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朱清时先生《用身体观察真气与气脉》一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6-15 10:4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先生在物理领域内的造诣如何,咱是外行,不敢妄加评论。

但朱先生在中医与生命科学领域内的造诣,实在不敢恭维。

经络概念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经络现象的存在,有了现象,人们才能感觉、知觉,才能进一步理性加工,形成概念。经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包括:穴位感觉异常与形态结构异常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内在脏腑的病理改变;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改善机体内在脏腑的病理改变;循经感传现象(刺激穴位时在经脉循行路线上出现的一些特殊感觉传导现象)。

经络现象存在,意味着经络一定有本质存在,或某种特定的实体结构存在。但经络学说中十四经脉及交接循环,只是古人解释经络现象主观构建的一种理论或假说,实践证明,在解剖层面并不存在着独立于现有神经血管(淋巴管)体系之外的另外的脉管实体结构。实际上现有的血管及神经,即是经络本质存在的物质或实体基础。袁其伦先生的经络本质学说——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血管及其壁上、壁周围的交感神经),这一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经络的各种现象。

袁其伦先生学说对经络诊断疾病与经络治疗疾病机理的解释:

……现代研究已明确体表与内脏存在着两种神经联系:一是体表的躯体性神经与内脏的交感性神经的非特异性联系,二是体表的外周血管的交感性神经与内脏的交感性神经的特异性联系。尤其是后者近年已在脊髓超微水平发现了它们的突触联系,由此可进一步指示这种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虽然两种神经在针灸刺激及调节效应中都有重要作用,但结合到我国古代文献及当代经络现象的研究,外周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更符合经络那种“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的特异性联系……

……通过研习我国古代文献,透过经络的诸多记载,可以看到古代医家实际上对交感性神经早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即使在“经穴—脏腑相关”方面,可以说很早就揭示了在诊断方面的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入与经穴的交感性传出,以及在治疗方面的经穴的交感性传入与内脏器官的交感性传出,这两种特异性反射机理。正因为如此,针灸学也才能总结出“头面合谷收”“肚腹三里留”等有卓著效果的诊治经验……

袁其伦先生学说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解释:

……循经感传现象之所以被发现和应用,多半有赖于这种现象的可激发特性、可显现特性和可感觉特性。在研究和临床中,以针刺、艾灸、电针、划痕、叩击、化学药物等作刺激物,都可诱发出这类现象。例如以电针机的小圆形铅板电极置于经脉的井穴上,连续给予每秒数次的低频电脉冲刺激(电量酌情掌握),则就可能容易激发出循经感传现象。此时被试者也可能有循经感传现象的感受;甚至在某些人身上还可能观察到循经出汗现象或循经血管神经反应等。在人为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中,研究者用乙酰胆碱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而出现循经红线,又可用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而出现白线。

对于其中机理,躯体性神经观点以非特异性影响来认识,显得十分勉强;以骨骼肌的兴奋和传导来解释,更是说不通。如果以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的观点,则是顺理成章的。大家知道,外周血管的交感性神经属于内脏性(植物性)神经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它的传入冲动都不被大脑皮层(意识)所感知。例如心脏的搏动和胃肠的蠕动皆是如此。皮层内脏生理学认为这是大脑皮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性,即平时将内脏性神经冲动置于感觉阈值之下,而优先接受较为迫切的躯体性神经的冲动[7]。但如果以连续的低频电脉冲或以重复的提插捻转针刺为刺激条件,那么将激活存在于皮肤及深层血管上的,以及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交感性神经的感觉末稍,并形成兴奋冲动向中枢传导。如果这种冲动仅仅是提高了脊髓相应节段的兴奋性,那么这些区域会出现反射性的神经活动或敏感现象。其中当与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密切相关。前例的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都是作用于血管神经的药物,因而易于激发循经红线或白线。又如相应的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以及血管神经支配区域的内脏器官反应等等,也都是可能的。这是在一个生理系统内的特异性反射,因此易于实现,特别是内脏性神经敏感者更易发生。这为临床那些循经皮肤病如皮炎、扁平苔藓、色素痣等所证实。

