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的首要核心任务是建立病理诊治学体系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1:08:16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6-13 12:42
————脱离实践的空头理论家。

在新的中医药学还没有充分完全的建立起来,证的科学内涵及辨证论 ...

辨证论治都用了多少年了?一千七百年了!先生真的相信,世间还真的有颠扑不破的技术?

一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病症的一种思维程序、路径、模式。
42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1:2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6-14 03:44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6-13 12:42
————脱离实践的空头理论家。

在新的中医药学还没有充分完全的建立起来,证的科学内涵及辨证论 ...

回顾近一百年来的中医衰败史,核心问题,集中体现在“辨证论治”这一法则上。
导致中医一路败北的唯一原因,就是辨证论治法则的现代沿袭。
如此惨痛的失败历史,还不足以惊醒诸位先生,还抱着辨证论治在那里解读?

一一要正确的解读与应用辨证论治的法则。

中医发展出现挫折,是错误解读与应用辨证论治法则的结果(如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继承与发扬中医,不去研究辨证论治,那是在研究中医,继承中医,发扬中医吗?这种问题实在肤浅,只在这里回答一次,不再重复。
43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1:4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6-14 03:43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6-13 12:56
千万不要把中西医结合看到过于简单。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一场中医革命!

中医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淘汰传 ...

用检测结果论治,俗称辨病论证。疾病才能治疗到位。

一一辨病论治吧?

请给"病"下个明确的定义与内涵,与检测结果的关系,及与中医证诊断的关系。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1:5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6-14 03:43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6-13 12:56
千万不要把中西医结合看到过于简单。中西医结合,其实是一场中医革命!

中医革命的首要目标,就是淘汰传 ...

传统辨证论治的疗效不可能通过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

一一以急性肝炎为例,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症状(乏力纳差黄疸)改善的同时,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也在改善变化,请教,什么叫"不可能通过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
45
 楼主| 发表于 2017-6-13 22:09: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6-14 03:43 编辑

补血药治贫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平肝潜阳药降血压(血压)、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高粘状态、清热解毒药抗炎(炎症过程与反应)……如何就"不可能通过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了?
46
发表于 2017-6-14 10:58:05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6-13 21:25
回顾近一百年来的中医衰败史,核心问题,集中体现在“辨证论治”这一法则上。
导致中医一路败北的唯一原 ...

中医发展出现挫折,是错误解读与应用辨证论治法则的结果(如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

这样解释会出现矛盾的。
中医的挫败,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一个世纪前就开始了。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纯中医,中医们都不懂西医。
那些不懂西医的中医,怎么可能“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您所说的“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只有建国后的少数中西医结合专家能够做到。少数专家能让如此庞大的中医体系急速衰败吗?

证,是疾病的一部分。即便辨证准确,也只能治疗疾病的一部分。有些情况下,病理指标会有改善。但更多情况根本撞不动病理指标。
为什么传统派中医一向反感西医的理化检测?
就是因为他们的治疗效果,在理化检查下会曝光。

即便少数通过了检查,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一位优秀临床家,一生接诊一般都在50万人/次以上,
他们拿得出手的病案,通常不超过500例。

千分之一的成功率,千分之一的有效率,千分之一的理化检测通过率。
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疗效所在。

辨证论治,并不知道患者究竟患了什么病,以证论治,其实就是无的放矢。
如同装铁砂打兔子的猎枪,打出去一大片铁砂,落到兔子身上的也就两三粒。
西医用药,如同狙击步枪,瞄的很准,杀伤力致命。

中西医结合新医学就是要学习西医的“有的放矢”理念。

西医的药物只有一个化合物,可以非常精准。中医可能做不到西医那么精准,
但只要做到“有的放矢”,疗效就会立竿见影。
绝不会像传统中医说的那样“中医疗效慢”。



47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39:35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6-14 02:58
中医发展出现挫折,是错误解读与应用辨证论治法则的结果(如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

这样解释会出现矛盾的。
中医的挫败,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而是一个世纪前就开始了。那时候,基本上都是纯中医,中医们都不懂西医。
那些不懂西医的中医,怎么可能“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您所说的“在西医病纲领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只有建国后的少数中西医结合专家能够做到。少数专家能让如此庞大的中医体系急速衰败吗?

