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6-17 18:4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这一条我再上文中已有明确地解释,这个解释相信大家都会明白理解,您不明白是您自己的事。本来我可以不再回答,但是,鉴于您对中医事业的“拳拳赤子之心”,又有“拨云见日之志”。我再尽点义务,给您举例说明一下。]
先生是好人哪!

[您看您在这里也用了“通”字,您说您这个通字,是指中医只向西医去呢?还是西医只向中医去,还是中西医理论有来有往?这是您的矛,您的盾!他们俩已经打起来了.
您的通字也只能解释为有来有往,看来您根本不是不懂通字如何解释,您是在故意与人为难。],

可能是先生误解了我的本意,或许我所说是先生以往闻所未闻,由于学历低,真的没有说好,但是绝对没有故意与人为难的意思,如果我从最简单的角度提出的问题,以先生的学识,使先生感到为难,那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仔细思考了先生的反问,我说的中西医理论应该相通,这个“通”字没有哪边向哪边去的意思,也不是中西医理论有来有往,而应该是互相呼应,如树枝一枝动百枝摇,因为有一种事实上内在的整体联系相通,但是并不会哪只根枝条到那根枝条上去。人体是中医、西医共同的治疗对象。在对生理的研究应该各有发现,有相同,有不同,又各有遗漏,所以应该能互相呼应。

[1,对世界和对人体的看法不同,一是还原论,一是整体观念天人相应。这是角度不同的徊异的看法。
4,对病理变化的阐释不同,西医重视就病论病,局部治疗,中医重视有机整体,重视脏腑联系与疾病的传变,内容还有很多。
5,治疗的手段不同。西医重杀菌杀病毒,去除局部致病因素,中医重人的本身,重视调节人体内环境不利于病邪发展,重视本质的治疗。]

从解读《内经》,已经发现《内经》主要是说“气”,与气生化有关的内因、外因,气的盈亏刚弱以及经脉往来。也就是先生所说的“重视调节人体内环境不利于病邪发展,中医重视有机整体”但是整体是由多方面器官、物质组成,如精、气、神、魂、魄、经络、等,由于年代久远,语言自有不同,想来不会人体结构有大变化,如果是人体结构有大变化,那么中医虽说走样,也还是古老相传,就会没有用
所以清晰理解《内经》中的关键名称,才能理解中医理论,而不是含糊的整体观,如果对诸多名称含糊其词,不理其意,那不是整体观,而是除头割脚的大阉割,囫囵吞;目前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兼学,分科论点深入人心,并不是先生一人,可以说许多西医观念将中医全面感染了,真有点跟了三年奶妈不认得亲娘的架势!整体观应该包括组织结构:脏腑、筋骨皮肉,部位:上下、里外,变化:食物到精气、神的转变过程,都有全面清晰了解,治疗时才能全盘考虑,药物跟进。

[您未把复杂的事务“孩童”化了]
好像是,因为初时什么都不懂,而医生们在二十年间逐步把我送到鬼门关前,撂下不管,一夜间气若游丝,还说一定受了重大刺激,这也是什么精神因素、体质因素这种江湖口吻的感染!
凭着对中医理论“通则不痛”的深信,和最后一张使我倒床不起的药方,拆方,试药,逐步理解中医理论,在2002年与2006年两次成功根治自身的高血压症,两次高血压原因在不同的神经因素,说神经因素,是因为两次的两味药都有神经麻醉成分,因为药监局虎视眈眈的检查销售处方药的处方,药房都不愿经销,以至买不到药,费尽周折。对于我这么一个未入中医门的外行,能根治的高血压病,却是世界难题,我所依靠的就是以上对《内经》理论的理解。所以我想,学识高深的专家们,一定是理论上在哪里绕住了。
其实《内经》阴阳、五行的理论,非常简单,阴加阳如水加火,等于气。就如1+1=2那么简单,难的是如何把理论精确与方药结合,如何把方药根据病情准确切入,就如大树,树干一个,很简单,要数清那么多树枝,不简单。
象先生们都有深厚的临床经验,难的部分已不是问题。只是把理论看的太复杂,千百年来,理论部分也确实被绕得象个大迷宫。

如对“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的解释:
[我这样认为:考《辞源》四维词义,一指“礼义廉耻”为治国之四纲。二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三指古代一种游戏。游戏与本文中四维的义无关。而“礼义廉耻,东西南北”虽也与本文的四维意义无直接的关系,但是,它却可以理解为四维大概可以泛指四种并列的事物。而“寒,暑,湿,风”四种主要的致病因素正可以用四维来指代。由此推知,张介宾解释为正气,似有不顺。而张志聪高世栻解释为病邪,于义乃通]。
先生的解释有自己的思考,也是愿意与先生交换意见的原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歧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
由此可知,“四维”是维系气化的四种因素:春夏秋冬也即寒暑温凉,关键在于“相代”之“代”字,不能按时胜复,则为病邪,使阳气消竭。
对于先生的忠告,牢记在心,争取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只是天命不由人,只怕两脚一伸,空留遗憾,所以只想把想说的先说了,也可了无遗憾,打扰先生,表示抱歉,对不起!
12
发表于 2007-6-28 22:03: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你欣赏您的“阳春白雪”,我和别人去弹“下里巴人”。
" 没您那个“地气……”

先生是高雅又高傲?能弹“下里巴人”已不错。只可惜先生把“阳春白雪(内经)”弹成“下里巴人”,
《内经·水热穴论》:“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不知此“地气”二字何解,先生把之乱送人,我可不敢受哟。
愿先生能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以示高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00:10 , Processed in 0.10225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