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功能与结构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8-8-26 09:22:03 | 只看该作者

半夏性温,但是热痰、寒痰均可治,看你如何配方运用,寒化或温化痰,我皆用半夏。
92
发表于 2018-8-26 11:42:47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8-26 06:54
功能性疾病发展为器质性疾病,符合临床实际。先有功能性病变,而后才有器质性病变,很正常。

中医治疗功能性疾病有优势。若混淆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病变的区别,中医还如何发挥优势?

点评

可以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结构领域的问题,也是西医的优势。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不是研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因为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不是指西医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而是内经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26 22:02
讨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谢谢参与。  发表于 2018-8-26 12: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93
发表于 2018-8-26 22:0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8-8-27 04:0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发表于 2018-8-26 11:42

讨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谢谢参与。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结构领域的问题,也是西医的优势。而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中医不是研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的。是因为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不是指西医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而是内经说的……阳中之阳,心也;……阳中之阴,肺也;……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阴中之至阴,脾也。

不结合阴阳五行讨论中医,就会误入西医的自留地。就像孟子说的放着自己的地不种,却去耘人之田
94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4:57 | 只看该作者
        功能性疾病发展为器质性疾病,符合临床实际。先有功能性病变,而后才有器质性病变,很正常。
        中医的优势在于治疗功能性疾病。
95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5:44 | 只看该作者
      以功能为参照系认识人体的功能与结构、疾病与治疗。人体的功能是由疾病与治疗的结果反推过来的。即从临床实践中证明的。他也参照了解剖学结构。
       以结构为参照系认识人体的功能与结构、疾病与治疗。人体的功能是由解剖学结构与生理学实验推论而来的。他也参照了临床实践的验证。
     在讨论脏腑与西医器官的时候,只有改变固有的机械唯物论结构决定功能的错误观点,树立起功能决定结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才能够认识到中医脏腑理论的系统性、全面性,认识到西医器官的局限性、机械性。
        中医的脏腑包容、涵盖了西医的器官、系统。
96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6:10 | 只看该作者
     以脾为例。
      中医的脾,包含了西医的脾脏、消化器官,同时涵盖了一切参与物质代谢器官的相应结构与功能。中医对于脾主运化、脾统血、脾胃相表里、开窍于口、属土、属湿、应长夏、后天之本……的认识,都是来源于临床实践的验证,最终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形成的这个统一的理论。这一套理论与西医的脾脏、消化器官、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与西医的心脏、肾脏、肺脏、肝脏有关系,相对而言,关系不密切。其他脏腑与脾相同,不赘述,或者余类推。
  
97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6:57 | 只看该作者
            
脾主血,来源于临床实际。长夏属湿,脾胃属土,长夏是西医胃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

秋季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传播或者鼠类传播,如蚊子,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中医谓之湿温,这些疾病往往引起脾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而出血……,脾的位置中医是知道的,肿大的脾与出血同时出现,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高温,胃肠道症状、临床特点黏腻不去(亚急性特点)……联系到一起,所以,才有了脾统血、脾胃相表里、属土、属湿、应长夏……联系为一个整体的认识。

98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7:3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脾胃感染疾病黏腻不去,呈现出亚急性状态?那是因为脾胃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与淋巴器官。

这个问题在下一本书里详细说明。大家相信就行了。

内湿是什么?是脾失健运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已经论证过了。还与脾胃是免疫器官、淋巴器官相关联。

99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58:04 | 只看该作者
        取象比类的结果,还要到临床实践中验证,正确的流传下去,由经验上升为理论。这个临床验证过程从你就开始到清朝经历了2000多年的时间。而不是取象比类直接得到的,也不是阴阳五行推论而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9:11 , Processed in 0.0562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