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and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与《法要》的异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10-17 13:24:5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与《法要》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lander2006/10/17 09:30am 发表的内容:
回老山羊:实事求是地说,作为外行,能引古人之说以应付,已感到不易;再说,你问脾何以欲缓而不是欲急,就象问脾五行何以为土而不是木?远非我的能力所能答。好在这里有行家,我们继续请教:
肝的苦、欲、补、 ...
先生甚为善思,且治学严谨,佩服!
先生的言谈实是过于客气,何谓外行、内行?中医博士就内行吗?依我看未必。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脾何以欲缓而不是欲急,脾的五行何以为土而不是木?这个问题看似问得多余,其实不然!论坛上虽然行家不少,但多是发表文章、玩文字游戏而已。记得今年我初上论坛时,也曾问过类似问题,所得的回答总觉得不够客观,甚至有的脑羞成怒。甚憾甚憾。窃以为,先圣留下的话如同鞋子,如果我等后人只管穿,而不去弄清先圣做成鞋子的事实依据,那只能穿不合适的鞋子,这实在是活生生的“画地为牢”!比较典型的是,论坛上不少行家,常常以考证的方式来理解经典,哪里哪里考古出来的东东说明了什么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窃以为不够妥当。
下面引用由lander2006/10/17 09:30am 发表的内容:
肝的苦、欲、补、泻和《内经》完全相同,心只有泻不同。《内经》甘泻,《法要》苦泻,哪个更接近临床?或者说,哪个更有道理?
我认为:《内经》适其性曰补,逆其性曰泻。苦坚与咸软相反,而甘缓则不完全相反,应以《法要》为是。
个人经历,甘能泻,苦亦能泻,《内经》与《法要》皆有其理,无所谓对错,只不过是持说法的角度不同罢了。
请指正。
12
发表于 2006-10-17 16:17:58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与《法要》的异同

已知内经无方.只能暂以法要之方说明:如味甘之甘草作小补脾汤之补药<甘补脾>,却又作小补肾汤之泻药<甘泻肾>;味苦之竹叶作小补肾汤之补药<苦补肾>,却又作小补心汤之泻药<苦泻心>.因此先人设定的五脏苦欲补泻,有特定的旨意.
13
发表于 2006-10-18 16:59:47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五脏苦欲补泻与《法要》的异同

下面引用由hkc02072006/10/17 04:17pm 发表的内容:
已知内经无方.只能暂以法要之方说明:如味甘之甘草作小补脾汤之补药<甘补脾>,却又作小补肾汤之泻药<甘泻肾>;味苦之竹叶作小补肾汤之补药<苦补肾>,却又作小补心汤之泻药<苦泻心>.因此先人设定的五脏苦欲补泻,有特定的旨意.
先生好悟性!
世上本来无法,人为自我定法。先人留下之方,自有其旨意,今之诸多医者,好其方而轻其
意,奈何奈何?所谓“字难达意”,眼光死死盯着文字不放,实是可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42 , Processed in 0.0456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