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醫推拿治療頭痛及其體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6 12:2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醫推拿治療頭痛及其體會
大連市三康盲人按摩所 姜東
關鍵字:頭痛 手法 (滿天星手法)
內容提要: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自覺症狀,也可以獨立成病。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本人採用中醫推拿療法對64例頭痛患者做了治療和分析,有效率達96.8%。所採用的頭部治療有:1、額前分推法;2、五線推法;3、滿天星(自創)手法;4、拿提頭皮法;5、頸部斜板法;6、搖頂風池法;7、掃散法。並根據病因病機之不同,分爲腎虛、脾虛、氣血雙虛、肝亢等頭痛。而採取相應的手法和穴位,取穴時力求得氣。本人認爲頭痛雖痛於頭,而本源於臟腑,虧於氣血,不能上榮,或經脈阻滯,或外邪入絡,或內邪上擾,實爲下虛上實之症。治療時,當審其病痛,辨證論治。
受駱竟洪推拿思想之影響,本人從事推拿工作以來致力於內科疾病的推拿治療及其研究。從1993年開始,對64例典型頭痛患者採用包括自創“滿天星”等在內的7種基本治療手法結合臨床分型辨證論治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把心得體會簡述如下與同仁共用:
一、臨床資料
患者年齡最小者爲6歲,最大者83歲,病程最短者2日,最長者8年,療程最短者一次,最長者30次,臨床顯效者(疼痛消失,持續一年未見復發)17例,有效者(疼痛即刻緩解或疼痛消失,但又見反復發作)45例,無效者(疼痛無改變甚至加深)2例,有效率達96.8%。
二、基本治療手法
推拿治療頭痛手法很多,重在辨證論治統籌兼顧,標本兼治才能收到滿意效果,基本手法如下:
⒉1、額前分推法
術式:患者仰臥,術者坐其頭前。
操作:以兩手拇指掌側緣對準額前正中線。
路線:(1)印堂—魚腰—太陽—耳門—繞耳後—止於翳風。
(2)神庭—頭維—下達太陽—發際—止于風池。
要領:手法要輕柔靈活,力量對稱,以有微脹感、舒適感爲度。
⒉2、五線推法
術式:取仰臥位,術者坐其頭前。
操作:以兩手拇指由前向後做推法5分鐘。
路線:(1)點按神庭—掐百會—推風府
(2)推曲差—通天—天柱
(3)推頭維—沿頭頂之邊緣—點揉風池
⒉3、滿天星手法
術式:同上
操作:用五指指尖分別點、推、揉頭顱骨骨凹處約5分鐘左右。
路線:逢顱骨骨凹處或有條索狀物處,不以穴分穴,當以凹處和痛點爲施術之處。
要領:手法要巧而有力,點而不滯,有索而撥,快而不忙。
⒉4、掃散法
術式:同上
操作:術者一手扶其頭,另一手四指並攏,在頭側快速作前後掃散動作,兩側交替進行,時間2—3分鐘。
⒉5、拿提頭皮法
術式:同上
操作:術者一手扶其頭,另一手拇指羅紋面與食指二節橈側面相對用力,拿捏頭皮一處,迅速提起後讓頭皮自然回滑,此時可聽到“啪”聲,如此反復操作。
路線:由前向後,由外向內。
要領:提拿時要輕巧快捷,不易損傷頭皮和頭髮。
⒉6、頸部斜板法
術式:患者端坐,術者站其後
操作:術者一手扶其頭側,另一手托其下頜,搖頭數次,待頸椎放鬆後,做相對方向的扳動,兩側交替進行。
要領:手法易輕、巧,順其自然不易暴力。
⒉7、搖頂風池法
術式:同上
操作:術者一手拇指點壓風池穴,另一手托其下頜,做輕度牽引,在牽引狀態下做頸部搖法,搖轉時要以風池穴爲支點,兩側交替進行。
要領:手法要緩慢、從容。
三、辨證手法
⒊1、外感型:點揉迎香,按列缺、掐按合穀、重拿曲池,扯大椎。
