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1 19:5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清风道长

    四川名胜鹄鸣山,为东汉期间道教祖师张道陵隐居之地,山上住有一位名号王青风的道士,是四川境内传说的剑仙,我曾经上山寻访他,多次以后,终于见到面,他亦是一位奇人异士。他说:并无飞剑这种事,但剑仙却是有的。然而他的说法又与杭州城隍山老道所说稍有不同。他说剑为一种“气功”,所谓以神御气,以气御剑,百步之外可以御敌。又说剑有五类,大别之为有形、无形。他知道我羡慕“金光一道”的剑术时,告诉我需铸备一寸三分长金质小剑,再以道家方法习练。一如道家练丹之法,可将黄金炼化成液体,并可服饮,若中了毒,道家并有解此毒的药。当时私自想到,现在到了科学昌明,枪炮及炸弹等威力无比的利器皆已发明了的时代,还去苦练这种剑术干什么?如果是为了强身,则个人已经知道的许多方法,就足以保健,何必浪费时间在这方面。就因这样想法,意志始终未能专精坚持而放弃了。后来请王青风老师表演,那时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深厚,所以他就特允了我的请求。
    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我童心未泯,尚惊讶地问他何以无光。他说:(我早已经告诉过你并无此事,欲练至有光,另有一番道理。)这时他的大弟子亦在旁边,这个人也是道士装束,我亦请他表演,但见他用鼻孔吼气,便看到他站立之处,周遭山土转即成尘飞扬。此二次表演都是我亲眼目睹的事实,由此而相信中国武术,的确可练至甚高甚妙境界。此其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4:14 | 只看该作者
一次他站在山头上,用手一指,数丈外对峰上的一棵老松即应手而倒。
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3-1 20:01 编辑

他说:“我们出家人,若依赖外人出资修建宫观,他日人来观中,则不敢怠慢,使吾徒皆为彼子孙奴役,不如出我道友私蓄,集腑成裘,也是我们以观为家的宗旨。”道友们深感其言之恳切,于是尽出观中之存蓄及个人之资金,以供工程之需。竣工后,在山门侧石上刊刻:“本洞并无道众在外募化”。此举为道教宫观树立了自力更生、勤俭建观的好风气。他还尽力为青城山修路架桥,用建设道观剩下的树皮边料,沿丹梯鸟道修建亭榭,供香客、游人小坐休息,凭栏远眺,还可暂避雨雪。这些点缀在清流翠岭中的古朴亭阁,为青城美景增色不少。彭椿仙还尽力造福乡里,为附近山区儿童兴办学校。今青城山第一小学和第二小学,皆为当年所兴办。抗日战争时期,彭椿仙还从道观收人中提出一部分,帮助当地抗日战士家属,使前方将士安心抗日。彭椿仙为人心地善良、艰苦朴素,好读书且乐于助人,素为中国道教界所景仰,视为楷模。他于1942年3月18日仙逝。黄炎培先生在其《郁郁青城道》一文中谈到:“吾友杨叔明曾述椿仙有师,少年为江湖好汉,能飞檐走劈。叔明曾请面谈,年虽七十尚能矫捷越墙垣。问师生平门弟子维受术最精?答椿仙。……叔明,杨遇寿裔孙,门客中尚多传授此术,故知道这类事。”
    民初青城山在庙道人中,胡佐全曾获成都青羊宫省赛金章,人称“三眼童儿”,其弟子康德民擅双剑、轻功,舞剑时内功运于周身,长发散开似雪篷围绕,能在树丛之上纵跳如飞,但他的轻功还不算最好的,最好的为马洪兴之徒宋成兴,人称“草上飞”。青城弟子郭上螯受戒于成都二仙庵,与杜心五平辈,百余岁时尚在华山云游。冯玉祥在青城时,由擅长青城道门金钟罩的道士叶丹一任保镖,冯玉祥离开青城时也将叶丹一带走了。据《灌县志》记载:1931年,青城山道士唐复初被灌县名士帅国祥请到杨柳河家中做客,酒至半酣,唐道士忽然随手扬了一扬,顿时厅堂门、窗户发出一阵强烈震响,客人都十分惊骇。事后,帅国祥才告诉客人,唐道士有“提壶灌鼎”之术,刚才门窗的震响是他运功发出的声响,他发功还能移动观内的大铁鼎。
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19:5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3-1 20:02 编辑

