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39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2 10:4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4-6 22:30 编辑

      第39条
【原文】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纳麻黄,以其入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词解】
  遂痹:本有痹证。
【释义】
  服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半夏以后,胃中饮邪得以降泄,故呕吐清水痰涎,眩冒等证已除。由于膈上支饮未除,肺失通调之常,经络血脉涩滞不畅,气滞水停,水饮溢于肌表,故其人形肿。治以苓甘五味姜辛汤半夏、杏仁。当前方中加杏仁一味,开降肺气,饮散水下,肺气疏通,气行水行,则肿可去。本方为散寒化饮,温中利肺之剂。
  肺失通调之常,饮邪溢于体表,用麻黄宣肺利气,发汗行水,符合理论。但不符合病情。因其人血虚,又用麻黄发越阳气,可以引起四肢厥冷,冲气上逆等证。故以不用为好。
【参考】
  [按语] 本条“其人形肿”之理,《伦注》与《本义》都认为虚是根本,前者强调气滞,后者认为兼阴凝于里;《心典》与《悬解》提出肺卫气壅。诸说宜合参。
  本条提示“血虚忌汗”,源自《内经》“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仲景认为衄家、亡血家、尺中迟者,均不可发汗。血虚患者慎用辛温发汗,违之则厥,而后世养血解表法则是其发展。
  [临床应用] 本篇治痰饮方中用杏仁行气顺气,厚朴大黄汤用厚朴、枳实治支饮,对饮病的治疗有相得益彰的作用,蓋气行则饮动也;叶天士擅用小青龙汤,往往去麻黄而改用杏仁,亦深得仲景本意。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见有本方证者,用之有效。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1:03:02 | 只看该作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39条

   【其证应纳麻黄,以其入遂痹,故不内之】
    如何解释?
   指前误用小青龙汤后的变证:“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即手足感觉麻木,痹是因为血虚所致。所以,不能用麻黄。
    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所以不能发汗。
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10:27:48 | 只看该作者
         因其人血虚,又用麻黄发越阳气,可以引起四肢厥冷,冲气上逆等证。故以不用为好。
==========================================
         冲气,是由于血虚的病人用麻黄发汗引起的。似乎与细辛没有关系!
        血虚在这里是指血容量下降或者贫血,所以不能发汗,引发休克前驱期(四肢厥逆),电解质紊乱(冲气)。
          本条提示“血虚忌汗”,源自《内经》“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仲景认为衄家、亡血家、尺中迟者,均不可发汗。血虚患者慎用辛温发汗,违之则厥,而后世养血解表法则是其发展。
           叶天士擅用小青龙汤,往往去麻黄而改用杏仁,亦深得仲景本意。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见有本方证者,用之有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1:00 , Processed in 0.0792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