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先天精气与后天精气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
李中正
摘要:目前各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未提到先天精气的时限性,先天精气与后天精气的构成比,及中医学如何认识‘男性更年期’、‘性早熟’等问题。本文结合《内经》养生诸篇提出:先天、后天精气奉养人体呈区间优势,并存在明显的构成量比,强调先天精气的保持是寿命延长的关键组分,而先天精气不能受用一生;提出肝气始衰标志着更年期的起点,文中还涉及了天癸与先天、后天精气相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内经》;精气;天癸;养生
先天精气与后天精气之所以有区别,就在于二者的‘量’和‘质’,从这两点来认识中医学精气理论是非常有价值的。无论道家还是《内经》都认识到,天地之精气,寓于人体,不是终身受用的,而目前中医学各统编教材未提及到这个问题,只言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共同作用人体,这样造成许多问题的难以解释,如老少生理特点的实质性差异;更年期后的养生问题,如,老年人多进食,高营养摄食利于养生吗?等等。故从质、量的角度,分析先天、后天精气供养人体,有助于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完善。
1. 先天精气的时限
先天精气在《内经》中称之为天地之精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里的天地之精气指的就是人的先天精气。)天地之精气皆竭并不标志着死亡,人类寿命大多都超过男子八八,女子七七,尤其是女子,更是寿长。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可知,七七只是女子更年期之时,女子七七之后不能有子,是因为先天精气竭,然女子七七之后仍将生存下去,这里就暗示了先天精气不能受用于人之一生,因此在中医传承中不应再将寿终之时界定为先天精气的耗尽,人老虽说风烛残年,苟延残喘,然寿不断(另一种可能是先天精气在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之后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先天精气,与生俱来,有时限性,其‘量’有限,因此人的生命分为先天之精保有的阶段和先天之精消尽(或极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分清这两个阶段或者划分这两个阶段,不但对于养生意义非浅(从具体的年龄来划分是无意义的,这里强调的是从生理状态的综合表现来划分的。),且对于研究老年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具有不可忽视的帮助。
2先天精气、后天精气与寿数
人之寿数由先天精气即天地之精气和后天精气共同决定,两者各具优势区间,存在量比。但是若天地之精气竭后,生命受后天精气支配,后天精气孤掌难鸣,其量有限,消耗殆尽,故称之为‘残年’,如《养老新书》曰“人为万物中一物也,不能逃天地之数,若天癸数穷,则精血耗竭,神气浮弱,反同小儿,全籍将护,以助衰晚。”数有定数,量有限量。一生之中,也有‘先后之别’。
《内经》中把人之寿数,分为三种,第一属真人境界,“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第二“人之寿百岁而死”的尽终其天年,属自然死亡,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灵枢•本藏》中也称之为‘天寿’,如“愿闻人之不可病者,至尽天寿”。第三,中寿而尽、不能终期,在《灵枢·天年》有‘中寿而尽’,《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半百而衰’。这三者差异的根本在于先天精气的耗用。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列举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者表现寿数不同,其中真人,至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在道家修练中,真人、至人达到了与天地精气相往来的境界,故天真受用无穷,从中可知,先天精气长存不竭,是长寿之本;尽享天年者,通过逐渐消耗先天精气和后天精气的承接补充,达到顺应自然的生灭;中寿而尽者,是过用或失用先天精气,使精气竭绝,命不得续,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难经·三十七难》“不得尽其命而死”都属于失用范畴。
