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 07: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28条
【原文】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词解】
  风水:病名的一种。
【释义】
  汗出时入水中,寒水从汗孔侵入,郁闭汗液的排出,水湿留于肌肉经脉,阻碍营卫运行,卫郁不能行水,故全身水肿;营郁而热,积热成黄,湿热交蒸于外,故发热汗出,汗沾衣,色黄如柏汁;气不化津,故口渴;卫阳不利,故脉沉。治以芪芍桂酒汤,调和营卫,畅达气血。方中桂枝温化通行肌表水湿;生黄芪温行卫阳,补益脾肺之气;芍药清营血之热,行营血之郁;苦酒泄营中郁热。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黄汗的病机与证治。
【参考】
  [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见黄汗者。汗出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固表敛汗;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益气固摄;肿甚者,加车前子、茯苓通利小便;小便不利、色黄汗出,加金钱草、虎杖利尿除湿;烦热加栀子、黄柏清热除烦。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7:34:29 | 只看该作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8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8 22:28 编辑

黄汗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症状,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其划归为黄疸、水气病的范畴。时至今日,医生们对黄汗有更多的了解。它作为一种症状,既有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常见黄汗的发生原因有以下几种:
1.药物的反应:以利福平多见,其他如核黄素、呋喃妥因、痢 特灵、伯氨喹宁等药物,服用常规剂量即可能出现黄汗、黄尿。若过量或中毒则症状更显著,此时应告诉医生,以决定是否停用。
2.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胆结石、肝硬化以及肝癌、胰腺癌等,引起肝功能减退或胆汁瘀积堵塞,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增高,随汗液排出体外,而出现黄汗。这类疾病大都有上腹部闷胀疼痛、乏力倦怠、厌油腻、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黄等症状。可以通过B超、肝功能等检查来鉴别诊断。
3.某些溶血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误输异 型血液,以及蚕豆病的患者,因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而致黄汗。疟疾、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的病人,由于红细胞破坏加快,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而出现黄汗。这些疾病较为严重,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进行有效治疗。 .
4.食物: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食物,以及过量食用含色素的食品或饮料,也会出现黄汗,一般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勿需惊慌。
5.其他:青年人汗腺分泌旺盛,若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出汗过多,未能及时换洗衣裤,汗液中的脂肪酸等有机物与空气、肥皂发生反应,致使白色衣裤出现黄色,接触腋下、胸前、腰腹以及会阴等部位的衣裤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不必多虑。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07:36:09 | 只看该作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28条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8 22:30 编辑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於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
  黄汗
  病名。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的病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兼见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肤引起。治宜实卫和营,行阳益阴,方用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千金要方》以本病为五疸之一。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06:34:11 | 只看该作者
   本条应该与29条相联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1 03:31 , Processed in 0.0480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