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9篇 现代医学的困境(5)— 替代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1-5 23:3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9篇  现代医学的困境(5)— 替代疗法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目前最能代表现代医学的“现代高科技水平”的治疗项目是介入疗法和器官移植。这些技术不涉及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也与致病原因无关。回避了病因的研究和治疗。在目前能够使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得以延长生命期或改善生存质量。因为与病因治疗无关,故俗称“替代疗法”。这种疗法,正因为它是在回避病因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正如美国的刘易斯,托马斯所说的,替代疗法不过是一种“半拉子”技术,不是真正的技术。是暂时的将来肯定要淘汰的技术。由于这些技术的高额治疗费,不但使个人无力承担,就连国家、社会也无力承担。这就在经济上决定了这项技术是不可能推广的。
    器官移植的探索始于20世纪40年代,致今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如果要从利弊和功过的角度来评价器官移植,那么可以说,器官移植在当今高科技项目中是功劳最大而过失最小的。199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进行肾移植和骨移植的美国医生约瑟夫,默里和唐纳尔,托马斯。在此之前,诺贝尔医学奖和少授予与临床相关的医学项目。这说明临床器官移植得到了世人的承认和充分肯定。迄今,全世界的器官移植数已达到30多万例。截止到80年代,全球已有20万例,而到90年代,每年都有2万多例。而且人的各种重要器官,如心、肝、肺、脾、肾、胰、骨髓等都可以移植。从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来看,最近十年的统计来看,器官移植的总体成功率在60%以上。器官移植病人存活年限在10年以上的达65%其中肾移植病人存活年限最高,达30年。其次是骨髓移植,达25年。肝移植达23年。心脏移植达22年。与其他医疗手段比较无论从对病人的治愈率,还是病人接受移植后的生存时间来判断,器官移植都是无可非议的。
    现在正处在替代疗法发展的旺盛时期,基本听不到对替代疗法的批评。下面我们引用美国医生刘易斯,托马斯对替代疗法的分析,可能对我们深入认识替代疗法有所帮助。他写道:
    医疗方面有着三个水平非常不同的技术,它们彼此如此不同,就象全然不是一种活动。如不把这三个水平的技术彼此分开,医生和分析家们就会陷入麻烦。
    首先,有一大部分技术可以称为“非技术”。这些技术不能用它所改变疾病自然进程或改变其最终结果的能力来衡量。很大一笔钱是花在这上面的。不但病人,医学专家对此也评价甚高。其中包括有时称为“支持疗法”的方法。它帮助病人治愈一些一般说来还没有被理解的疾病。这就是“护理”、“维持”这类字眼所指的事。这种技术是不可取代的。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因为它不涉及针对疾病机理采取的措施。在病人疑心自己得了这种或那种不治之症时,任何好医生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向病人保证,解释,说他实际上很健康。这种事就属于这一类“非技术”。内科医生过去在白喉、脑膜炎、小儿麻痹、大叶性肺炎、和所有后来得到了控制的其他传染病患者的床边所作的事,也属于这一类。现在的医生,对下列疾病的患者也必须做兔样的事。这些病包括难以驾驭的癌症、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中风和晚期肝硬化。人们可以想出至少20种主要疾病需要这种支持疗法。因为这些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技术。这种非技术费用很高,而且一直越来越高。它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也需要内科医生的艰苦努力和高超技术。只有最好的医生才善于收拾这种败局。这还意味着长期的住院,大量的护理,并涉及医院内外大量的非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简言之,这种疗法构成了今天医疗费用的重要部分。
