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贾治中老师谈药性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1 06: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草木传》我们把它取名为药性剧,就是讲药性的。《草木传》其实应该叫《药会图》,是清代中晚期一个叫郭秀升的人所创,此人是山西壶关人,壶关是晋东南的一个地方。据说壶关这个地方像茶壶的口,因此得名。太行大峡谷就在壶关。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就是90年前后,我们在民间收集到一本剧本叫《群英会》,就是当时发表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上的第一个药性剧,这个药性剧是八回本。当时收到后我们就把它放在家里很长时间没有动,那时候教学比较忙,也没时间考究它。大概到了90或者91年冬天,家里面没事了,课也比较少,就想起来了,于是拿出来看看。一看里面的对话、唱词,甚至包括诗词歌赋这些东西都是用的中药,出场人物也是中药,比如甘草、栀子、菊花等等。在郭秀升这本《药会图》之前的和中药有关的科普作品都只有药名没有讲药性,这个里面却讲了很多药性。于是我们就拿来和历代本草书做了对比,发现这里面所讲的药性和历代本草书里面讲的非常一致,说明人家真的是言之有据。那说明这是一五一十的科普创作。中国古典科普创作其实很早就有,但是涉及到中医方面的科普作品,很多都是只有药名没有讲药性。至于古代中医写的科普作品,很多都是只讲中药知识,文学趣味比较差,学起来比较枯燥。比如现在我手里拿的这本《本草诗笺》,这里面有八百多首诗,每首诗讲一两味中药,但是有个缺点就是自己写诗自己作注解,这个还算好的。你看这个《理瀹骈文》,这在中医创作里面算是文学水平比较高的,他写的不错,他是个医家。除此以外,中医科普方面的作品其实是很多的,中国古典科普方面的作品讲中医的最多,因为那是群众生活需要的,是需要进行普及的。清代的一些医家和作家普及意识比较强,他们写了很多,但是水平都不是很高。这个戏剧可就不一样了,它把文学情趣和科普创作结合到了一起。你要衡量一个科普作品水平是不是很高,既要看它的文学性,又要看它的科学性。这两个结合的越好,它的水平就越高。因此可以说清代的药性剧是这方面的巅峰之作,是创作的高峰,再也没有什么能超越它了。所以我们后来就把《群英会》做了校注,在山西中医学院报上连载发表了。也写了一篇研究文章考察其作者及相关问题。当时只有《群英会》,其他资料就没有了,后来在《蒲松龄集》里面看到了《草木传》。《草木传》最早就是刊载在《蒲松龄集》里面的。但是我们拿来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草木传》是十回本,和八回本不一样,但是内容很接近。收录在《蒲松龄集》里面的《草木传》,是加了句读的,编这个书的人叫路大荒,他不大懂中医,所以句读点的有错误,再加上《草木传》本身传抄时间长了,里面错误很多。当时路大荒在编《蒲松龄集》的时候,对《草木传》做了一些比较初步的考察,觉得这个不像是蒲松龄的东西。但是据说他收到的《草木传》的抄本署名为蒲松龄,所以就收录进去了。而且听到除了《草木传》之外,还有《药会图》、《本草记》,都属于药性剧。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26:36 | 只看该作者
选读
《草木传》(一名药性梆子腔)
《草木传》(一名药性梆子腔)第一回  栀子斗嘴(1)