——这个质疑是有意义的。

答案在于,辨证论治并不是万能的诊治模式,其有一定的适应范围,适用于以病理改变为诊治核心的病症,而不是以病因为诊治核心的病症。在传染流行性疾病为主的时代,应当以病因诊治模式为主(辨病论治模式)。在内伤杂病慢性病为主要疾病谱的时代,当回归到病理诊治模式(辨证论治模式)。




48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40:57 | 只看该作者
……7 ,中医辨证论治:辨是辨别,是诊断;证是证候。证候又是什么呢?就是机体的病理状态。辨证论治,就是从病人外在的症状表现出发,去寻找判断病人机体内部的病理状态,并随“证”治之。运用相关的方药、针刺穴位,去纠正改善调节机体内部相应的病理状态。

8,辨证论治的缺陷:在感染性、传染性疾病中,如结核、霍乱、疟疾、血吸虫病等,这类病症的诊治核心,在认识并治疗病因。中医辨证论治模式未能抓住该类病症的诊治核心,疗效有局限性。

9,辨证论治的优势:在慢性内伤杂病中,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这一类病症病因大多是多源而非特异性,对该类病症的病因的认识,有助于对疾病的预防,却对疾病的治疗用药指导帮助不大。同时这一类病症大多内在的病理状态多发而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互为标本。这一类病症的诊治核心,已转移到机体内在的病理状态上。在内伤杂病领域,中医辨证论治的诊治模式,有着极大的优越性。并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治疗手段与方法,如方药、针灸等……



——我对中医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中医理论本质及治病机理)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39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6-14 11:42:16 | 只看该作者
……西医上,我们亦可以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染病或流行病,如疟疾、伤寒、水痘、结核、或铅中毒、汞中毒等;一类为非传染病或流行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姑且命名为内伤杂病。对于传染病和流行病,它们的特点在于病因单一、明确,引发的病理改变则可能牵涉到多系统、多脏器,复杂多变。此类病症诊断的重点在于病因,治疗的重点也在于病因,只要抓住病因诊治,则整个病症的诊治即迎刃而解。

而内伤杂病则不然,内伤杂病之病因往往是多样的,有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社会的、心理的,有时亦是不明确的。且病因的找出,有时对病症的实际治疗也难以发挥大的指导作用。这时,我们对病症进行诊治时,重点应放在机体内部的病理改变上,而一个症状可以见于若干个病理改变,一个病理改变可以出现若干个症状,此时,我们应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单位,病变的部位是一个脏器,还是多个脏器,在一个脏器上是一种性质的病变,还是多种性质的病变,彼此的关系是相兼,还是相互转化,孰为本,孰为标。治疗的重点也不在病因上,而在于直接纠正改善这种病理改变,有是病用是治,用药物(西药、中药)、、针灸、饮食、运动、心理等手段。在治疗上,或同治,或分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

对于前者,我们谓之病因诊治模式,对于后者,我们谓之病理诊治模式。病因诊治模式是在和传染病及流行病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类诊治传染病及流行病曾经发挥,并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在诊治内伤杂病时,这一模式则有极大的缺陷,内伤杂病的诊治重点应在于内在的病理改变,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过程的枢纽……


临床病症诊治思维改进之我见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62
50
发表于 2017-6-14 13:3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6-14 13:3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6-14 11:42
……西医上,我们亦可以将病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传染病或流行病,如疟疾、伤寒、水痘、结核、或铅中毒、汞 ...


临床病症诊治思维改进之我见

----------------------------------------------------------------------

这就对了!看来我们还是有共同见解的。
传统中医不能一味的解说它是什么什么,主要是用现代眼光看它缺乏什么?怎么改进?
这样,逻辑就通了:“否定之否定”。
一味肯定,就不需要改进。
不改进,就会任其衰败下去。

支持陈先生有了改进理念,大家共同努力改进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21:56 , Processed in 0.09549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