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曾在8月29日召开的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要研究现代药的本质特征和传统药的本质特征,以及现代药与传统药的区别,要研究现代药与传统药的基本概念,明确界定其内涵和外延。”10月,总局发布《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部分中药制剂无需临床试验即可上市的规定,表明我国中药监管、发展模式,出现了新的思考和战略。
11月29日,《自然》发表了记者大卫·希拉诺斯基(David Cyranoski)一篇题为“China to roll back regulations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despite safety concerns”的文章,对此表达了忧虑。他用西药研发的思路衡量中药的安全性,但定性定量分析是化学合成药的主要方法,却不是中医经典名方的传统。毫无疑问,用定性定量分析的目光看中药,看到的是海量的化学成分,是不可控制的代谢过程,也似乎存在着数不清的毒副作用、用药隐患。这是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造成的。
此前,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发表的《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一文,声称“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肝脏,长期、大剂量服用中成药和草药可造成致命损害”,谎说“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经过部分社会媒体的误导,把肝癌和中草药联系起来,引起了大众的热议。这也是不了解中医药的学术原理而引出来的问题。
要想化解这些误解,发展中医,都需要说明中医学术的基本原理。世界是复杂而有序的,绝对不是杂乱无章的化学成分。世界的有序性,万物的阴阳属性,都是五行生克所描述的复杂关系。还原论单一靶点思维理解不了这些,只有系统科学、复杂科学可以揭示中医药这些原理。
神农尝百草、黄帝论医药、伊尹创经方、仲景治伤寒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始终伴随着中医药的身影,经典古籍记录下千年来名医名家的临床用药经验。中医用药,一般不使用单味药,而是根据药性的不同,将中药配伍组合,形成相对固定的方剂,由此产生减毒增效的组合效应,体现出“多元共存,整体和谐”的大智慧。单一药物治疗疾病,虽然可能有效,但是经常因为有偏性而带来不应出现的毒副作用。经典名方突出的是方剂,不是单味药组分,更不是化学成分,对应的是复杂机体的整体反应,而不是单细胞分子靶点。
《汉书·艺文志》的《汤液经》是记载经典名方最早的著作,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将其吸收到《伤寒杂病论》之中,经过历代传承,被中医界称为“经方”。
经典名方,是在辨证论治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精选药物而组成,体现出“组方魅力,加和效应”,不是单味药的混杂堆积,也不是某种化学成分的载体。
“上善若水”,水能灭火,能煮饭,能解渴,这些特性,不能用它的组成氢元素来解释,也不能用氧元素来解释,氢氧简单地相加在一起会爆炸。水的特性,只能用水的整体性来解释。方剂的作用也是这样,不能用拆方研究对待经典名方,也不能用化学成分来解释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承载着中医理论,体现着古人的智慧,是“道术并重”的显现。坚守经典名方,坚守的是中医特色,是传承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体系的体现;弘扬经典名方,是中医复兴的旗帜,也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使其走向世界的保障。(曹东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