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医脉象新丁:房颤脉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7:26:2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8 07:22
以上五篇论文,是曾在中医院工作时,发表于核心期刊的单独文章。

1995年10月~2004年3月,在河间市中医院工作,任内科主任、业务副院长。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7:27:55 | 只看该作者
6、怪脉解索新探
(《河北中医》2004年第26卷第7P545-546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尹继增  金栋
【关键词】 怪脉;解索脉;散脉;房颤脉
怪脉系中医28种病脉以外的危重脉象,临床表现复杂,切诊难度较大,其出现往往代表脏腑之气衰竭,甚至为死亡征兆,故又有真脏脉、败脉、绝脉、死脉等称谓。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怪脉实际上是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通过心电图可确诊。现今看来,绝非均为不治之病证,有的可治愈或得到暂时控制而延缓生命,如解索脉病证则是其一。解索脉乃怪脉之一,临床并不少见,但能正确掌握其脉象者实不多见,如在各级中医杂志病案记载中及中医高校教材中,或称结代脉,或称叁伍不调、脉律不整,或称“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1]等等,笔者似觉欠妥。兹陈述如次。
解索脉的脉象名称,虽首见于《内经》,却无明确的指诊形象,而《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云:“脉……去如解索者,死。新校正云: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云:“解索脉,如解乱绳之状,散散无序。”实为解索脉象形状之先河,而且“十怪脉”的脉象名称,即出自该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云:“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如解乱绳之状。这是一种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2]《中医大辞典》云:“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3]忽疏忽密,即乍疏乍密(数),《中医大辞典》云:“乍疏乍数: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病情危笃之候。”[3]由以上可归纳出解索脉象为:脉搏乍疏乍数,散乱无序即脉律不整,脉率(至数)时快时慢,脉力强弱不等。此等表现与28种病脉中之散脉同,解索脉实则散脉也。
散脉,《脉经》云:“大而散。”明·李时珍《濒湖脉学》云:“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云:“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夫杨花散漫,即轻飘而无根之说也。其言至数不齐,多少不一,则散乱而不整齐严肃之象也。”[4]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云:“浮大无根,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5]《中医大辞典》云:“脉浮散不聚,轻按有零乱分散之感,中按渐空,重按则无。”[3]以上诸论将散脉象可归纳为:散乱无序,节律不整,至数不齐,快慢不一,脉力不匀。即散脉为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整,至数快慢不一[6]。此与解索脉象一致,故云解索脉即散脉也。
从主病来看,解索脉主病为肾与命门之气皆亡。如《世医得效方》云:“解索……肾与命门之气皆亡。”而散脉主元气离散,肾气枯竭。如《诊家正眼》云:“散为本伤……散为肾败之征。”[4]《中医大辞典》云:“散脉主元气离散,见于病情危重阶段。”[3]肾为元气之根本,肾气亡竭则元气离散而生命危殆,二者主病一致。
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及心电图检查,解索脉与散脉均指心房颤动(房颤)脉。《中医脉象研究》云:“解索脉:脉来快慢不等,乍疏乍密,脉力强弱不等,脉律散乱无序,绝无规律。脉率在90-130次/min之间的解索脉象,其快慢与强弱的交替现象最为明显……解索脉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心房颤动所致。”[7]柯雪帆认为:“乍疏乍数,乍大乍小,三五不调,称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人脉率较慢的形如解索脉。”[8]《中医心病证治》云:“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颤动。”[9]金栋认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正是中医之散脉。”[10]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有阵发性与持久性2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因心房快速不协调的乱颤,仅一部分激动下传到心室,导致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60次/min之间,心电图可确诊。此时听诊显示: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而脉诊则显示:脉律绝对不规则即节律紊乱不整,脉率快慢不一即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脉搏强弱不等即脉力不匀,乍大乍小,大小不一。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其弱的脉搏,短小无力不到位,强弱之间显得散乱错杂不整齐,脉率无法数清,即至数不清,散乱无序,参差高低不齐,长短大小不一,故云此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脉当与中医之散(涩)脉同”[6],亦即解索脉也。快速心房颤动时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可出现快速心房颤动,若抢救不当,治不及时则可殃及生命,故《脉经》云“脉……去如解索者,死。”《诊家正眼》云:“散为本伤,见则危殆……诸病脉见散,皆死脉也。”[4]但若抢救得当,治疗及时则可转危为安,病情得到暂时控制或治愈。此时其快速心房颤动可恢复为窦性心率或转为慢性持久性心房颤动。而转成慢性持久性心房颤动之脉象(脉率多在60-100次/min)则由解索、散(涩)脉转为结涩(短)脉[11]可永久存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个医者经验不同及患者发病时病情复杂,多病相兼,表现不一,故而形成脉象名称不一。或称为怪脉中之解索脉,或称为28病脉中之散脉,现今看来是一致的,正系(快速)心房颤动脉。因二者皆属规范脉象,故中医病案之脉象栏目正确书写应该径写为,解索脉或散脉,其它称谓皆不妥当。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3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1
[3] 李经纬,邓铁涛主编. 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25,427,1467,1467
[4]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1-92,92,92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2
[6] 金栋.房颤脉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2
[7]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68-170
