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第16、1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9-9 09: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6条
【原文】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以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词解】
  支满:胀满。
【释义】
  由于心胸之阳不振,不能温化水饮,而脾胃虚弱,又不能运化水湿,胃中停饮,可使痰饮之邪留于心下不去。饮邪郁阻,肺气不畅,所以胸胁支满;饮阻于中,饮邪上犯,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治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气,健脾利水。方中桂枝温阳,化气行水;白术健脾化湿,淡渗利水,通畅三焦。本方温心脾之阳,以化水饮之邪,是温药治水饮的代表方。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痰饮的证治。
【参考】
  本方除原文所述,尚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咽喉不利、起则头眩、身振振摇、小便不利,以及呕恶咳喘,甚至咳而遗尿、舌质淡嫩,舌苔白润甚至水滑,脉弦等诸症。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水肿、阵发性心房颤动、脑积水、内耳眩晕症、神经衰弱,属脾虚水饮内停者,用之均有一定疗效。
  苓桂术甘汤为治痰饮病的主方,亦是“温药和之”的具体运用。临床当随证加减:头目眩晕甚者,加泽泻;咳嗽呕吐稀涎者,加半夏、陈皮;干呕、巅顶头痛,因肝胃阴寒水饮上逆者,加吴茱萸;心悸脉结,加人参、五味子;身瞤动而水气上泛者,加附片。

第17条
【原文】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词解】
  微饮:指轻微的痰饮。
【释义】
  由于阳虚不能化气行水者,有心脾气弱,不通运化水湿,而使微饮内留,妨碍升降,所以常有短气证。若临床还兼见头目眩晕,食少消瘦,心下逆满者,可用苓桂术甘汤温化中焦,使水邪从小便排出。若肾阳虚弱,不能温阳化气,使水停于下,引起少腹拘急不仁,腰痛或小便不利,或见畏寒肢冷,可用肾气丸温养肾气,利水消饮。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微饮病的证治。
【参考】
  [按语] 痰饮的由来多与肺、脾、肾的气化不及所致。然而有时也可有一脏病变而引起。所以治疗方法,应有侧重,后再兼顾他脏。苓桂术甘汤侧重于脾,而肾气丸则侧重于肾。
  [临床应用] 本条一病二方,虽皆用“温药和之”,然治脾治肾,各有所主。久病支饮,用肾气丸加巴戟、胡芦巴、苁蓉、蛤蚧、五味子、补骨脂、白果之类,可增强温肾纳气、通阳化饮的疗效。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4 15:55: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14 07:57 编辑

       在这一条中,“心下”是指胃十二指肠、肝胆的慢性炎症(痰)以及粘膜下水肿和炎症渗出物。这是指心下微饮。
      心下“伏饮“、“留饮”是指顽固性,不容易治愈的慢性炎症及其渗出物。心下,是指:指胃十二指肠、肝胆等毗邻的器官、组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2 09:01 , Processed in 0.0543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