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阅读《内经》的几点意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6-7 00: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读《内经》首先要进行训诂。《内经》几经变动有些漏字错简需要修正后再读。
2、要熟悉《内经》中的各个医学流派特点。各个流派研究的水平不等,使用术语不同。混在一起读就容易乱套。
3、对每一篇文章或者是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文字需要判断写作年代。不同的写作年代汉字的意义不同,使用的标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范围不同。不分开阅读就很难理解。
4、重复《内经》中的医学实验。早期的文献来自于上古医学实验。如果不重复这些实验,只是从文字上阅读就很难理解。
5、重新计算和统计《内经》中的原始数据。自己算一遍后才能够理解古人的问题和想法。
6、既要重视经典又不要迷信经典。经典里的东西大都很重要、很有价值,但是经典里也会有错误,也会有很多不完整需要改进和补充的内容。甚至经典里也有古人杜撰的东西。实事求是就好了。
7、要有突破经典的概念。经典再好也只是几千年前的东西。在读懂经典之后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突破经典的束缚。创造出一个新的理念或新的经典。

点评

有见地。  发表于 2016-6-13 05:18
先生强人之难。读内经必须先读你?先成为你的学生,再成为内经的学生。你读的对吗?  发表于 2016-6-12 11:19
2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1:06:32 | 只看该作者
训诂是阅读古籍的重要条件。刘凤飞在没有进行训诂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说《内经》中的数学水平还达不到小学四年级。并且以《灵枢五十营》为例进行计算解说。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就是一个外行。因为《灵枢五十营》中有一段漏简和多余的字。补充这一段漏简,除掉这个多余的字结果就不一样了。漏简和传抄笔误不应当是原著的问题,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所以《灵枢五十营》依然是《内经》中医学实验和统计的典范。
漏简的一段内容是在“十息气行六尺”之后加上“二十七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为什么说这一段有漏简,因为:
1、期间描述呼吸次数的内容跳跃太大,不规范。(一吸、一呼、一息、十息、二百七十息、五百四十息、两千七百息、一万三千五百息)。
2、十息气行六尺与日行两分不符合,只有二十七息才能与日行两分对应。
3、日行的排列没有错误。两分、二十分、四十分。两分是最小刻度范围。再小就没有计算刻度了。所以在十息之前都没有以日晷计时的记载。对应两分的呼吸是二十七息。
从日晷的依次记录内容上看二十五分的“五”是一个明显的笔误,直接删除就可以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1:37:01 | 只看该作者
如今的《内经》根本就不是原始的版本。现如今的版本在原始版本的基础之上,几经修改编辑后加入了《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白氏旁篇》。更有甚者加入了编辑整理者的家传文章。结果黄帝医学流派的经典著作就被改编成了打着黄帝医学流派旗号的实为各个医学流派著作的大杂烩。编辑现今流通版《内经》的人希望统一各流派的使用术语等内容,这实际上是根本就做不到的。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一个问答的格式。例如对于经络的名称,重复命名的内容太多太杂。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奇经八脉的出现就是不同流派命名所造成的差异。其实除了任督之外的六条奇经只是与十二经的某些经络重合。
4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1:52:24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作品。其文章的写作年代前后相差最多有近两千年的时间。中国的国情是一个朝代一个标准。作为考古学最大的忌讳就是:用其他朝代的标准衡量某个朝代的事物。例如:
1、穴位的命名时代不同解释也就各异。如四白穴在古代指有四条感传线到鼻子,因此是治疗鼻病的要穴。后来白字的字义变成了白色,结果就被认为主要治疗眼科疾病。
2、大约在商朝末年滴漏的标准被统一为每天一百刻。于是人们就以一百刻为标准来阅读《五十营》。解读的结果就是把一日五十营给理解成一日一夜五十营。结果古人的呼吸和心率就比现代人少了一半。实际上《五十营》中写的清清楚楚: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也就是说一日漏刻标准是一百刻,一夜漏刻也是一百刻。一日一夜的漏刻是两百刻。如果认同这个标准就要考虑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在商代末期(公元前1100年以前)。每天一百刻的标准很可能就是依据五十营给修改成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2:06:2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使用的很多早期文献是来自于上古的医学实验。尽管这些实验的结果并不完整,也很原始。但是它们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果不是重复古人的实验,只是从文字上阅读就很难理解。更不要说其中有漏简和传抄错误。例如穴位的名称有两类:一类是以解剖部位来命名;一类是以穴位的经络感传来命名。如果不做穴位的经络感传实验就不能理解以穴位经络感传特点来命名的穴位。例如:悬颅穴(感传向下绕过下颌到对侧悬颅穴)和悬厘穴(感传向下只到下颌中线止)。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2:17:0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重新复核古人的计算才发现问题。例如在复合《灵枢脉度》的测量计算时发现以下问题:
1、任脉和督脉的长度并不相等(四尺五寸)。
2、大部分经脉的长度都会比实际情况短一段。(经脉大循环只计算各经脉连接点之间的距离)
3、如果说任脉和督脉是左右对称的,那么督脉的长度不足七尺五寸。(少计算了督脉绕小腹的部分)
4、古人模特的身高是多少?(《灵枢骨度》说是七尺五寸,现代实际测量时需要按比例换算)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2:22:17 | 只看该作者
《内经》已经是鱼目混珠的大杂烩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是我们阅读的要点。如果盲目的迷信经典必然是有不少上当受骗的内容;如果狠心的都给舍弃就会失去很多现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就像是翡翠赌石,难度很大。