老生扮甘草上引 名传千古羲皇世,品重当今医士家。诗 光阴送尽两鬓苍,克壮其猷四海扬;虽有许多神妙手,谁能独效在疆场?白 老汉姓甘名草,字元老,山西汾州府平和村人氏。不幸夫人早亡。所生一女,名唤菊花,曾许金石斛为妻,年方二八,尚未出阁。思想起来,好不愁闷人也!唱 老本草有百姓,名传不朽,一个个显其能,万病无忧。谁似我姓甘平,善调诸药,也善解百药毒,万古传流。唯有那戟、遂、花,与藻并谋,他四人性最烈,与我不投。那知我能温中,去灾也易,我要想立功勋,与国同休。常欲想定华夷,朝居一品,但是我年高迈,女大难留。下,执聘礼副净 离了逐水寨,来此平和村。白 夥计,来此已是甘草门首,待我问他一声。里面有人否?老生白 栀子哪里?丑扮栀子上引 来了。能解三焦郁火,善泄心肺邪热。白 爷爷说甚么?甘白 看外边是何人叫门。丑白 晓得。丑去作惊开门白 你是什么人?贼白 俺是逐水寨来的,要见你家爷爷。丑白 少站。禀爷爷:逐水寨有人要见。甘草白 待我去看。你们到此为何?贼供同答 我大王闻听你 家小姐素有佳色,命我送来玉盆绣帐,要聘你女儿成亲。甘怒白 胡说!唱 你好像生卷柏治癥破血。岂知我用煎熬断不容情;恨一恨吞吃了你这草蔻,才治得脾胃开冷积不生。白 呔!你这贼子还不走开!贼白 夥计,他竟骂起来了!咱们回去,见了大王,再作商议便了。下,老生怒白 好恼!好恼!丑白 可恶,可恶!小旦扮菊花,副旦扮木香,小旦上引 款冬寒已至,半夏热初行;用治风痰嗽,前胡艺独精。白 奴家甘菊花。不知前庭吵闹所为何事?待奴家上前去问。爹爹在上,孩儿有礼。老生白 罢了。旦白 爹爹与何人吵闹?生白 女儿哪里晓得,逐水寨出了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四大贼寇,送来玉盆绣帐,要聘吾儿成亲,方才被我抢白而去。旦白 不好了。唱 奴家本是贞节性,去风明目;到如今忽听的有灾祸,霜枝难傲。他好像茯苓皮治奴肿胀,麻黄儿治的我汗出不解,还有些气不顺须用木香。白 爹爹呀!孩儿汗出不止,心里又觉烦燥,这如何是好?生白 如此,叫栀子请黄医生来与你看病。木香,将你姑娘扶在东篱下,好好伺候。木香白 晓得。下,生白 吾想那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与乌头,不合那诸参、牵、芍与藜芦纷纷相争,叫我时刻提防,恐遭毒祸;今又有大戟、甘遂、芫花、海藻与吾相反,要娶我女儿成亲,真乃可畏人也!唱 害得我菊花儿神昏气短,不住的浑身战汗出如津。闻听说老黄芪善医此病,只得是恭请来调治儿身。白 吾想黄芪补中益气,固有专长,他就是调理新症,亦有奇方。那一日在天门冬前,麦门冬后,摇了兜铃,忽然闪出两个妇人,一个叫知母,头带一枝旋覆花,搽着一脸天花粉;一个叫贝母,头带一朵款冬花,搽着一脸元明粉,款动金莲来求咳嗽奇方。黄芪抬头一看,即知头面所有各般枳木具,俱是止嗽奇药,放下兜铃合成一方,便把他热嗽痰喘,一并治去,真可谓国手无双也!唱 他带着一羚羊,善清肝肺,带一枝金铃子,治疝杀虫,饮几口鹿胶水呕吐能止,吃一把豨莶草除湿去风,捎常山理痹结瘟疟并治,又吃些山豆根能止咽疼。生白 栀子,你去把黄医生请来,好与你姑娘疗病。
(未完待续)
3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27:22 | 只看该作者
栀子白 爷爷,我姑娘有病,何不自己调理?生白 栀子听我道来。唱 那木香理气滞调理最要,侧柏叶止吐衄又理血伤,熟地黄能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能凉血更医诸疮,赤芍药破积血热毒亦解,白芍药生心血退热又良,琥珀儿安心神镇惊定魂,胡黄连退烦热疳痰最强,大柴胡并干姜疗肌解表,有枳实共枳壳宽胸气降,这都是妇人科应用之药,我心里无定见轻重难量。你快把黄医生务须请来,我与他细斟酌好出药方。白 吾想此种药材俱都可用,但是我心中恍惚,毫无定见,你把黄医生请来,吾就有了主意。栀子白 爷爷不用请他,小人也会治。生白 栀子,你会怎么治法?栀子白 爷爷听了。唱 用一味车前子通他小便。割瞿麦再治他热淋有血。用一些地肤子洗洗瘙痒,再用些当门麝打胎甚捷。甘怒白 胡说!你快把黄医生请来。栀子白 我不去,叫木香去罢。生白 那木香是一女流,如何去的?你快去罢。栀子白 我不去,我不去!生怒白 唗!小畜生!你仰着一幅藓皮脸,疗疥顽痹。栀子白 爷爷,小人是藓皮脸,难道说你就是没了皮脸了?生怒白 畜生!此话从何说起?栀子白 想当初黄医生,他与你消了臃肿,你连点金银花也没曾用,今日又要白凡消痰解毒,谁不知你是块白龙骨第会濇精。生怒白 唗!胡说!你快去请他来与你姑娘看脉。栀子白 若是看脉,可以不用。