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年会发言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5 10:2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学术传承,促进三部六病医学流派的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    苏庆民

一、学说与学派与中医学术发展。
什么是学说?什么是学派,学说是源,学派是流,有源有流即形成为学派。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不同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认为是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近两千年中医学发展规律中的独特现象。
可以说,医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医学流派,各以其完整的学说理论,广泛的传播群体,众多的学术追随者,构成了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了各学科的知识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习心得,各从某一方面,学有新得,各创新说,形成不同的学术见解、学术理论,
并通过门徒的师承传授和私淑传播,学术倾向日趋明显、学术理论日益完善成熟,学习者日益增多,学术影响日渐广泛,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使中医学的理论大大丰富,临床内容更加充实,促进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与发展。
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认知方式、程度、知识背景等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受到时代变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与生产力的变革也带来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促进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的形成。
中医药学术流派的形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历代医学教育的局限,个人习医者居多,拜师私淑现象普遍,这也是产生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行业特点。
中医药历史上的学术流派、学术成就,大多渊源于《内经》的理论体系和《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
先秦时期有医经学派、经方学派等,在宋后形成的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等,大多数医家通过在《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加以阐发,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和竞相发挥的各家学说。
从一个学派的形成来看。首先,一个学术流派的诞生在于学派奠基人所具有的鲜明的学术思想渊源、学术理论倾向,并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体系和实用的临床指导价值;其次,在于其学术影响的不断传播并形成相对广泛而稳定的学术群体。学派的诞生,彰显了学派创始人对中医药学术发展的特殊贡献。
总结不同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成就与规律,不仅可以深化对中医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推动中医学术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昭示我们,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在学术领域解放思想,活跃学术空气,营造学术百花园,才能不断推动中医学的创新与发展。

二、三部六病医学流派。
1、刘老的学说及其发展。
先生生于动荡的年代,又逢战乱,习医矢志不渝,每流落一地,即举办医社,先后三次成立“友仁医社”,传播自己的学说理论。从山西到陕西、再到甘肃天水、武威,而后回归山西故里,从民间应用,再到官方讲习,“三部六病”学说影响了众多的同仁、学子。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积极参入政府中医药机构的筹建,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事业发展的平台,始得以更全面的整理这一学说理论。并于1984年受邀在山西中医研究所举办的“山西省经典著作学习班”上系统讲述了“三部六病”学说,
这一学说得以在业界逐步传播,习用者益广,推崇者益众,既有学院、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师,又有大批的医学高等院校的学子,以学说立业者多百人之众,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部六病医学流派。
先生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行医七十余年,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在业界积极倡导中医三部六病学说。
近三十年来,习用者益广,推崇者益众,既有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师,又有大批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子,有拜师亲授者,有仰慕私淑者,以学说立业者已多达百人之众,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丰富并繁荣了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

2、三部六病医学流派的确立。
为什么说三部六病学说是一个医学流派。一个学派的确定有两大要素:创始人提出的相对的完整理论学说,具有时代的学术影响力,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学术传承者和具有影响力的弟子(徒弟和私淑者)。
例:河间学派。
宋金时代的刘完素:火热立论。
—弟子门人:穆大黄,荆山浮屠,马宗素等,
其中荆山浮屠传于罗知悌,罗知悌又传于朱丹溪(滋阴派)。
—私淑:葛雍,镏洪,张从正(攻下学派)。
河间火热论得以广泛流传,刘完素成为一派医家之所宗,发展为河间学派。
易水学派。张完素(金代河北易水县),提出脏腑议病学说,
——弟子门人:一个是李东垣,重视内伤虚损,重点发挥“脾胃论”,形成脾胃学说,而成补土派。
另一个弟子是罗天益,重在气机调理,重脾胃兼论外感,重在肾,自成一说。
张完素的脏腑议病学说,通过弟子李东垣,罗天益的发扬光大,学术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中医学史上的易水学派。
根据中医学发展历史的医学流派的形成,医学流派的基本特点,近二十年来,我们通过学习研究刘老的学说,刘老及其三部六病学说,已经具备了学说完整、人物继承的传递、学术队伍的形成等等学派构成要素,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术流派,完全符合一个学派的标准。

