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4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18 08: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1 09:11 编辑

第14条
【原文】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词解】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是形容腹中寒气攻冲,腹皮突起如头足样的块状物。
  如一炊顷:约当烧一餐饭的时间。
  食糜:指吃粥。
  
【释义】
  心胸中大寒痛,是言其痛势十分剧烈,痛的部位相当广泛。从上下来说,由腹部到心胸;从内外来说,由脏腑到经络,均为寒气所充斥,而发生剧烈的疼痛。当寒气冲逆时,则腹部下冲皮起,似有头足样块状物,上下攻冲作痛,且不可以手触近;又因寒气上冲,故呕吐不能饮食。病由脾胃阳衰,中焦寒甚所引起,故用大建中汤主之。方中蜀椒、干姜温中散寒,与人参、饴糖之温补脾胃合用,大建中气,使中阳得运,则阴寒自散,诸症悉愈。
【中心思想】
  本条论述脾胃虚寒的腹满痛证治。
【按语】
  本条“痛而不可触近”,似乎实证,其实是严重的虚寒证;虽有“痛而不可触近”,但其痛上下攻冲走动,而无定处,非若实证之满痛,着而不移,可以此为辨,则虚实自明。
  附子粳米汤证与大建中汤证同属脾胃虚寒,但前者偏于水湿内停,故重用半夏以化水湿;后者偏于寒甚,故重用干姜以温中散寒。由此可见,两者虽同有腹痛,但前者主证在于腹中雷鸣;后者则攻冲之势较甚。同时,大建中汤用人参、饴糖,可知其虚的程度,又较附子粳米汤证为重。


         有压痛,而没有腹膜刺激症,没有腹肌紧张只石硬、板样腹。证明没有腹膜炎,没有燥屎。肠型出现,剧烈腹痛,呕吐等临床表现,可以证明肠梗阻存在。本条与13条不同,痞满燥实坚同时存在,大承气汤的适应症。本条应该是动力型肠梗阻,功能性的,(以方测证)。
2
 楼主| 发表于 2009-7-18 08:38:43 | 只看该作者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第14条

    过敏性腹痛。
3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57: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9-11 08:14 编辑

      
    胃肠型

       胃肠型是指腹壁可见到胃和肠的轮廓,当胃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致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在腹壁显现出各自轮廓。除特殊情况外,胃肠型往往提示存在梗阻,常伴有蠕动波,需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治疗。
     病因及常见疾病

       1.正常情况下,成人腹壁一般看不到胃肠型,在部分小儿、腹壁薄或松弛的老年人、经产妇或极度消瘦者进食后可能会见到。
  2.肠梗阻严重时,胀大的肠袢呈管状隆起,横行排列在腹中部,形成多层阶梯状肠型。结肠远端梗阻时,肠型较宽大,多位于腹部周边,盲肠多扩张,呈球形且随蠕动波的到来更加明显。
  3.出现胃型,说明存在幽门梗阻等疾病。

    伴随症状

      1.蠕动波
  为了克服幽门梗阻或肠梗阻,胃肠型常有阵发性蠕动增强,在腹壁上看到胃肠型的变化,即蠕动波,在观察蠕动波时,常需采取适当的角度。幽门梗阻时,上腹部可以看到有左向右的蠕动波;回盲部梗阻时,脐周可见方向不定的蠕动波和肠型;降结肠梗阻时,可见从右至左的蠕动波。
  2.其他
  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梗阻症状。










常见病因肠梗阻、幽门梗阻常见症状蠕动波、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6:53:15 | 只看该作者
       1.按病因分类
(1)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肠内、肠壁和肠外各种不同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内容通过障碍。
(2)动力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所致,并无肠腔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是因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或毒素刺激肠管而失去蠕动能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运行;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有时麻痹性和痉挛性可在同一患者不同肠段中并存,称为混合型动力性肠梗阻。
(3)血运性肠梗阻 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蠕动功能丧失,使肠内容物停止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循环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 有肠梗阻存在同时发生肠壁血循环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肠梗阻程度分类
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或部分性肠梗阻。
4.按梗阻部位分类
可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
5.按发病轻重缓急分类
可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6.闭襻型肠梗阻
是指一段肠襻两端均受压且不通畅者,此种类型的肠梗阻最容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肠梗阻的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如肠扭转可既是机械性、完全性,也是绞窄性、闭襻性。不同类型的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如单纯性肠梗阻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扩张,最后也可发展为麻痹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时,由于炎症、水肿或治疗不及时,也可发展成完全性肠梗阻。
5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7:16:43 | 只看该作者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收缩使肠管扩张蠕动消失。患者腹胀显著,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罕有引起肠穿孔者。

        本条不符合麻痹性肠梗阻。符合【后者系肠管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肠壁肌肉过度收缩所致。】

点评

李老先生将西医的“肠梗阻”分类进行简单叙述,对中医临床辨别用药有指导意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9-11 17:57
6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7:22:13 | 只看该作者
      a  麻痹性肠梗阻
       b.痉挛性肠梗阻比较少见,且为短暂性的,梗阻是由于肠肌痉挛性收缩以致肠腔缩小而引起,偶见于肠道炎症或神经功能紊乱。
7
发表于 2019-9-11 17:57:1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9-9-11 17:16
麻痹性肠梗阻亦称无动力性肠麻痹,是因各种原因影响肠道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或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 ...

李老先生将西医的“肠梗阻”分类进行简单叙述,对中医临床辨别用药有指导意义。

点评

谢谢先生关注。谢谢先生支持。  发表于 2019-9-12 06:19
8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07:33:08 | 只看该作者
        慢性假性肠梗阻
         假性肠梗阻是一种有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梗阻证据的综合征。按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复发性)两类。
       病因
      慢性假性肠梗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假性肠梗阻
      主要是肠壁平滑肌或肠肌神经丛病变所引起,可表现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发病,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继发性假性肠梗阻
   可继发于多种基础疾病:
(1)结缔组织病 硬皮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3)内分泌病 黏液性水肿、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
(4)其他 药物因素如吩噻嗪类,手术因素如空回肠旁路术以及电解质紊乱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或便秘,有的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或有吞咽困难,尿潴留,膀胱排空不完全和反复尿道感染,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瞳孔散大等。体格检查有腹胀,压痛,但无肌紧张,可闻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常见。本病诊断较困难,常常是在反复剖腹探查后,未发现机械性肠梗阻病因时才考虑本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19 05:00 , Processed in 0.0561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