⒊2、肝陽上亢、肝火上擾型:加推膻中,分推兩脅,點期門、章門,下推肝膽俞,推勞宮、湧泉。
⒊3、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型:加推足三裏,按揉血海,順擦脾胃俞,揉中脘,摩腹部。
⒊4、腎虛型:加橫擦腎俞、命門,點揉長強,推足三裏,揉太溪、三陰交,推湧泉。
⒊5、痰濕中阻型:揉中脘,點水分、水道,揉膻中、豐隆。
四、醫案舉例
⒋1、醫案一:張某,女,56歲,退休工人,1991年11月2日就診。自述六年前頭痛,近一年來漸重,頭痛綿綿,勞累後加重,全身無力,不思飲食。
診察:患者面色萎黃,雙目無神,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辨證:脾虛型頭痛,年老脾氣衰弱,氣血雙虧,不能上榮於頭,髓海空虛,經絡失養,故頭綿綿作痛。
治則:健脾胃,補氣血,健腦止痛。治療頭部推拿,配伍推足三裏、揉中脘、揉血海、順擦脾胃俞約5分鐘,以熱透爲度。治療一次後,即感輕鬆,3次後痛減。10次後加擦腎俞,推湧泉穴,並囑其加強體育鍛煉,治療20次後,頭不痛,全身有力,活力大增,爲鞏固療效,連續推拿10次,停止治療後,一年後隨訪無復發。
⒋2、醫案二:範某,男,58歲,外事幹部。於1989年6月18日就診,自述與領導爭執,一夜未眠晨起後,頭痛欲裂,眩而欲吐,服止痛片、降壓片無效半月有餘。
診察:患者目赤而上視,兩太陽穴青筋暴露,頸項強痛,脈弦數,血壓160/100毫米汞柱。
診斷:肝火上擾型頭痛。
辨證:怒後傷肝,肝氣上逆,鬱而化火,上擾清竅,故頭痛而眩。
治則:清肝降火,行氣止痛。頭部治療加手法配伍:下推肝膽俞,推膻中,掐人中,分推兩脅,點期門、章門,撥陽陵泉,點揉太沖,推湧泉、勞宮。治療一次後並加以心理暗示,疼痛減輕,但仍做眩,血壓160/90毫米汞柱,治療三次後,症狀完全消失,血壓150/90毫米汞柱,再未復診。日後偶遇,道其瘡愈。
討論
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自覺症狀,歷代醫家對其各有論述,有主張外邪而致頭痛者,有傷於臟腑氣血者,也有淤滯之說,但總之,都認爲內源於臟腑,而衰虧於氣血,經脈失養,清陽不升,頭不得榮,腦不得充;或外邪入內,阻於經絡,故而頭痛;或內邪上逆,而沖於頭;或痰濕內阻,清陽不升,故而頭痛。臟腑氣血衰弱爲病之本,經脈阻滯而頭痛爲病之標,實爲下虛上實之症。治療中,本人辨其症,求其本,以補益氣血活絡止痛等爲基礎。辨其內因,腎虛者,滋陰補腎;肝氣上逆、肝火上擾、肝陽上亢者,滋陰清肝,理氣降逆;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健脾養胃,行氣生血;痰濕中阻者,健脾利濕,理氣化痰。
本人採用自創滿天星手法簡便易行,爲活絡止痛之效方,辨證用於臨床療效顯著。古有太陽,陽明等頭痛之分。但本人認爲頭部經絡成網路狀連接,而邪氣傷於衆經絡者俱多。用“滿天星”和掃散法啟動頭部之經絡以通經氣,爲止痛之效方。關於穴位之應用在實踐中,現有部分醫者在實踐操作中有“蜻蜓點水”之習慣,不求穴感,此爲治療內科病之大忌。取穴時功力和時間要充分,以達得氣之效。
推拿治療頭痛及其他內科病痛苦少,見效快,無副作用。我相信,在不久之將來,在廣大推拿醫務人員的努力下,此項療法會更加發揚光大,會被更多的患者所接受。


 
2
发表于 2005-12-16 23:53:59 | 只看该作者

中醫推拿治療頭痛及其體會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22:11 , Processed in 0.0498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