《灌县志》记载:1931年,青城山道士唐复初被灌县名士帅国祥请到杨柳河家中做客,酒至半酣,唐道士忽然随手扬了一扬,顿时厅堂门、窗户发出一阵强烈震响,客人都十分惊骇。事后,帅国祥才告诉客人,唐道士有“提壶灌鼎”之术,刚才门窗的震响是他运功发出的声响,他发功还能移动观内的大铁鼎。
5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05: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8-3-1 20:06 编辑

院内适有大树一章,道人言讫,即以手向树画一圆周,而满树枝叶,便立剪为圆形,整齐若新理之发然。道人剑法之神,日寇见之,舌挢不能下,于是罗拜谢罪,并护送归山焉。道人体不魁梧,发撮于顶,贯以竹簪,与常见之道士无异,所不同者惟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而已!1965年羽化,终年116岁。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08:56 | 只看该作者
武当三丰自然派22代传人刘妙元,闾山人称“刘神仙”。10岁辗转访师到闾山是童身入道,道成之后如大朝观主持。行真究武,积善济事。刘妙元的武功自印度回来后,已到了鬼神莫测的地步。一次从长白山来了一个道人,自称姓邹,来闾山访道。两人相对一稽首,两人都不禁一惊,深知对方功力非凡。邹道人提出要“盘一盘道”,二人在崖上坐了两天。临走邹道人仍坚持比武,刘妙元惜其人修技不易,不愿出手伤人,既说:“道兄,请容小弟正一正冠再交手不迟。”刘妙元道冠挂于房内,二人在室外说话,刘妙元走到房门口,对挂在墙上的道冠遥遥一招手,帽子即被吸如有线牵着一般到了道冠的手上。邹道人被刘妙元深厚内功折服了,说“道兄是神技,在下服了!”如此“阴阳气功”折服邹道人,在闾山传为美谈。文革前刘妙元道长已150岁,仍鹤发童颜,老人手持一柄佛尘飘然出外云游而去,从此杳如黄鹤。
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09:48 | 只看该作者
刘妙元走到房门口,对挂在墙上的道冠遥遥一招手,帽子即被吸如有线牵着一般到了道冠的手上。
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10:32 | 只看该作者
刘妙元道长已150岁,仍鹤发童颜,老人手持一柄佛尘飘然出外云游而去,从此杳如黄鹤。

9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12:56 | 只看该作者
1942年王维慎所部驻守江西浮梁(今承德镇),一天,有一个人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生命危在旦夕,王维慎谙熟医药,见状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时一老道人从此经过,华发虬须,修长清瘦,双目明澈深邃,一派道风仙骨之姿,他观察了一下垂危病人的伤势,只见他轻舒右臂,左手捋住右袖口,伸出两根瘦长的纤指在病人伤口处轻轻点了点,从囊中掏出几粒丹药,让病人腿下,顿时气色渐复。十日之后,病人便能下地行走,伤愈康复,王维慎深知拳术医道相依,且十道九医,有如此高明医术之人,安能是等闲之辈,便有拜师之念,数日之后,道人拂袖而去。王维慎挽留再三留他不住,便紧跟不舍,行一峡谷间,道人随手指了指路边一块巨石道:“能移劝那块顽石吗?”
    王维慎见道人松口,心中大喜,且思忖自幼习练武功,想来移那石头便也算不得什么,谁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石头动了动,那道人住足仰天朗声大笑,走上前去只伸出一只手便把巨石擎上头顶,王维慎哪里相信自己的眼睛,楞了半响才恍然醒悟,顿时跪在道人面前便拜,道人见王维慎有一定功底,心诚意坚,便道:“我乃一介山野贫道,姓李,昊天者是也。原为皇胄,无奈国破家亡,世事多艰,投身武当山修道数年,得山门内松溪功夫,后便云游四方,扶困济危,以度生年。今收你为徒,传你武当松溪派内家拳术,望你切记松溪祖师真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且不可恃技欺弱,胡作妄为。王维慎大喜过望,又拜了三拜,同老师一道返回。从此朝夕与李晃天大师练功不辍,不觉几年过去。一日李昊天对王维慎说:“相处几载,我的功夫已悉数传之与你,功无止境,你可自己揣摩,尚若授徒,切记教技授德。今将武当松溪派一线传下的秘传经典——《闲谈野议》给你,请你妥为保管为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20:14:18 | 只看该作者
那道人住足仰天朗声大笑,走上前去只伸出一只手便把巨石擎上头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06:14 , Processed in 0.0550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