先天精气的优势区间更迭为后天精气为优势的区间,在生理学上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生、长’到‘壮、老’,正如‘阳极生阴,物壮则老’,在《灵枢·天年》中“四十岁,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表明此时十二正经的气血达到了‘大盛以平定’,即生命曲线由高点进入平台期(相近似),‘平台期’表明了后天精气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先天精气的衰减,以先天精气所主的‘生、长’期,经过一个平台期,‘壮’,随后进入以后天精气奉养的‘老’。文中“五藏六府十二经脉,皆大盛”五藏六府、十二正经的气血成为生命延续的储备物质(还包括奇经八脉),这些物质与能量将受用余生残年,正如《遵生八笺》曰“其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在饮食以生气血[3]。” 这样从“天癸竭”到“男不过尽八八……天地之精气皆竭。”后天精气独养的生命开始了,时称老年,如《灵枢·卫气失常》“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人老,皆自觉‘目昏,身疲,欲卧’,如《史记·扁鵲仓公列传》“脉法曰‘年五十当安卧’”。这时生理上已发生了质的改变。生命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天地精气竭后,人体五脏逐渐发生了生理性的衰退递变,《灵枢·天年》记载了人年五十到百岁,从肝气始衰到五脏气皆虚而终的内容,而《素问·上古天真论》只写到天癸竭,不论后天的衰变,这显然划分开了两个生理阶段。
3. 男性更年期的开始与养生的关键问题
靠后天水谷之气奉养人体,同时生命也主要是以消耗脏腑经脉中储备的气血为特点。这个时间区间,就是现代医学中的更年期,女子表现为断经以及更年期症状。在《内经》中还记载了男子类似女子更年期的相应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与《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以上两篇中,男子五十,‘肝气始衰’与‘七八,肝气衰’表现出筋不能动,目昏,胆汁分泌少,肝体萎缩等衰退性变化。以肝藏象表现为著,由于肝主情志、主谋虑,故精神、情志及视力表现于老年男性尤为显著,在心、身疾病的防治方面意义重大,临床如高血压,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将在这一阶段症状加重和明显化,故应着眼施补肝气,减缓由生理退变而产生的临床影响;科研工作,也要注意到这个因素,从而较少实验误差。
先天精气竭后,人体精气处在一个‘量’骤减的轨迹上,又由于五脏化五气,必须要有先天精气的扶助,即先天精气充足,吸收水谷,以变精微则五脏气源源不断的产生,正如《素问·阴阳别论》“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无‘本精’则和化不出脏气(阴气);倘天癸已竭,则无论甘美滋厚之味,终不‘化气’,化生五脏气,反而却停痰聚湿,因此先天精气有促使后天精气产生的作用,一旦失去先天精气的再生循环作用,人气自成一种单向使用或消耗的生命过程。故而中老年养生必须减少口腹之欲。如若不戒,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总之,先后天精气有‘质’的差别,之间不能完全互补,故在道家养生理论中,后天之精气应回归于先天,不应徒耗散于日用,只乘年早,天癸未竭,‘积精全神’后‘练精化气’增补先天之气,减缓先天之气的过早、过快消耗,达到长寿目的。
4. ‘天癸至’的定数与变数
先天精气消耗的过程同时,后天精气逐渐增加,二者质与量的结合,主持着一生中的各种生理功能。天癸,主要由先天精气所主,正如清·陈士铎《本草新编·月水》“此水为天一所生,乃先天之气所成,后天之气所化,无形而变为有形也。”我们知道每个人‘天癸至’时不一,女子的‘月事以时下’有定数也有变数,这是因为天癸的至与竭受到两种力量支配,即先天与后天精气,假若单纯先天精气所持,血气不生,血气不盛,天癸不至,单纯后天精气所持,真精已竭,肾元亏,天癸竭绝。因此两者的构成比及时间属性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人类的饮食结构、睡眠、社会环境时刻都在影响着人的生理过程,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先天精气的释放速度和后天精气的积累,导致构成比的动态变化。其中尤其是对后天精气影响大,比如目前儿童肥胖症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无节制的摄取水谷精微,造成后天精气的过盛,‘味归形’,形体充盛,甚至“身体盛壮”、“肌肉满壮”,其形气、血气提早大充,造成冲任血气提前大盛,发生‘天癸前至’,第二性征较早出现的性早熟(反之‘天癸后至’),这里因为冲任分属气血之海、血海、阴脉之海,根据《内经》理论,“五味以养五脏气”及“阴脉荣其脏”、“阴受气于五脏”可推知:肥甘厚味的饮食结构对五脏的血气充盛,阴脉、血海的影响很大,甚至改变自身的体质。因此后天因素对‘天癸至’这一生理现象的反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总之,养生注重先天之精,通过后天调摄,保养天真为目的;先天之精释放有时间属性,后天精气积累要顺应先天之精的衰减曲线,任何强调以后天精气补充为养生主流的学说,都是盲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