唱 咱家有大麦芽可以宽肠,又有那小麦芽可以养心,还有那浮麦儿方才飘下,总然就不甚奇可止心津。生白 你一片胡说!每日吃药,那一位医生不知我甘草?你去请他到这里,嘱咐他多捎几味凉药来。栀子白 捎甚么凉药?生白 听我道来。唱 捎元参治浮火清理咽喉,捎丹参理崩漏益血通经,捎苦参治疮疥肠风下血,捎竹茹清胃痰呕吐不生,捎竹叶疗肠热虚烦不解,捎竹沥补阴虚痰火不生。栀子白 就捎这个,还捎什么?生白 还有哩。唱 还要得捎泽泻降阴火利水通淋,捎丹皮除肝热破血有功,捎芒硝通大肠软坚润燥,捎扁蓄滑膀胱小便能通,捎地榆疗肠风并治血痢,捎括蒌润肺喘还治结胸。栀子白 我把他那药橱儿都抬来罢。还捎什么?木香跪上白 爷爷,不好了!不知我姑娘看见什么,又笑又说,赤身露体,扑下床来。生白 这……这……这……这该怎么处?栀子白 爷爷,不用害怕,小人吃个大力丸,管保把他抱上床去。生白 唗!胡说!快去取药包来,待我捡药。栀子取药包上,生捡药白 枸杞天之精,地黄地之精,川椒日之精,珍珠月之精,柏子金之精,肉桂木之精,菟丝子水之精,苁蓉火之精,白茯苓土之精,怀山药万年之精。木香这是十精之药,快拿去将邪镇住。木香白 领命。生白 回来回来!还有珠砂符一道,叫你姑娘吞在腹内。木下,甘白 栀子,你不去么?这等慢事,就该打死!唱 你就是八角风也须百部,用着你癞蛤蟆那怕疳痨。惹动我三焦火定叫你去,若不去打碎你还要煎熬!生怒打介,白 你是去不去?栀子白 我去就是了。生白 快去!老生下,栀子白 这就奇了。往日请医,他还不当一件事,今日就这个模样,着实不堪了。唱 是疮不是疮,先喝地丁汤。唱 蒲公英,他就是黄花地丁,外科家治疮疔还用陀僧。下
  (未完待续)
4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29:33 | 只看该作者
贾治中,男,生于1937年12月,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工作不久,即逢十年文革,碌碌荒废;80年代起,从事医古文教学并涉足文献研究。曾任医古文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华全国医古文研究会理事。1998年退休。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33:53 | 只看该作者
贾治中:我心未了
从《群英会》到《药会图》
----《清代药性剧》研究、出版及皮影戏排演问题侧记
一、《清代药性剧》的发掘,自1990年前后收集到《群英会》抄本始,至1994年在《中华戏曲》发表《清抄本药书<</FONT>群英会>研究》一文,约经过四年。其中两年是在等待刊出。国内期刊原本分工十分明确,越界发文是不可以的。《中华戏曲》是中华戏曲研究会,委托山西古籍出版社代管的国家级专业期刊。每期定稿,需经学会审批同意才付印。《群英会》及后来陆续收集到的这类抄本,都跨越了戏曲和中医药学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当初,我们曾先后投稿于《文献》、《中医文献》、《戏曲艺术》等期刊,由于这些刊物分工不同,或被拒,或被要求将不附合该刊学术方向的部分删去。故刊发于此时的文章,不免言有未竟。
后来几个剧本的校注,都先后由山西中医学院学报陆续刊出。
《中华戏曲》编辑部,对是否登载《群英会》及相关论文也是有争议的。故那篇《群英会》研究的文章,很久才刊出。而《群英会》剧本的校注,则只刊出一小部分即了事。后来《中华戏曲》登载的便只是论文了。
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初的几十年间,流传了二百多年的这些药性剧民间抄本,始终未引起学界或戏剧界关注。唯一例外的,大概就是因《蒲松龄集》而牵出了《草木传》剧本。《草木传》、《药会图》同为十回本。前者比《药会图》少两篇序言,却多了一篇“开演”,戏剧内容完则全相同。所谓“同体异名”。
据说在山东民间曾发现有署名蒲松龄的《草木传》剧本。(持此论者多引作“据说”)。一些学者,特别是从事蒲松龄研究的,多撰文附和,以至有人将蒲松龄称为“伟大的医学家”。这是个误会。
