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治未病 夏至宜防疰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4 19: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termark]治未病   夏至宜防疰夏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明代医家盛寅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病之重者,须防其笃”。四时流转,万物盛衰,人与天地相应,夏至前后,天气乍暑,腠理乍开,内气不能胜其散。人有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神衰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烦躁不宁等症,谓之疰夏,根据《内经·藏气法时论》的观点,应顺应节律、科学用药,未病先防,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病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且历时数月,饮食少进,甚至不思饮食,故常伴见形体消瘦。如是每年发作,必日渐使正气亏虚,体质羸弱。但这一转归,由于年复一年,隐匿渐进,故易被忽视。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并以青年女性多见,原有虚劳之患者也常易发生,如“立秋”后症情不减者当须重视。
本病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夏季低热,先兆中暑,胃肠功能紊乱等病有关。其它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下垂、早期肝硬化、阿狄森氏病等,在夏季症状加重并出现疰夏症状者,亦可参照本病辩证施治。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平时要注意将护脾胃,劳逸结合,避免劳倦,思虑过度,少食不食油腻难化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在夏季到来之前,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基本方用雷少逸金水相生法加减。以党参或太子参、西洋参10-15g益气生津;麦冬12g、知母10 g清热养阴;生熟谷麦芽各12 g消食和胃;五味子6 g敛肺止汗,配甘草3 g则有酸甘化阴之妙。外感风热加桑叶15 g;湿盛加苍术9 g、生苡仁30 g;挟暑加鲜荷梗1尺,鲜藿佩各15 g;虚火旺加炒黄柏9 g;不思饮食加炙鸡金9 g;焦山楂12 g;眩晕甚者加菊花、桑叶各10 g;头痛甚加佩兰、荷钱各10 g;心烦多汗加浮小麦、莲子各12 g;低热不减加青蒿9 g、地骨皮12 g;嗜睡明显;加石菖蒲10 g;尿短尿黄加六一散12 g(包煎)。
疰夏虽是暑病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暑病。常见的暑病实多虚少,疰夏时虚多实少或虚实并见,而且有效强的季节性,临证当细辨。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变暖,信息高速,一些人起居失常,饮食失节、导致元气亏虚,阴阳失调,汗症多,疰夏相应增加。
未病先防,除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要善自摄养,饮食清淡,忌食生冷之物,要配合食用绿豆粥、赤豆汤、西瓜等有利于清暑渗湿的食品瓜果,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暴晒,又不分贪凉露宿,以免感邪、更伤正气。疰夏汗多,更应防止脱汗失津。
[/watermark]
2
发表于 2007-4-24 19:4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治未病 夏至宜防疰夏

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22:42: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治未病 夏至宜防疰夏

夏至宜防疰夏/汗证!
4
 楼主| 发表于 2007-6-6 22:4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治未病 夏至宜防疰夏

特别是明天高考!家长要有准备!


-=-=-=-=- 以下内容由 王勇1232008年05月23日 06:21pm 时添加 -=-=-=-=-
三仁汤化裁治疰夏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刘XX、女、34岁,2008年4月25日诊。每年春夏之交,气候寒热变化时易感冒,纳呆、乏力。2天前春游归来感冒,服中成药(重感灵等),汗出病未解。刻诊:头痛身重,咳嗽、四肢酸楚,倦怠乏力,胸闷纳呆,脘痞,口干苦不饮,尿短,便溏不爽,苔白略黄腻,脉弦细略滑。证属疰夏,治以化湿法:处方:三仁汤加减,杏仁10g,白豆蔻6g(后下)。薏苡仁10g,厚朴10g,半夏6g,通草6g,滑石6g,甘草5g,竹叶10g,苏梗6g,佩兰6g,焦山楂12g,葛根12g,2剂药后头痛、纳呆、胸闷、大小便诸症好转,近日天热,动则有汗,仍倦怠乏力,原方去半夏、通草、滑石、苏梗、葛根、加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5g,3剂,今日随其母来诊病,述诸症失。
体会:
明代医家盛寅说:“二分二至,病之轻者,可望其愈,病之重者,须防其笃”。四时流转,万物盛衰,人与天地相应,夏至前后,天气乍暑,腠理乍开,内气不能胜其散。人有每逢春夏之交,怠惰嗜卧,神衰乏力,午后低热,口干尿少,不思饮食,烦躁不宁等症,谓之疰夏,根据《内经·藏气法时论》的观点,应顺应节律、科学用药,未病先防,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病有每年夏季呈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且历时数月,饮食少进,甚至不思饮食,故常伴见形体消瘦。如是每年发作,必日渐使正气亏虚,体质羸弱。但这一转归,由于年复一年,隐匿渐进,故易被忽视。多由体质较差,阴虚元气不足,或脾胃虚弱,不能适应夏季炎热天气所致,秋凉后一般能自愈。但每年发作,往往致使体质更加衰弱。并以青年女性多见,原有虚劳之患者也常易发生,如“立秋”后症情不减者当须重视。
本病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夏季低热,先兆中暑,胃肠功能紊乱等病有关。其它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内脏下垂、早期肝硬化、阿狄森氏病等,在夏季症状加重并出现疰夏症状者,亦可参照本病辩证施治。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平时要注意将护脾胃,劳逸结合,避免劳倦,思虑过度,少食不食油腻难化的食物,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在夏季到来之前,应进行预防性治疗。"
疰夏虽是暑病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暑病。常见的暑病实多虚少,疰夏时虚多实少或虚实并见,而且有效强的季节性,临证当细辨。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变暖,信息高速,一些人起居失常,饮食失节、导致元气亏虚,阴阳失调,汗症多,疰夏相应增加。
未病先防,除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要善自摄养,饮食清淡,忌食生冷之物,要配合食用绿豆粥、赤豆汤、西瓜等有利于清暑渗湿的食品瓜果,要注意休息,尽量避免暴晒,又不分贪凉露宿,以免感邪、更伤正气。疰夏汗多,更应防止脱汗失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15:27 , Processed in 0.0883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