[8]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症金鉴·心悸怔忡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8-139
[9]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90
[10]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中医杂志,2000,41(1):60
[11] 金栋.间歇脉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07:30:57 | 只看该作者
7、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年第1卷第12P142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摘要 早搏脉与房颤脉临床最易混淆,绝不相同。翻阅目前各类中医类杂志及相关教材发现,现在许多中医学者,将早搏脉与房颤脉仍混为一谈,称“结代脉”者多,而称“散涩脉”者少。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早搏脉与中医的促、结、代脉相同,房颤脉则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相同。其中慢性房颤脉相当于中医的涩、短脉,快速房颤脉相当于散(涩)脉。将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及快速房颤脉与促脉之区别要点给与阐述。
关键词 早搏脉;房颤脉;间歇脉;脉律失常
心脏节律失常临床常见的有过早搏动(早搏)和心房颤动(房颤)等,若发生后脉象亦随之变化,表现为脉律不整、脉律失常,出现脉有间歇、歇止的多种异常脉象。由早搏而形成的脉象叫早搏脉,与中医的促、结、代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的共识。由房颤而形成的脉象叫房颤脉,与中医的哪些脉象相同呢?目前虽未有统一说法,但笔者认为在常见的28病脉中当与中医的散、涩、短等脉[1-2]相同。兹不揣浅陋,陈述如下。
1、早搏脉与房颤脉不同
早搏脉与房颤脉是绝不相同的,翻阅目前各类中医类杂志及相关教材发现,现在许多中医学者,将早搏脉与房颤脉仍混为一谈,称“结代脉”者多,而称“散涩脉”者少。何也?因早搏脉与房颤脉虽同属间歇(止)脉,但间歇是不同的。另外,房颤临床常见的有两种,即阵发性快速房颤和慢性持续性房颤,二者脉象亦不尽相同[3]。房颤脉特别是慢性持续性房颤脉,最容易与早搏脉相混。
早搏与房颤通过心电图可确诊,而脉象要靠三指体会;由于每个人手指感觉功能和临诊经验差异,对脉象的体会和描述不一,所以诊断的脉象则各异。当确诊早搏与房颤时,此时切脉可以获得客观、规范、明确的脉象信息,对于理解和掌握中医脉象很有帮助。为医者若感兴趣,可作对比仔细探寻钻研二者是否一样。
2、慢性房颤脉相当于中医的涩、短脉
慢性(持续性)房颤,此时的心室率在60~100次/分之间,脉率缓慢,至数虽不齐,但可数清。脉象显示既脉律不齐,又脉力不匀;特别是心室率在60~80次/分的脉搏跳动中,指下短小无力、难以接续,间歇之感甚为明显。故而形成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或三而止,或五而停,参伍(三五)不匀的间歇脉象。此间歇脉当为涩短脉[1],因“参伍不调名曰涩”(李时珍《濒湖脉学》语)而“短脉涩小”(李中梓《诊家正眼》语),实则涩脉,非结代脉,但此时最容易误诊为“结代脉”了。那么涩脉与结代脉之脉象到底不同在哪里?即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到底不同在哪里?
3、慢性房颤脉与早搏脉之区别要点
(慢性)房颤之间歇脉,属异位节律,其强弱大小不一,快慢不匀,指下参伍(三五)不调,无序杂乱,涩短并见。早搏之间歇脉,属窦性节律,其强弱大小一致,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无涩短之象[1]。此正是区别之关键。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云:“涩脉与结代脉均有脉来缓慢,脉律不齐的特点;涩脉往来不利,其势艰难,三五不匀,似止非止,与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或代脉止有定数者,显然不同……涩脉与结代脉实非类同。”[4]
4、快速房颤脉相当于散(涩)脉,非促脉
另外,在阵发性快速房颤时,因心律绝对不整,心率快慢不均,心音强弱不匀。显得心室率快速而乱,脉率〉100次/分,此时脉象显得既脉律不整,又脉力不匀,而且快慢不一。即浮大散漫,无序杂乱,至数不齐,快慢不匀,长短不一,如“杨花散漫无定综”(李时珍《濒湖脉学》语),此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当与中医的散(涩)脉同[1-3,5]。因似止非止,或一止复来,脉率>100次,故有的学者将此快速房颤脉称为促脉。如史大卓、高思华《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云:“促脉可见于心率较快的各种早搏、快速房颤等。”[6]因促脉只是“数中一止”,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律相同,强弱大小一致,无散乱(涩短)之象,故称促脉亦欠妥[1]。
5、结语
综上所述,由早搏与房颤而形成的早搏脉与房颤脉,二者脉象不同。在常见的28病脉中,早搏脉与中医的结、代、促等脉相同,已得到中医界的共识。而阵发性快速房颤脉,因脉率在100次/分以上,则与中医的散(涩)脉相同;慢性持续性房颤脉,因脉率在60—100次/次之间,则与中医的涩(短)脉相同。
参考文献
[1]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233,232,232
[2] 金栋.房颤脉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3,12  
[3] 金栋.参伍不调话房颤[J].中医杂志,2000,41(1):60,60
[4]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 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1—102
[5]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5
[6] 史大卓,高思华. 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77
24
发表于 2016-9-8 11:43:17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9-7 22:47
单凭脉诊 贻误大焉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09-02-26)

医生通过脉诊,可以获得了解一些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状态,如心脏、循环系统及植物性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的大致功能状态,而这几个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认识把握患者的整体生命功能状态、发展转归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同时,不能神化脉诊的作用。通过脉诊,是不能判断患者得的是胃炎还是胃癌、是肺炎还是肺结核、是感染乙肝病毒还是丙肝病毒、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等,这些都是将中医脉诊神化了。神化脉诊、神化中医,对中医的健康发展毫无益处。
25
发表于 2016-9-8 14:55:49 | 只看该作者
(单凭脉诊 贻误大焉)
同理,忽视和弱化脉诊,贻误大焉。
中医之衰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忽视和弱化脉诊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21:38 , Processed in 0.0534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