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肾不纳气病案一例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4-8-13 05: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8-12 21:12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8-12 10:37
罗先生说:“肾不纳气”的特点: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应该具备吧!“肾不纳气”应有“肾虚”吧!这些话不无道 ...

如果千秋先生的病案真如他说的真实记录, 王教授在60楼已分析是比较有水平的。我们暂且不论千秋先生写病案的水平如何?单是他这个诊断就反映他的水平了.梁兄虽在115楼为他打了园场,但他仍在死犟,其实“肾不纳气”属肾虚证中的较重的证候,是不能随便诊断的,此证多见于中医“喘证”。“肾不纳气”多因肺气虚损进而累及肾气虚而失纳所致。千秋先生说:“动则气喘和呼多吸少是书本知识,不是临床实践。”又说:“肺病缠绵,喘咳日久,肺病及肾而引起的症状,并不是原始的,发自肾脏本身的病症。”“真正的发自肾脏本身的,原发的肾不纳气,你大概就没有见到过,或者见到了你也不认识,被你忽视掉了。”我暂且不与你争这些无意义的问题,希望你不要倚老卖老,看病是严谨的,事关人命,不是老就好的。就事论事,“肾不纳气”是应该有诊断标准吧!你既然诊为“肾不纳气”,应该有证据吧!“肾不纳气”的诊断标准必须来自书本,不能按你的标准吧!是吗?“真正的发自肾脏本身的,原发的肾不纳气”是你自娱自乐的东西,是不能作为“肾不纳气”的诊断标准的,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标准)》对本证的描述如下:肾不纳气证(肾失摄纳证):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咳嗽无力,声低自汗,吐痰清稀,或尿随咳出,舌淡紫,脉弱等。《中医诊断学》(统编教材)关于肾不纳气证的描述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拟定喘证(肾气虚)的主症为:动则喘甚,气息短促,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肺胀(肺肾气虚)主症为: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得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满闷滞;哮证(缓解期肾虚)主症为: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劳累后喘哮易发。在上述以喘为主症的证候中,久病咳喘由肺及肾,继则肾精不足、摄纳无权是肾病虚喘的主要病机。《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喘息气短,气不接续,呼多吸少,唯以吸气为快,动则喘甚,甚则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细”
你自己对照你的病案,哪一条符合“肾不纳气证”
请你和大家谈谈你所谓的“真正的发自肾脏本身的,原发的肾不纳气”

122
发表于 2014-8-13 05:17: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123
发表于 2014-8-13 05:2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光明先生
124
发表于 2014-8-13 05: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鸿声 于 2014-8-12 21:26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8-12 10:47
罗先生好!
      中医诊病就是这样,一人一个观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出在中医理论本 ...

王先生在60楼的分析是正确的,该案应属"郁"的范畴,按西医观点为神经症,李老师也是这个看法,病机为气滞

点评

谢谢罗先生对拙见的认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13 05:38
125
发表于 2014-8-13 05:3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13 06:10 编辑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3 05:21
王先生在60楼的分析是正确的,该案应属"郁"的范畴,按西医观点为神经症,李老师也是这个看法,病机为气滞


       谢谢罗先生对拙见的认可。
      此病例看似简单,实际上挺复杂,中西互参,可能会看的更清一些。
      从千先生的回复看“也许是痊愈了,不需要再来;也许是无效,另寻高明了。”  有这两种可能。
      但以这个病人治了三年不见显效的情况看,5副药就能治愈的可能性不大。若有效,患者还会回来接着服药。但此患没有回来,可能是按肾不纳气治,效果不佳。正如千先生所说,另寻高明了。
      此病例表现复杂,多种表现,要说有肾不纳气是其中表现之一,虽不典型也贴边。按中医书上肾不纳气标准,可能不那么典型,反而是心肺区域症状明显。肝气郁滞、阳虚可能是主要矛盾。此阳虚之中,当以心肾阳虚为主要矛盾。从“服用中成药补肾生精丸,服后可缓解病情,但不能彻底根除病情”来看,肾阳虚还是有的。但由于只起顶药作用,不能根除,说明根不只是肾虚。从千先生所服“右归汤”后不再复诊看,说明单服右归汤补肾阳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我认为,还是以心肾阳虚兼气滞为症状的主要起因。心脏搏血功能因此受限。
      治疗此病,我意是,应当理气与补心肾阳虚同时兼备,方可收到好的效果。仅供参考。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6:05:32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21:11
如果千秋先生的病案真如他说的真实记录, 王教授在60楼已分析是比较有水平的。我们暂且不论千秋先生写病案 ...

