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改了个“名”走向繁荣的中医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8 17:4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马文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08-07-17
  
   
  中医药伴随着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一直到明代,中医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近代西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日显衰落,并不断遭到质疑和非难,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医药如何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成为每个中医人尤其是管理层必须思考和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无论是2007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还是《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都把“继承和创新”列为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两大主题。
  观念的冲突
  科学化中医:言下之意,中医不科学。此为100年前废医存药论的沉渣泛起,即用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观点和方法,解释、阐明、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其本质是中药西药化,其结果是中医被“消化”掉。
  中医回归论:言下之意,中医只能是传统,不能现代化。这种脱离时代的虚无主义者可谓是“让世界围绕中医来转”。
  现实的羁绊
  阴阳五行:中医说理的“鸡肋”。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它曾经是中医从“巫”转向“医”的有力的思想武器,今天却成为他人攻击和诋毁中医的把柄,使中医处于尴尬和两难境地。许多中医回归论者,仍然把西方人发明的DNA、系统论等与阴阳五行相联系,以此来抬高我们的古人。“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与其说出于一种民族自尊感,毋宁说是一种民族自卑感的驱使。”(《哲学研究》1996,1)
  临床疗效:不思进取的“稻草”。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使我们得以生存。这种有效性也助长了中医的自满和不求变革。这些人认为:离开了西医的先进诊断仪器和治疗手段的中医仍然可以看病,并能取得疗效。这种只看己之所能,而不看己之所不能,只谈己之所效,不讲己之所误的思想,助长了“一把药一根针,一枕三指平天下”的自我为大的小农意识。
  创新才能发展
  中医的理论从《内经》到《伤寒论》,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温病学派,都是理论创新起着推动作用。中医理论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原动力。历史证明,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注定被淘汰。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继承性: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创新是在前人智慧和经验基础上的突破。离开继承谈创新只能是空谈。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是遗传和变异的关系,遗传是基础,是主体,变异是发展,是适应。
  科学性:创新要符合基本科学定理和法则,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创新的条件和保证。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只能是幻想。
  实践性:创新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实践是创新的试金石。创新往往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创新的活水源泉,中医离开了临床,就失去了创新能力。
  “三部六病学说”是中医现代化范式
  什么是“三部六病”?“三部六病”是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毕生研习《周易》、《内经》、《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
  “三部六病”学术把人体划分为三个系统,表部与空气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完成气体交换和体温调节等功能;里部与饮食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完成水谷的受纳、运输、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枢部与气血接触,并与之发生关系,完成信息和营养的传输、配供、调节、统帅等功能。三部发生病变,依据对立统一法则,把表现为兴奋的、进行性的属热属实的证候群称为阳性病;把表现为抑制的、退行性的属虚属寒的证候群称为阴性病。这样,三部之中就可形成表阳病、表阴病、里阳病、里阴病、枢阳病、枢阴病六大类证候群,称之为六病。
  “三部六病”学术既是理论创新,也是临床技术创新。中医药是一门实践医学,离开了临床实践,一切都是空谈。面对当今社会疾病谱,中医药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上实现突破。“三部六病”的“四脉”诊断法和“协调疗法”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和部分疑难病症极具可操作性和疗效优势。

2
发表于 2008-7-18 19:10:4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改了个“名”走向繁荣的中医药

你好!中医药日显衰落,并不断遭到质疑和非难,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医药如何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成为每个中医人尤其是管理层必须思考和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继承和创新”列为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两大主题。国家永加以扶持民间中医!可以起到带动中医的起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1 09:45 , Processed in 0.0550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