这要从蒲松龄生平及其著作说起。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13年(公元1640),卒于清康熙54年(公元1715),值梆子戏发展早期。历史上,明清戏曲的前半部(即以明代为主的时期)史称“明清传奇”,之后取代它的,便是梆子戏。梆子戏起源于陕西大荔及与山西交界的永济县一带,史称“山陕梆子”。之后,逐步演化出秦腔、蒲剧,晋剧以至各地的各色梆子戏。梆子戏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明清传奇。单一个山西,四大梆子之外,像碗碗腔、罗罗腔这些较小的剧种就有不少。放眼全国,难以数计,故统称为“花部乱弹”。梆子戏发展到山东较晚,所以在蒲松龄的剧作中只有“梆子腔”,没有梆子戏。蒲松龄则把自己的这些作品称作“俚曲”或“戏”。梆子戏和明清传奇主要区别之一,在语言结构。前者以十字和七字结构为主,故有些药性剧的抄本在目录后或封面剧名下常标有“十字梆子腔”,它是大众化的艺术。传奇则主要用曲牌,句与句之间字数不一。这和陆游词称作《稼轩长短句》是一个道理。传奇剧本的创作比梆子戏困难很多,非“工于曲”者,无以落笔,而古代文人擅此者不多。所以到清代后期,像昆曲这样高雅的传奇戏曲,就渐渐被边沿化了。梆子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近代戏曲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这也是药性剧出现的必要条件。蒲松龄没这样的机遇。
考察蒲松龄戏剧作品的语言风格、他的一些医学著作、蒲氏墓表碑阴所列著作名录、以及蒲松龄年譜等,很难找到支持《草木传》为蒲松龄作品的依据。
《草木传》、《药会图》这样的剧本,是不可能靠查阅历代本草完成的。
三、大约在2010年前后,随着《药会图》等一些剧本和相关论文被热心的网友陆续推上网络,原本藏于民间的这些抄本和印本,穿越文革的洗礼,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出现在市场和网络上。这不仅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剧本在民间曾经的传播状况,也为《清代药性剧》一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之后,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国内外一些大图书馆。
限于条件,国内看到的不多,在国外则收获不少。
哈佛大学数个图书馆中,燕京图书馆是最为国人熟知的一个。以其丰富的中文藏书,特别是线装古籍,战争年代,曾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在那里埋头于国学研究,作出过不小贡献。2012年夏,姪女贾宁正在哈佛医学院完成一项合作。那天下午近四时,已到了闭馆的时间,我们匆匆赶到燕京图书馆。幸遇一位负责的华裔女士网开一面,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内,我们找到一部保存极好的清同治抄本《药性巧合记》,和最乐堂本《草木春秋演义》。《巧合记》的图片是贾宁稍后发过来的。
日本庆应大学《聊斋文库》所藏之三种《药会图》抄本的信息,是通过盛伟先生《蒲松龄全集》和台湾学者刘阶平《蒲留仙传》获得的。
郑金生先生曾长其在国外从事中医古籍发掘整理的工作,当时在柏林。他通过赵怀舟和我连系,需要《药会图》的图录,我依约发去。得知我正准备药性剧一书的出版,遂把柏林图书馆馆藏的五种《药会图》抄本图录全部拍发过来,并告诉我,这些抄本原为德国汉学家文树德教授所有,希望此书出版后能给文树德教授一本。我复信表示了感谢。
四、网络中民间藏本的出现,也意外引出一个新问题。郑州一家叫“许慎古旧书店”的,在网上刊出几幅八回本《药性巧合记》的图片,其序言一页表明,在序言之后,与序文相隔约两行,录有“乾隆三十五年桃月四友堂吉立”字样,字体较序言的大。店家在图片下又加了一句:封面有手写“道光十五年新刻”字样。在书名页“新刊药性巧合记甘国老请医”两行十二个大字中间的空行中,尚有“继文堂”三个小字。(见《清代药性剧》418页)
