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3-7-27 01:07 编辑
中药之于中医,重要性自不待言,没有中药中医就是一堆废弃理论。但是,今天我毫不耸人听闻的说,中医要被中药腿累垮了,用古人的一句话形容中医处境不过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80年代我应用活血化瘀药,例如丹参、郁金、赤芍之类,用三四钱(合现在9--12克)既可以见到疗效,现在量加一倍(20--30克),效果依然不明显。而人参、党参、黄芪之类的补药,疗效退化的更加明显。有些重病急需人参救治,但是苦于人参力量不足而纠结。据说现在人参不但有胶水粘的,有的人参片是经过水煮后的,力量还能剩下多少呢? 过去是贵重中药造假,现在就连十几元一公斤的苏木,都有用木屑涂上红色颜料顶替者。而贵重中药冬虫夏草,居然有被掺进重金属以充分量。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以苍术为典型例子。这是一味能燥湿健脾效果比较大的中药,其燥湿的力量是其他药物所不能代替的。医圣张仲景有一个麻黄加术汤,专治外感寒湿之邪,身体疼痛、。头身困重,服之效如桴鼓。但是现在你如果遇到此症病人,用此方绝不会“效如桴鼓”。能有点效果就不错。80年代我治疗关节积水,用此药30克加其他药,五六剂就能消肿,现在用十几付未必能消肿,有一次夏天赶上我身体有些湿证,舌苔很厚,身重体困,于是我决定自己试一试苍术还有效没有,一次煮服100克苍术,服后毫无反应,于是加到200克,仍然不见疗效,我一生气,一次把1000克苍术煮了,(超过常用量40倍)然后一饮而下。等着看会怎样。随时准备去医院洗胃,可惜的是还是毫不见什么反应,连不好的反应也没有。这还是“中药吗”。纯粹就是烂草! 摘录一些网络资料作参考: (“有拿地瓜皮当板蓝根卖的,有拿黄豆根冒充黄芪的,还有金银花泡水后当金银花卖的。”近日召开的一次中药研讨会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专家组首席专家周荣汉痛斥如今的中药材市场,称造假之奇特,前所未有。 周荣汉在中药行业从业逾60年,之所以发此“猛言”,是因“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中药材市场”,且对中药材的种植和流通现状及未来颇感无力。另一个让他感到揪心的事实是,为了实现中药行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10年前国家有关部门开始推动的行业GAP认证目前进展缓慢,且前景堪忧。 中药材乱象 一位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人士会后表示,周荣汉所言绝非耸人听闻。除原料药方面造假问题外,因中成药定性检测方法存在漏洞,导致生产环节的虚假投料在最终产品检测上体现不出来,市场上还出现了大批“合格假药”。 在之前安徽等省的基本药物招标当中,一瓶60粒装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仅为0.95元。该人士表示,即使按照其主要原料三七的市价300多元/千克来计算,按照《药典》规定的工艺要求,同样规格的复方丹参片,仅三七一项,成本就要3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谈献和表示,由于有关中药材的技术标准问题很模糊,中药材的收购方,无论是医院、药房还是药厂,宁愿收购市场价格最低的药材。因为“如果自己的竞争对手都在这么做,而自己严格按GAP的标准来,成本、价格不知翻了多少倍,市场就不认账”。 周荣汉之前在走访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市场时,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40元/千克的和200元/千克的黄芪在同一个市场叫卖,金银花的市场价格从120元/千克一直到840元/千克都有卖。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价差,亦与中药材的假冒泛滥现象密不可分。 中药造假只是这个混乱市场的一项极端体现。谈献和表示,他之前通过在国内的中药材市场生产基地及流通市场蹲点、走访发现,整个产业链还存在着种植来源不清、良种选育滞后、栽培管理粗放、加工手段落后、量质关系失衡、包装仓储失控等诸多问题。而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中药材品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此外,由于产业链各方对中药材品质质量的忽视,一些中药材已经出现明显的品种退化。谈献和表示,20年前,某省某种中药材被认定为有效成分的含量占3%,现在同一个地方生产出的该类中药材,有效成本占比能达到0.8%的,已经被当地药厂当做品质优秀的来收购了。 “长此以往,一些不可替代的药材,面临的结局将是毁灭性的。”谈献和说。) 再看这个链接: 而这个链接揭露的安徽亳州中药造假更是触目惊心:
据这则消息公布,保守的估计,假药也在三成左右,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一的中药是假药。 想我中医历经三千年发展和完善,现在仍在人民保健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要被中药拖垮了,拖死了,有识之士能不奔走呼号吗?能不痛心疾首吗? 有什么事情比此还大?有什么事情比此还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赶紧出台政策,出台挽救危亡的措施,不能让流传几千年的中医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不能做后世问责的罪人!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挽救中药,挽救中医,挽救人民的健康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