学广泛而长期的调查,并以数学为手段构建理论模型来把握疾病发生干预转归的规律,这一方法是各门科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如果这不是科学,那什么又是科学呢?没有采用这种科学方法的西医,如果能否定其它科学,那么才能否定中医。
中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很多概念已经是模棱两可,众说纷纭,古今概念已经不可通约。仿效夏商周断代工程,理顺其渊源和脉络实有必要。
西方文艺复兴,复兴古希腊文明,使得现代科技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古中华文明,将会带来什么?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领导
注:看看下面五运推理与五气经天图(苍丹黔素玄)的对应关系,可惜找不到六气古代天象图。
《素问·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