3、三部六病学派的形成时间与标志。
刘老学说的成型时间与学生弟子的出现为标志。

三、三部六病学派的传承。
传承概况。体现了当代中医药学术流派的传承特点,有别于古代的师徒相授私淑的不同。
(一)、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人物谱
(1)法定弟子。由国家选定,签署师带徒合同期满三年,由国家、省级相关管理机关组织考试合格,颁发师带徒证书者。
胡连玺(1964)  刘喜娥(1985)  张宏刚(1988)
(2)家传子孙
身为先生的子孙和亲属,一生从事三部六病医学研究并推广应用者。
刘春娥(1960)刘永生(1961)刘恩生(1962)刘惠生(1966)谷润贞(1966)刘东红(1985)刘剑波(1988)刘剑勇(1992)刘剑锋(1992)张  芳(1992)白  莉(1992) 杨丽白(1997)
(3)师授弟子
由国家举办的学校、研修班,西医学习中医班,先生正式担任授课老师,作为学生,亲耳聆听刘老授课,国家颁发结业证书者。
宿明良(1971)  赵宪梅(1971)  郭维峰(1975)  闫云科(1975)  张忠惠(1973)
(4)师承弟子
由刘老与求学者双方同意,以磕头拜师方式,接受为入门弟子者,为师承弟子。
李兵林(1970)  杜慧芳(1971)  臧东来(1982)  武连生(1982)  刘海涛(1992)
(5)功勋弟子
与刘老有不解之缘者,并为三部六病医学的发展、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功勋弟子。
李志魁(1964)  胡安荣(1966)  张克敏(1970)
刘惠智(1971)  卢祥之(1972)  徐黎明(1986)
程跃华(1987)  梁嘉华(1990)  张广福(1995)
苏庆民(2002)  郭志忠(1982)  吕吉山(2003)
翁超明(2003)  李浩(2004)    王燕平(2004)
(6)福缘弟子
有幸与三部六病医学结缘,师徒相逢后,认真学习,虚心求教,成为三部六病医学事业的学习应用者和宣传推动者,为福缘弟子。
冯  舟(1962)  谢代英(1971)  凌友仪(1975)
杨启民(1976)  李冬根(1976)  王  镜(1975)
吕建荣(1986)  贾  民(1984)  梁粉莲(1988)
张竹青(1992)  武德卿(1996)  庄香久(1998)
康守义(1989)
(7)院校弟子
系山西医科大学、山西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先后建立的三部六病医学社和《探春学报》的学生成员,由刘老派遣弟子授课入门,部分同学组织前往刘老家中聆听刘老解惑,后又有部分同学随去海南者,为三部六病学派第二代弟子。
冯  明(1985)  杜永平(1985)  张玉萍(1985)
马文辉(1987)  郭石宏(1987)  白玉金(1988)
石希康(1987)  冯卫权(1985)  徐家利(1985)
李  伟(1985)  苏世红(1985)  孔咏梅(1985)
任天华(1985)  王亚飞(1985)  袁  彪(1985)
丁  翔(1985)  邹春革(1985)  朱海平(1985)
吴  军(1985)  赵卫星(1986)  郭荣荣(1989)

刘晶磊(1985)  贾万国(1988)  俞伟君(1986)
李永旺(1986)  李  武(1985)  李晓燕(1985)
吕永梅(1985)  王庆昌(1989)  王化冰(1985)
伍海源(1985)  徐晓静(1985)  杨彦彪(1986)
韩振国(1986)  王洪欣(1985)  张荣怀(1990)
王翔宇(1989)  王文杰(1992)  郭海涛(1990)
单连喆(1990)  刘兴甲(1990)  胡正东(1989)
李忠辉(1991)  顾文斌(1990)  熬广宏(1990)
庞  华(1990)  等等。