在一般情况下,内脏性传入冲动都不进入主观意识,但却每时每刻都在把内环境信息传向中枢乃至皮层。可以说这是隐性循经感传的生理学基础,如果内脏器官的冲动强烈到可以到达皮层意识领域,那么也可能产生内脏性感觉,如心较痛和胃的膨胀感等等。又如用热的生理盐水作静脉注射,也可以形成沿静脉径路出现一条热的感觉线。再如前述在井穴用电针诱发的循经感传现象,可理解为低频电脉冲激活了该处的交感性神经,并强烈到进入到了皮层意识的结果。这就是显性循经感传的机理所在。研究还表明,可感觉的循经感传有流水感、蠕动感、热感、凉感、蚁走感等等,也都具有内脏性感觉那种不明确的、暧昧的原始觉性质。因此,从皮层内脏生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循经感传现象是完全可行的……

回过头来,可以再顺便分析一下古人所谓的返观内视(其实不是视,是感觉),及修炼气功的部分原理:

……虽然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一种感觉现象,仍然有心理因素在参与。例如经常应用的“注意”(“意守”),可提高感传区域那些本来就不够清晰的交感性传入冲动的皮层敏感性;“联想”或“语言诱导”可以帮助那些不够连贯的感传线实现循经的由此及彼;“经验”更可以先入为主地加强循经感传中的感觉和传导的体验。如此等等,在气功的“大周天”“小周天”中,通过长期练功或意守所实现的循经感传,就存在着明显的心理机制。在这些情况下,皮层因进化具有的融合、精炼功能使外周的所有节段性都不够明显了,所以此时再谈论经络的超节段性就很自然了……

……许多研究者已经证明感传速度明显低于各类神经的传导速度,即前者以厘米计,后者以米计。其实,循经感传作为一种感觉现象,不能与神经传导速度相提并论。笔者的“血管及其神经学说”认为,这是在一定外因的激发下,交感性传入神经末梢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理化因素感知的意识反映。例如生理学已经明确:人体静息时血流的速度在主动脉弓内约为18~22厘米/秒,毛细血管内约为0.3~0.7毫米/秒,干线血管内平均约为10~20厘米/秒。这些速度与感传速度不谋而合,并且在感传时还出现流动感、热感或凉感,也都极大地支持了上述论点。研究者们还注意到加温可加大流速,也能加速感传;降温可减缓流速,也能减慢感传,它们二者的规律也是相同的。进一步说,人们主观意识能感知到机体内环境的流速问题(典型者如对“小周天”、“大周天”流注的感知),甚至能“返观内景隧道”(李时珍语),则是经络学说对生理科学的又一大贡献……

另,从中医专业的角度言,与经络运行相关的气,当是经气(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而不是真气。

中医所谓的真气,又名元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中医学理论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水谷精微。《难经》又称“原气”;《内经》虽无“元气”或“原气”之称,但有“真气”之说。元气、原气、真气,三者的内涵是同一的,都是指先天之气。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理解,元气似与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的ATP相关。ATP是生物体最广泛存在与利用的生物能量,ATP发生水解时,形成ADP并释放一个磷酸根,同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在细胞中就会被利用,肌肉收缩产生的运动,神经细胞的活动,生物体内的其他一切活动利用的都是ATP水解时产生的能量。ATP的来源、生成、储存、释放等过程,与后天摄入的营养物质及先天的内分泌激素及密切相关。前者是能量原料来源,后者是物质能量代谢过程的主要调节力量。

附: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二:千古一“脉”(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07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三:纵横谈经络科学本质在中国医学特色中的作用及意义(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5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上)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434

现代针灸学系列之七: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在循经感传中的实质作用和机理认识(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18
gu

2
发表于 2017-6-16 16:3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6-16 16:33 编辑

支持陈先生这一观点!
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医生,不能被患者的感觉或自己的感觉所误导!
3
发表于 2018-9-10 06:41:10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8-8-22 07:08
朱清时:2004年以后,我也开始学习禅宗,就是心息合一,以期通过此来达到定境,升起真气,以便观察它。
做 ...

“其实身体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工具,所有科学仪器都是身体的延长,只要能排除心理作用,区别开客观和主观,身体也是一台好的观察仪器。”-----------------------------------------------------
所有科学仪器都是身体的延长”,这句话说的太对了,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是以人为主体。所以只有改善了人自身的功能状态和感知能力,才能更好的观察世界和改造自身!
4
发表于 2018-9-10 07:52:37 | 只看该作者
我坦白,我没细看朱的“论述”,但从这帖子所引的话来看,朱旁征博引,好像很有学问的样子,问题是:他提出一个他认为前人没讲清楚的理论,但所引者都是与验证其理论无关的东西,而且其实都是“阿妈是女人”之类的废话,与其理论的真伪对错毫无关系。这大概是信奉所谓“哲学指导”研究者的通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5:01 , Processed in 2.9447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