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医门推敲---中医鬼谷子医经》连载2(针灸篇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6 18: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针灸篇
    1,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主证:头痛、四肢酸楚,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咯稀痰、恶寒发热(或不热)、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灸。
    针灸处方: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中药处方:荆防败毒散;或者表实证,麻黄汤;表虚证,桂枝汤。
    特效穴:风门。温针灸,或者只灸。
    风门:风门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项强,痈疽发背等。斜刺0.5—0.8寸。
    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
    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 
    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功效:宣肺解表,益气固表。配肩井、中渚、委中主治肩背酸痛;配列缺主治咳嗽;配风池主治外感风寒。
    故风门为治疗风寒感冒之要穴,可达到一穴而定风寒之奇效!

    二.风热感冒
    主证: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苔薄微黄。
    治法:取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
    针灸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
    中药处方:银翘散
    特效穴:合谷。泻法。
    合谷: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㖞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治: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针灸甲乙经》: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疳疟;狂易。
《备急千金要方》:热病汗不出;紧唇;门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腹肿;吐舌颈戾喜惊。
《千金翼方》:产后脉绝不还,胎上抢心;耳聋飕飕然如蝉鸣;烦热头痛。
《外台秘要方》:衄;目痛,瞑。
《太平圣惠方》:目不明,生白翳;皮肤痂疥,遍身风疹;小儿疳眼。
《针灸资生经》:疮毒久不合。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头、面、耳、目、鼻,颊、口、齿诸疾;偏正头风;手臂膊痛红肿;手臂挛不能握物。
《针经摘英集》:伤寒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无汗,尺寸脉俱浮;此穴能表发汗大妙。
《普济方》: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近上痛者。引《全婴方》云:卒中风毒,如口眼歪斜,语言不得。
《针灸大成》: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面肿,唇口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
《医学入门》:目痛烂弦胬肉,生翳拔睛倒睫,一切目疾;口疮重舌,舌裂,舌强;四肢痿痹;小儿惊风卒死;妇人通经下胎。
1.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2.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法。1、针尖向上斜刺,强捻转使针感到头部,2、提针至皮下,针尖相下斜刺,使针感到指头,如此反复3次,留针30分钟,痊愈。
4.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举、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针刺合谷穴特效。
6.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7.牙关不开、口眼歪斜: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补,泻之法:补法、先呼后吸时针之。泻法、先吸后呼时针之。
9.头痛:1合谷2风池。
10.癫痫及安神、镇惊:1合谷;2百会;3神门。
11、目赤:1合谷;2丝竹空;3精明。
12.鼻窦炎: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14.哮喘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15.针四关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冲)。
a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清滞瘀。
16.止汗:a补合谷,泻腹溜(补合谷可使汗腺收缩)。
发汗:a泻合谷,补腹溜(重泻合谷,使汗腺松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体机能(清理肚脐以上部位):
a合谷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调理肠胃,宽中理气:a合谷b足三里。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如有湿热壅遏,浊滞中宫,蓄食停饮,腹胀嗳气,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
19.安胎:a泻合谷b补三阴交。血旺气衰。
堕胎:a补合谷b泻三阴交。血衰气旺。
a合谷: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为肺俯,主气当补。
b三阴交:脾、肝、肾三脉之会穴。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
20.脾病:a合谷b三阴交。
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合谷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合谷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合谷为临床常用要穴,是很多疾病的特效穴,这里作一个小的总结,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将会频繁出现,合谷的各种用法,临床针灸医生不可不知。
    三.暑湿感冒
    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手阳明、任督脉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
    针灸处方:合谷  丰隆  内关  膻中  曲池  百会  水沟
    中药处方:新加香薷饮
    特效穴:百会。泻法。
    百会: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功效:醒脑开窍。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百会、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
百会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为临床针灸医生必须掌握之要穴。
    四.体虚感冒
    年老或体质素虚,或病后,产后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容易反复感冒,或感冒后缠绵不愈,其证治与常人感冒不同。
    治法:取手足阳明、任督脉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补法,加灸。
    针灸处方:合谷  气海  足三里  百会  三阴交
    气虚型:发作期,参苏饮加减;未发期,玉屏风散;
    阴虚型:发作期,加减葳蕤汤;未发期,生脉散。
    特效穴:发作期,灸百会;未发期,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功效:生发胃气、燥化脾湿。主治: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3.失眠,癫狂,头晕。4.虚劳赢瘦,水肿。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肝肾、濡润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天枢、三阴交、肾俞、行间,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心悸;配曲池、丰隆、三阴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头晕目眩;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有清泻血热,疏肝理气,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乳痈;配上巨虚、三阴交、切口两旁俞穴,有良好的镇痛作用,用于胃次全切除术;配阳陵泉、行间,有理脾胃,化湿浊、疏肝胆,清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配中脘、内关,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配脾俞、气海、肾俞,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虚慢性腹泻。1.《灵枢》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2.《灵枢》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为干。肠中不便,取三里……善呕,呕有苦,长太息,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
    足三里为强壮要穴,此乃妇孺皆知,临床针灸医生之必修重点穴位!
    四总穴歌:
    古版: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现代版: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点评

有造诣!  发表于 2016-10-7 10:43
2
发表于 2016-10-6 19:08:19 | 只看该作者
恭贺先生,想不到先生不独对中医中药精通,还对针灸别有建树。学习了。

点评

前辈过奖,晚辈拙作《医门推敲》已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学生将于10月22号23号两天去北京讲课,如前辈不嫌弃,愿送书一本以为纪念,另外《医门推敲2》,将有大部分针灸内容,可能明年出版,感谢前辈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18:32
3
发表于 2016-10-6 19:26:3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经循行路线本不存在。
4
发表于 2016-10-7 10:48:31 | 只看该作者
能将中药和针灸如此灵活应用与外感疾病,颇有造诣!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有“头不多灸说”,我认为百汇穴也是少灸为妙。
5
发表于 2016-10-7 20:04:4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鬼谷子先生确实很有才华,但是,如果改变一下你的思路,假设中医学中的十二经循行路线并不存在,再将上述治疗方法修正一下,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8:32:1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6 19:08
恭贺先生,想不到先生不独对中医中药精通,还对针灸别有建树。学习了。

前辈过奖,晚辈拙作《医门推敲》已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学生将于10月22号23号两天去北京讲课,如前辈不嫌弃,愿送书一本以为纪念,另外《医门推敲2》,将有大部分针灸内容,可能明年出版,感谢前辈支持!
7
发表于 2016-10-10 18:30: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鬼谷子 发表于 2016-10-9 10:32
前辈过奖,晚辈拙作《医门推敲》已经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学生将于10月22号23号两天去北京讲课,如 ...

谢谢中医鬼谷子先生,你是中医界的一颗明星,你的治学精神和医学成就有目共睹。很愿意和先生相会和拜读先生的著作。顺颂秋祺!

点评

前辈过奖了!您才是我辈楷模!我的电话号码18771118080,不知您是否愿意交换电话号码,以便联系,感激不尽!晚辈张胜兵静候佳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14 00:49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4 00:49:1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10-10 18:30
谢谢中医鬼谷子先生,你是中医界的一颗明星,你的治学精神和医学成就有目共睹。很愿意和先生相会和拜读先 ...

前辈过奖了!您才是我辈楷模!我的电话号码18771118080,不知您是否愿意交换电话号码,以便联系,感激不尽!晚辈张胜兵静候佳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07:18 , Processed in 0.0559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