(二)三部六病专业团体与科研医疗机构
1、专业学术组织
(1)山西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
2005年12月,经山西省民政厅批准,山西中医药学会三部六病专业委员会正式在太原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三部六病专业学术团体。
(2)学生社团组织。
山西医科大学“三部六病学社” 的成立与发展。
1988年,经刘东红倡议,第一个专业学生社团“三部六病学社”在山西医科大学(原山西医学院)成立。这标志着三部六病学说正式进入西医高等院校。
“三部六病学社”在山西医学院培养了一批批学习掌握三部六病学说理论的人才,从1988级学生开始,每届都涌现出了人数不等的优秀三部六病思想的研习者,他(她)们现已分布在全国多个省市县医疗机构中,多已成为各医疗机构的骨干或专家,这种培养医学人才的模式堪称典范。
山西中医学院成立“三部六病研究学社”。
1984年,由冯明、马文辉医师等人发起,山西中医学院成立“三部六病研究学社”。并在该校成立的《探春学报》上陆续刊登了三部六病学说的全部内容,影响广泛。
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三部六病研究学社”。
1997年由任天华医师发起,在首都医科大学(原首都医学院)成立了“三部六病研究学社”。参加学生多达200余人,曾先后邀请刘老弟子宿明良、刘惠生多次来学院进行三部六病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
2、科研与医疗机构
(1)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在一些疑难病和常见病上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患者遍及国内外,为山西、为学说赢得了荣誉。
(2)北京军区三部六病研治所
1987年,北京军区三部六病研治所成立。该所主持研制的“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分别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4)海南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
3、科研课题与成果。
三部六病医学通过近三十多年来的传播发展,各地及军队医疗单位逐步开展了三部六病的学术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为弘扬三部六病医学,1985年刘惠生、胡安荣医师主持研制刘绍武三部六病专家系统,1988年获得山西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1997年4月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刘惠生医师等研制开发的 “血糖平”获得国家新药证书;
(3)1990年,由徐黎明、宿明良、刘海涛主持研制的中医三部六病综合诊疗系统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国家专利。全军评审委员会主要成员曾专程前来太原市看望刘绍武先生。
(4)以刘绍武“四脉定证”为主要内容的立项课题《中医脉象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三部六病学说是对创新中医药学的一次尝试,几十年来已得到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传播与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三部六病专业学术组织已经出现,研究机构已成立多家,科研成果已问世,一代新人在不断成长。
30年间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员1600余人,已形成了具有教授、副教授、讲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称系列的高层次专业队伍,担负着中、西医药科研、教学、医疗工作,他们已成为全国各地医疗科研单位和各医院的生力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承这一学说的专业人员已遍及到北京、上海、广东、山西、海南、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广西、内蒙古等十七个省、市和自治区,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已初具规模,相信三部六病医学将逐步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三部六病医学体系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也将更好更广泛的造福人类。
(三)传承特点。
1、传统流派特点---子女、徒弟相传。
宿明良的整理继承、刘惠生的发展创新,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学术发展的两翼,为三部六病学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现代特点----学习班方式,院校学生的传播方式;学术团体的出现;科研机构的出现;医疗机构的出现等等。

四、三部六病学派的传承发展。
中医学发展历史上,学说林立,但只有很少的学说发展为学派,如命门学说,并没有形成命门学派。
1、三部六病学说为什么能够形成一个当代医学流派?
原因:
(1、时代环境;
(2、学说的价值;
(3、先生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并培养了一大批热爱三部六病的弟子学生。
要充分研究借鉴金元四大流派传承发展的特点、经验与教训。
(金元四大家的学派,由于学说的局限、时代的变迁,基本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
明确定位(三部六病的定位)。
2、学术体系的继承整理工作。继承始终是第一位的,这是一个学派的根基,也是一个学派不同于其他学说学派的关键;在做好继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发展的研究,这是保持学派生命力的重要根本。
创新的前提是保持学派与学术的生命力。
要立足解决临床疾病的治疗高效,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临床需求。这也是吸引人才、扩大学术影响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成果、新药、专家系统、著作出版等等,仍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第一套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即将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
《三部六病医学讲稿》、
《三部六病医学辑要》、
《三部六病医案集》、
《伤寒论阐释》。        

计划出版三套。
3、学派发展的几点建议。
(1)统一认识,增强学派的凝聚力;
(2)端正治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做好临床, 务求实效;
(3)加强学说交流与传播;
(4)加强继承整理研究,推动学说发展;
(5)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学派影响力。
(6)学派人才队伍的建设与人才培养。
近二十年来,学生、弟子今何在?
学术梯队的建设,学术骨干的培养;
新生力量与队伍规模的壮大。积极选拔弟子徒弟,传承发展三部六病学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3:34 , Processed in 0.0828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