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和温病区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13: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伤寒和温病区别   转载


伤寒和温病的共同点,均为外感热病。

伤寒和温病的不同点,归纳综合如下:

病因学:
伤寒主要感受寒邪、风邪。
温病主要感受温热和湿热病邪。

病机学:
伤寒始于足太阳经,寒邪由肌肤毛孔而入,按六经传变,伤寒易伤阳。
温病始于手太阴经,温热病邪由口鼻而入,按卫气营血和三焦传变,温病易耗阴。

症状学:
伤寒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尿清长,脉浮紧,舌质淡,舌苔薄白。
温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或者不恶寒,心烦,口渴,有汗或者无汗,尿微黄,脉数,舌尖赤,苔薄黄。

两者早期鉴别要点,根据本人临床经验有三:咽喉部充血、扁桃体炎症;舌尖赤;尿微黄者为温病。咽喉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舌质淡,尿清长者为伤寒。可供临床参考。

治疗学:
伤寒汗不厌早,下不嫌迟,重在误下,伤寒下法必须待表症全无,一下即可,不可常用,伤寒晚期多亡阳,用回阳救逆法,伤寒有救逆汤。治疗步步护其阳。
温病汗不嫌迟,下不厌早,重在误汗,温病下法不必待表症全无,兼里症即可用下法,直至病退方止,温病易陷心包,有芳香开窍之法,温病有开窍三宝;耗津伤阴有滋阴生津保液法。治疗时时护其阴。

总之,要“认证无差”,吴鞠通云:“真能识得温病,断不致以辛温治伤寒之法治温病”,叶天士云:“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和温病属性不同,治疗迥然有别。
2
发表于 2015-12-22 18:53: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将伤寒的广义与狭义区分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6 23:59 , Processed in 0.1065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