点评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是我们阅读的要点。  发表于 2016-6-13 22:5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2:29:31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很多有价值的医学实验都不完整,通过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最好是用现代的高新技术高水平的重复。结果就会有很大的突破。现代中医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结果就会明显的提高。中医需要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不是表面上的现代化而是理论上的现代化。
9
发表于 2016-6-7 06:35:01 | 只看该作者
高谈阔论,无异以石击天;求全责备,实属吹毛求疵。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12:5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6-6-7 13:07 编辑

我说《内经》的研究结果不完全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并不是高谈阔论。例如:
1、五音在内经中经常提到。比较多一点的乐音还有十二律和二十五音。这些乐音都与人体经络有着直接的联系。我说的潜力是:已知与经络有直接关系的乐音还不全,还缺少与任督经脉对应的乐音。二十五音中只有阳经有对应上下左右的治疗乐音,那阴经是否也有对应上下左右的治疗乐音呢。另外二十五音缺少对应心包经、三焦经、任脉和督脉的治疗乐音。在实测上我们依然不能够用七弦古琴做出阴经的上下左右共振乐音。不得已我们制作了一床大古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内经》的基础之上发现了432个治疗乐音。25对应432,你说我们是高谈阔论吗?
2、《内经》经络论提到有五色对应五脏及经络。经过重复古人的实验我们已经发现了几十种颜色对应的经络。因此有因治疗颜色不足而导致的彩色疗法不能使用才被彻底地解决了。
3、《内经》中介绍了五声:宫商角徵羽对应的脏腑经络。我通过重复语音诱发经络感传的实验得出了所有元音、辅音和汉字字音对经络的影响。5对应数百个汉字字音。这也是高谈阔论吗?
4、《内经》介绍了音调的产生原理。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才发现了音调对人体经络各部位的差异。即阴平声感传走阴经的右侧,阳平声感传走阴经的左侧,上声感传走阴平声相表里的右侧阳经,去声感传走阳平声相表里经的左侧阳经。如此语音疗法才能够精细的定左右治疗。你说这是高谈阔论?
5、《内经》中介绍经络最好的文章就是《灵枢经脉》。但是这些在临床上够用吗?有人提问经络在内脏也是对称的吗?大脑的经络是怎么分布的?很多搞足底按摩的人都说足底穴位是通十二经的,但是没有具体的介绍......。我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一做了出来并且有部分绘图。这是高谈阔论?
6、对于穴位名称一直争论不休。我不是引经据典的参与论证而是去做每一个穴位的位置验证。用牙签、艾灸、针灸针和手指反复多次的刺激每一个穴位,纪录感传的方向、重点部位、感传特点、串经、感传的强度等。最后才参照甲骨文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说文》、《针灸大成》来分析穴位的名称及其含义。
7、别的中医摸脉都是三个指头就够了。我用五个诊位摸脉已经有十多年了。这不是我以石击天独出心裁。这是我重复《内经》中的脉诊部位经络感传实验得出的结果。这样我可以诊断十四经脉的病变。比《内经》多两个诊位,多诊断了三焦经、心包经、任脉和督脉。通过表里经在脉管上的分布我可以用力学的方法分析很多脉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浮脉等。如果因循守旧能行吗?
8、《内经》中的确有错误,如果不及时地修正很多问题就不能够理解。例如经络大循环的问题。尽管教材里已经画好了图示。但是即便是纸上谈兵也还是走不通。经过气功经络大循环实验我才发现原来任督经脉是左右对称的。只有对称才能够走得通。进一步研究验证任督穴位发现:任督穴位也是对称的,左右相距一寸到五毫米。从此我针任督穴位再也不在中线上下针了。当然艾灸和按摩还是可以的。因为治疗的范围较大的缘故。我知道古人就是被艾灸和按摩误导了。结果连针刺都被影响了两千多年。你还在扎中线上的穴位吗?赶紧改回来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9、研读《内经》必须要先训诂,然后重复古人的实验。盲从古籍,不敢创新就没有前途。医学就是要精细。很多医疗事故都是因为马虎。精益求精才是好医生。
......
如此做我不知道还要怎样才不是高谈阔论?我所说的内容大都是有所凭据。不是我读过什么书了而是我已经做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1:15 , Processed in 0.0581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