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8~241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5 17:4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解读   此两条的临床表现特点是:“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转换成西医的概念就是:阵发性的脐周疼痛、烦躁,这正是腹部空腔脏器梗阻的典型表现,包括胆管、胰腺管、肠管等。梗阻早期还没有发热这个症状。中医认为绕脐痛、发作有时,主要由于是肠中燥屎不得出,而矢气冲攻,所以发作有时。西医认为腹痛是肠梗阻后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在腹中部脐周围附近,呈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剧烈的肠蠕动企图使肠内容物挤过梗阻部位所引起。腹痛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体在肠内窜行,到达梗阻部位而不能通过时疼痛最重;如果是不完全梗阻,当气体通过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相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生。对于腹痛的发生机理,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西医认为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肛门排气;与中医的绕脐痛、烦躁、腹微满、心中懊(侬)、不大便完全一致。所以阳明病腑实证与肠梗阻是一个证态,这个证态还应当包括腹部其它空腔脏器的梗阻。
    以上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当气体通过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若肠梗阻发展至绞窄性时,有大量毒素和细菌聚积在腹腔内,刺激腹膜则转变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到病程晚期,由于梗阻部位以上肠管过度膨胀,收缩能力减弱阵痛的程度和频率都降低。当出现肠麻痹后,不再出现阵发性绞痛,呈现出持续性胀痛。如254条、255条。
     240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脯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解读  本条是界于太阳病与阳明病之间的状态,这时要根据其它临床表现来决定治疗方法。脉实者,脉浮虚者,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都是举例而言,不是定论。
    241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词解
    宿食:食物经宿不消,停滞肠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02:32 , Processed in 0.06283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