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时代>补注》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8:58 | 只看该作者
柴中元来信(柴兄工作在浙江省上虞县中医院,是一方良医且颇有文名)
赵洪钧医师:您好!
《<内经>时代》拜读,深佩大才!王充在“逢遇篇”中说:“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这话移之于论书,也是同样。书的水平有高低,但不遇,质高者未得公开发行。遇,质低者畅行无阻。兄之大著,迄未公开发行,诚所谓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良可叹息。经观兄之二书,佩兄学识非凡。(后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9:15 | 只看该作者
董汉良来信(董兄当时在浙江绍兴工作,和柴中元兄一样,文名和医名颇盛于江南)
洪钧学兄:您好!
大著《<内经>时代》收读。
是一本大破陈腐浊气,给人以新鲜之气的传世佳作。值得敬佩、庆贺。
您的信条,我非常赞同。这是目前中医学界所十分迫切需要的东西。没有这种精神,中医迟早要衰亡,或永远处于原地踏步的地位。
我读的书很少,但在近年出版的中医书当中,我觉得学兄所著的二本最有生气。用政治术语来说:兄乃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是我医界中的虎虎者。我们应该有这种进取精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49:38 | 只看该作者
李建民来信(李先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为该院著名青年学者)
洪钧教授,您好!
(前略)从廖先生的口中,得知您真是医史界的传奇人物。我读过您的《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伤寒论新解》(与马堪温教授合写的),所以特别感到亲切。
五月初访京,廖先生建议我与您联络,届时在京可以聚谈。不过,打听得悉您在石家庄,路远,劳您来京觉得过意不去。我在京八天,与医史界友人畅谈。大家都以为:研究医史的人物很多,但“低水平重复”,有个人观点的不多。李伯聪《扁鹊和扁鹊学派研究》与先生的《<内经>时代》算是异数了。
返台逾三个多月,一直想写信给先生问好,也表达一位远在台湾的医史小学生的敬意。
先生手边是否还有《<内经>时代》一书,我遍寻台湾图书馆不得。只好向您请书拜读。也希望多多向先生请益。(后略)
洪钧按:我得信后,立即寄去拙作。大约三个月后,李先生即在《新史学》上发表评论文章,对《时代》大加赞赏说:“赵洪钧全史在胸,小景之中,形神俱足。他在个人条件极为困难的条件(自力出版《时代》)之下,却留下了至今令人反复咀嚼的作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50:02 | 只看该作者
余庆来信(余兄当时在上海中医学院做研究生)
赵老师:您好!
这样唐突地给一个长者写信,我还是第一次,但《<内经>时代》给我的激动,驱走了我的一切顾虑,而且相信对一个读者和学生的打扰,您是一定会给予原谅的。
粗读您的《<内经>时代》之后,虽然一时没有完全解开心中的疑团,但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正的科学精神,却使我振奋。在中医界这种沉闷的学术空气中,它像一颗镇人耳鼓的炸弹……只是从您的《时代》中,我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真正追求——实事求是,说真话。
《<内经>时代》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很值得讨论的。尤其是那种看问题的全新的角度,更是令人深思。(后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50: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溢美之词,也许有的出于客气,也或者有的言过其实。但总的来说,《时代》至今在学界以好评居多。当年也确实在有关学界风行一时。比如,当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和研究生们,由于无法购到此书,只好复印几十本做到人手一册。
2012年,《时代》终于在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也和学界的普遍好评有关。
不过,《时代》自刊本,确实有点太浓缩因而简略。于是,多数普通读者读过后,还会有不少疑惑。即便是中医学者,乃至《内经》学者,多数还需要参看有关引用著作,才能真正弄清拙文所指。
我在学苑版《时代》中,加了一些自注,但还是不够。即多数读者还需要参看有关文献,而他们大多缺乏这个条件。尽管现在通过互联网能很容易查到不少文献,和参看《补注》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后者方便而且资料更充足。正如李建民先生所说,《时代》值得反复咀嚼。在咀嚼的过程中,参看《补注》会更有味道和收获。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50:47 | 只看该作者
总之,当年读过《时代》者,大都相当激动。这种激动有的是兴奋,有的是惊奇,有的是赞赏,有的是佩服,有的是丧气,也有的可能是愤怒。因为,人们发现,《时代》要揭开《内经》的神秘面纱,把它从神坛上拉下来,还它本来面目。
但无论如何激动,多数人还是会有些疑惑。因为他们不能确信,我的结论是否有充分而可靠的文献依据。他们没条件或没时间,看到那么多参考书。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51:14 | 只看该作者
金大夫的《补注》,为所有读者解决了上述问题。只要你肯下点功夫,《补注》提供了最充足的文献资料,还有他的精到见解。
总之,《补注》 为一切想真正弄懂《内经》的人,提供了最全面的资料和分析。只要你有一般的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基础,都可以真正弄懂《内经》。
很可能有人要问:不是有那么多关于《内经》的专著吗!特别是还有国内公认的《内经》权威编写的《内经》注本,还有什么《<内经>研究大全》之类,莫非那些书都比不上《补注》吗?
我不敢肯定地回答说:《补注》比一切现行有关著作都好,只好请读者自己看看作一下比较。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历来关于《内经》的著作或研究,绝大多数都是百方弥缝地说,《内经》如何如何完全是真理。遇到解不通的地方,“专家”们就会说:《内经》的奥秘是后人不可能完全理解的。持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真正闹清《内经》。把《内经》看做完全是真理,就不可能发现其中的矛盾、错误或糟粕。发现不了错误和糟粕,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其中的精华。于是,千余年来《内经》之学,还是一塌糊涂。至于拙作和《补注》是否真正做到了揭开笼罩《内经》的弥雾,恰如其分地评说《内经》,只好请读者亲自阅读之后才知道。
不过,在此,我敢负责任地做出承诺:只要你肯花费几天功夫,反复咀嚼《补注》两三遍,必然能从全新的高度,把握《内经》和中医理论体系,而且同时对传统文化(或称旧学、国学、国故)的认识提高一大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2-8 12:51:4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本来我六十岁时,为日后《时代》正式出版,准备了一篇序或跋,即“六十自述”。然而编辑们,对其中的几句实话实说有顾虑。他们说,最好过些年再发表那篇文字——其实意思是:等到我的百年之后才好发表。那时很多问题都不敏感了,于是编辑们不会碰到麻烦。结果,无奈,我只好同意学苑版删去了“六十自述”。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已经有人把“六十自述”上了网络,而且不止一家转载。圈子内的多数人看过她。
现在要把《<内经>时代补注》连载在传心堂,于是把“六十自述”同时发表,和此文一起算是本书的序言。
洪钧,2015/9/9于白伏故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6:45 , Processed in 0.1185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