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7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2 08:4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17条
【原文】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词解】
  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
  
【释义】
  本条可分两段分析,上段论寒疝的病机,弦与紧脉,皆为阴脉,主寒盛。寒盛由于阳虚,阳气不能行于外,则恶寒,阳气衰于内,运化失常,则不欲食;寒气内结而阳气不温,则绕脐剧痛,成为寒疝。
  下段是叙述寒疝发作时的情况。当本病发作时,主要是绕脐疼痛。由于寒气攻冲,阳气不达,疼痛逐渐加重,因而汗出肢冷,此时脉象也由弦紧而转为沉紧,说明疼痛已至相当剧烈的程度,故用大乌头煎破积散寒止痛。乌头性大热,临床常用以治沉寒痼冷,对于腹痛肢冷、脉象沉紧的发作性寒疝证能祛寒助阳,缓和疼痛。用蜜煎者,既能制乌头毒性,且可延长药效。方后云“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可知药性峻烈,用时宜慎。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寒疝的病机和证治。
【参考】
  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从外得。弦则卫气不行而恶寒得,阴出而痹其外之阳也;紧则不欲食者,阴入而痹其胃之阳也。卫阳与胃阳并衰,而外寒与内寒交盛,则是阴反无畏而上冲,阳反不治而下伏,所谓邪正相搏,即为寒疝者也。”
  程林《金匮要略直解》:“乌头大热大毒,破积聚寒热,治脐间痛,不可俯仰,故用之以治绕脐寒疝痛苦。治下焦之药味不宜多,多则气不专,此沉寒痼冷,故以一味单行,则其力大而厚,甘能解毒药,故纳蜜煎以制乌头之大热大毒。”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08:46:55 | 只看该作者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7条

寒疝
  一种急性腹痛的病症。见《金匮要略》。由脾胃虚寒,或产后血虚,复感风寒外邪,结聚於腹中而致。症见脐周绞痛、冷汗、四肢厥逆、脉沉紧,甚则全身发冷. 四肢脉木;见於血虚者,腹痛连及两胁、小腹击急。指寒邪侵於厥阴经的痛证。症见阴囊冷痛肿硬、痛引睾丸、阴茎不举、喜暖畏寒、形寒肢冷等。
  寒疝
  病名。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①指一种剧烈之腹痛,由内脏虚寒,复感寒邪(或风寒)而发病。《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诸病源候论》卷二:“寒疝者,阳气积于内,则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则寒气盛也。故令恶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出,遇寒即发,故云寒疝也。”治以温经散寒为大法,兼以活络通下。用大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方治疗;亦可以玄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为末,酒调服。
  ②指阴囊硬结、肿痛。由寒邪袭于厥阴经所致。《儒门事亲》卷二:“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卧坐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如寒气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温经汤、神应丁香楝实丸等方;寒邪盛,用医林四神丸、胡芦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选方》十补丸等。
  ③七疝之总称。《医学纲目》卷三:“疝图虽七,然寒疝即疝之总名。”
3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08:56:16 | 只看该作者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7条

    金匮要略与伤寒原是一本书,后来分为两本书,其关系与传染病学与大内科的关系类同。传染病学只讲传染病的急性期,其慢性期、后遗症、慢性并发症都在大内科中包含。所以金匮要略中的许多病是伤寒论与温病的后遗症、慢性并发症等。这也是我们解读金匮要略时的一个思路。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7:48:56 | 只看该作者
剧烈腹痛,全身冷汗、手足发凉……疼痛性休克。
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7:53:12 | 只看该作者
          脐周疼痛是指以脐周为中心的腹痛。常见于各种胃肠道疾病。肠蛔虫病、急性阑尾炎、盲肠炎、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缺血、小肠扭转、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十二指肠憩室、过敏性紫癜等均可出现此症状。
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8:06: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3 00:09 编辑

乌头,有毒。慎用。古代,不得已用之,现代镇痛的药物很多,大可不必冒险。在这里这也是镇痛作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8:10:58 | 只看该作者
      乌头煎
别名大乌头煎(《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乌头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功能主治破积,散寒,止痛。治寒疝绕脐腹痛,若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400毫升,煎令水气尽,取400毫升。强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备注方中乌头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缓和乌头之毒性,又能增强止痛和延长疗效。二药合用,故可用于阳虚积寒在里,寒气搏结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乌头有毒,必须久煎,并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有间歇,甚至昏迷等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8:16:07 | 只看该作者
      乌头作用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4]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化学成分
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乌碱甲、乙(chuan-wubaseA、B)。
草乌含剧毒的双脂类生物碱: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乌头碱(aconitine)等。 [5]  




成分药理

乌头
川乌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约0.4%-0.8%。如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另有报道含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乙。草乌含果宁、β谷固醇等成分。
实验证明,乌头注射液(每ml含乌头碱0.4mg)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前胃癌Fc和肉瘤S180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抑制Lewis肺癌自发转移。以生川乌为主组成的复方三生针注射液体外实验,对人肺癌、肝癌、胃癌细胞均有直接杀伤效应和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前,与长春新碱的作用相似。并能抑制人肺癌细胞、小鼠Lewis肺癌细胞及肝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尤对RNA的合成抑制最强。复方三生针的不同浓度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肺癌为59.8%,肝癌为 82.7%。该药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 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IgG及菌酶含量均无明显影响,提示复方三生针的抗癌机制可能主要是与其抑制细胞生长和核酸代谢有关。草乌能提高血清总补体的活性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6]  




现代应用
恶性肿瘤
汤铭新等报道,用0.8mg/2ml的乌头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为1疗程,休息15-30天后继续给药,治疗晚期胃癌不能手术者16例,总有效率为61.54%;治疗胃癌姑息术后患者46例,有效率为80.0%;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 22例,有效率为 54.54%。有效病例表现疼痛缓解,食欲增加,存活期延长。临床观察认为四川产乌头制成的注射液疗效显著,它不但能缓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而且还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无毒副作用,不成瘾,优于化疗。
白血病
郑金福等等报道,用生川乌配巴豆、雄黄等药组成“抗白丹”治疗10例白血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血象或骨髓象检查确诊,其中急淋2例,急粒6例,急单2例。抗白丹剂量成人每天4-8丸,小儿l-4丸,于清晨5时开水一次送服。连服3-5天,休息1天。一般先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以保持大便每天4-5次为度。结果,单用抗白丹治疗的6例中,有效2例,无效4例,抗白丹合并化疗的4例中,有效3例,无效1例。



毒性
编辑




毒副反应
乌头中毒多与超量、生用、配伍不当或与酒同用有关。表现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发麻、头晕、耳鸣、言语不清及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腹痛腹泻等症。可用中药蜂蜜冲服解毒或饮绿豆汤。
9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08:16:53 | 只看该作者
      食用禁忌
服用乌头时,不能食用豆鼓、鼓汁、盐酸等食物。因为它们药性相反,同食影响疗效并对身体不利。




中毒症状
1、神经系统
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指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减弱或消失,有紧束感。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7]  
2、循环系统
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7]  
3、呼吸系统
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7]  
4、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少数有里急后重、血样便、酷似痢疾。 [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05:00 , Processed in 0.0520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