罗先生,你那些书本知识以及教条理论,还是拉帮结派依仗人多势众,都丝毫不能改变患者“肾不纳气”的事实和动摇我的诊断。我自己心中有数,我有我的经验和见解。你可以不信不听,但我依然坚守我的意见。这与年龄无关。也许将来有一天你会自己遇到这种病情,你就会明白我所言不虚。完全没有必要乱打口头官司,信不信由你!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6:1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4-8-12 22:18 编辑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21:17
论坛中几类人的代表:

江湖游医:杏圆春

"纯中医":千秋雪,---谢谢罗先生给与的封号!可惜我并不是什么“纯中医”,我搞西医的时间和经验,恐怕比你还多!我当过内科主任,传染科主任,干部病房主任,急诊科主任,说我是纯中医,我愧不敢当啊!

罗先生说我“败坏中医声誉”,真是让我诚惶诚恐!不过好在历史不是罗鸿声们写的,也不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奉劝他还是先把自己照顾好吧,不要总是“惦记”着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128
发表于 2014-8-13 10:1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8-13 10:14 编辑


二位暂且不要吵,不要为了学术争论,伤了感情动了气。要找引起争吵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中医理论的阐述上,也就是说,我们所有学习中医的人都有责任。

本案治疗结果先不论,先从症状说起:

罗先生举出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喘息气短,气不接续,呼多吸少,唯以吸气为快,动则喘甚,甚则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细”这个在目前算是有权威性的资料了,可是要讨论的内容还有。


呼吸急促。这个好像没有疑问,呼吸急促自然是单位时间内呼吸次数增多。每分钟18次算正常的话,上了23、24次肯定算增多。但这个也不一定,有的病人在安静的时候呼吸次数并没有增加,仅仅是自己感觉胸闷或者咳嗽。到了某种情况下才出现喘促。也有的病人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出现喘促。所以西医有个支气管激发试验,看病人是不是有支气管哮喘。
再如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平时安静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异常,需要增加体力活动的时候,会胸闷、呼吸加快,只有一停下来,很快恢复正常,这时候就不好判断病人是不是发生了气喘。因为增加体力活动出现胸闷、呼吸加快,许多没病的人都会有。到病情再加重一点,出现夜间发作性的呼吸困难,端坐喘促,这时候才明确是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就本案来说,病人到底有没有发生或者会不会发生喘促,现有的资料还真不好说。

气短(气不接续):
气不接续,我理解是对喘促的形容。
气短做何解?各人说法不一样。我理解,气短,应该指动则气喘。也就是西医说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短者,少也。平时凑合够用,需要费力气的时候就不够用,不够用怎么办?多呼吸几次来弥补。
这个现象在心功能不全、肺气肿这些慢性病人身上最明显,咱们坐着聊天,谈笑风生,谁也看不出毛病。一会出去散步,这位病人话就少了,因为他感觉到走路说话费力。再一会如果上楼梯,他就气喘吁吁了。
我给病人讲气短,气短就和咱们家里钱少一样。平时一日三餐,看不出谁穷谁富。到起房盖屋、娶媳妇嫁女儿时,穷富的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心肺功能不足的病人,安静时看不出来,稍微一活动,气喘吁吁,这个特点很明显。

动则气喘应该还指另一种情况:活动量大了诱发哮喘发作。因为发作不一定在运动的当时,休息了也不一定能防止哮喘发作,所以,运动诱发哮喘和“劳力性呼吸困难”不一样。那么,在哮喘没有发生的时候,算不算“气短”,请教大家。

呼多吸少:
呼与吸次数一般是相等的,呼多吸少是怎么回事?西医有“呼出性呼吸困难”、“吸入性呼吸困难”,和呼多吸少怎么对应,能不能对应,请大家讨论。

唯以吸气为快:
这个好理解,呼气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深吸一口气就舒服。心衰病人都这样。应该和西医“吸入性呼吸困难”相对应。
129
发表于 2014-8-15 00:43:44 | 只看该作者
罗鸿声 发表于 2014-8-12 03:31
王教授你好!
千秋雪这个病案本身就不规范,且他的诊断也是错的,他忽悠大家了



      罗先生做法过了!千秋雪先生能发在治病案,需要很大的勇气(论坛有几人拿出自己在治案例),而论坛也需要这样的案例,提高参与者的临床水平。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医源不知道先生与千版之间有何恩怨,但不要拿此案做引子!如果这样,谁还会拿出自己在治病案!病案不规范,但只要能够将病人证状能够描述清楚,供医者诊断就足够了!先生从千秋雪先生的病案看出诊断错误,可以说明病案记录还是比较全面的!
      诊断错误的结论,应该在千版发案例时直接指出并讨论,没有讨论就等于默认人家诊断,突然提出错误结论,有打闷棍嫌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17:37 , Processed in 0.0751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