    据此,有人提出两点:药性剧最早的剧本,是八回本的药性巧合记,其成书时间为乾隆三十五年。嘉庆十三年的十回本《药会图》,是据八回本巧合记増易而成。它的作者自然也就不会是晋人“壶关郭庭选”了。   
这是一个粗率的论断。
否定一个既有的论点,你必须拿出足够的论据来否决支持该论点的证据。但该文于此并未作正面阐述。所涉绿依先生1948年发表的《别具风格的药性巧合记戏文》(载于1948年1月9日北平《华北日报》俗文学週刊)。其中有这样一段;“药性巧合记,个人曾见过好几种本子,其中钞本居多,刻本则仅见乾隆35年桃月四友堂刊本一种,也是比较最古的一个本子。”这一段话,大约就是引出上述论断的主要出发点。
其实,纵观绿依文章全文,所要讲的,主要为以下几点;所言钞本、刻本,乃至全文论述的核心,均在于八回本的药性巧合记;所强调的,是“作者是在为宣传一种学术而编制”,“这本药性巧合记,在俗文学史上是应该占有一个特殊地位的”。全文无一字涉及戏文的作者和剧本写成时间的问题。绿依先生当时极可能还没有接触到十回本的《药会图》,特别是其中两篇序言。那时,在河北(包括北平)一带流传最广的,也就是八回本的药性巧合记。绿依先生对所谓“四友堂本”刊刻时间之真伪,未作考究。这不是他这篇文章要谈的问题。
我们知道,依常例,明清时期刊本的序言,其作者常在名字前冠以堂号,亦有不冠堂号者;有冠以序言写作年月者,亦有不冠写作年月者。只标堂号而不著姓名者,未见。署名的最后另加“吉立”二字者,亦不曾见。坊家显然是在以这种模楞两可的手段来迷惑不明真相的人。但他不可能蒙蔽每个人。
事实上,《药会图》的两篇序言,是无可否定的;此剧作者为郭庭选同样无可怀疑。
五、2013年中,受网络及河北满城老调剧团将《药会图》搬上舞台时,各地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的推动,我院曾先后尝试由学生自演或以与某戏校合作的形式把它搬上舞台,未果。最大的难题是经费。由此,我们开始对山西的皮影戏作了一些具体考察。之后,在山西省中医管理局和孝义市政府、孝义中医院的协助推动下,于2014年4月,在孝义市召开了有关各方参加的皮影戏排演启动会。山西省中医管理局、山西中医学院、孝义市政协主席、市卫生、文化宣传部门以及皮影戏的导演、乐队指挥、陕西省皮影制作大师、皮影戏老艺人等约30人参会。
《药会图》皮影戏的排演工作自此启动。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数家新闻媒体在不同阶段,曾先后就皮影戏的排演作过若干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北京市主流媒体赴孝义考察时,曾专门观看了皮影戏《药会图》前三回的演出。
退休以来,前期主要在《清代药性剧》的收集、研究发表、整理出版;一件憾事,是《药会图》作者的家乡究竟在壶关何地,尚无答案。之后,主要在寻求如何把《药会图》搬上舞台,及开始了皮影戏的排演。两年多来,二三十万元的投入远超预期,而实实在在保留下来的,只有那包含若干错误疏漏的宣传版。十回本《药会图》已排了四回,但未留音像资料。日久遗忘,艺人一旦迁散,这笔投资的大部分应算打了水漂。难以释怀的是,我们将何以面对学界、新闻媒体、热心关切的社会人士,以及上级资助部门的询问和审查?
这已经不单是我个人的遗憾了。

                                   2016年10月21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21 06:40:47 | 只看该作者
渔翁云:贾老是我的老师,《医古文》老师。贾老的夫人杨燕飞是我的《伤寒论》老师。三十多年来,多蒙教诲,启愚发蒙,裨益良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8 10:19 , Processed in 0.0512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