    比非技术高一个水平的是某种技术,最好称之为“半拉子技术”。这就是发生既成事实之后非作不可的一些事情。有些疾病对它的进程你几乎无能为力,而它的一些使人丧失功能的作用你得费力补偿。这种技术是用来弥补疾病后果或推迟死亡的。近年来的突出事例就是心脏、肾脏、肝脏、和其他一些器官的移植。还有同样令人瞩目的人工器官的发明。在公众看来,这类技术似乎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高技术的同义词。大众媒介倾向于报道每一道新的程序,似乎它代表了一个突破性进展和治疗学的胜利,而不是实际上的权宜之计。实际上,这个水平的技术本质上既是高度发达的,同时又是非常原始的。这种事人们必须继续去做,直到真正理解了疾病机理为止。比如,慢性血管球性肾炎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制约着这一疾病。是这些变应原导致肾小球的坏死。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还有待进一步了解清楚。然后才能不能知道如何明智地施行干预,阻止这一过程或使之向相反方向转化。当我们达到了这样水平的了解时,肾脏移植术就没有多大用处,也就不会产生今天这样的后勤学、费用和伦理学等巨大问题了。为了控制冠心病,发明了极其复杂而昂贵的技术,包括专门化的救护车和医院病房,各种各样的电子玩意儿。还有众多的新型的专业人员,来对付冠状动脉血栓造成的后期症状。今天用来治疗心脏病的办法几乎都是这一水平的技术。目前最先进的便是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当人们的知识多到足以理解心脏病到底是什么东西出了问题时,人们就能想出一些办法防止或转化这一过程。一旦这事发生,现行这一套煞费苦心的技术很可能就被搁置一旁了。在癌症治疗中所作的很多事情——手术、放射和化疗,都属半拉子技术。因为这些措施都是指向业已形成的癌细胞,而不是针对细胞转变成赘生物的机理。这类技术的特点是耗费大量的钱,并要求不断扩大医院设备,没完没了地需要新的有高度训练的人员来经营此业。而且,在目前的知识状况下也没法不这样。如果建立一些专门化的冠心病护理区能为几个冠心病患者延长生命,(没问题,这种技术对少数病例是有效的),那么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的状况:能建多少这样的病区,就会建造多少。能找到多少钱,就会花多少钱。我看任何人都会别无选择。能让医学撇开这一技术的唯一东西是新的知识,而获得这些知识的唯一源泉是研究。
第三类是那些如此有效,以至于公众似乎最少注意的技术。这类技术已经被看作理所当然的了。这是现代医学中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技术。最好的例子是用于白喉、百日咳和小儿病毒性疾病的现代免疫方法。其中还有当代运用抗生素和化疗对付细菌感染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付梅毒和肺结核,这体现了人类努力的一个里程碑,尽管这种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然还有别的例子:使用适当的荷尔蒙治疗内分泌纹乱,预防新生儿溶血性疾病,防止各种营养纹乱,或许有刚刚出现的对付帕金森氏综合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的方法。还有其他例子,没个人都可以提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候选者名单,但实际情况是,能有效对付的疾病远没有公众相信能治的那么多。这种真正的医学高技术,是从对于疾病机理的真正理解得来的结果,而一旦它成为可行的,它就比较的经济,比较的容易施予。(《细胞的生命理赞》第28-31页)
《健康报》2004.10.28  1版  今日要闻发表文章如下:
临床试验不够严谨 理论问题尚未突破
干细胞移植治心脏病该降温了
作者:罗刚
本报讯(记者罗刚)针对国内近来在临床上应用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风起云涌的势头,国家“973”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唐朝枢教授日前强烈呼吁,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还很不成熟,不宜推广,更不能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常规治疗策略,该给这股热潮降降温了。由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尚无规范性治疗方案,加上干细胞来源方便,移植操作相对简单,许多医疗机构甚至一些条件简陋的基层医院也热衷于开展包括心脏病治疗在内的干细胞移植临床工作。事实上,由于缺乏严格的试验对照、确切的观察标准以及长期的随访结果,其疗效尚难以作出正确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干细胞移植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人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质量保证尚需确认,成体干细胞横向分化的质疑尚未完全澄清等,其临床应用正面临重大挑战。唐朝枢教授指出,除了上述“共性”问题之外,在心血管领域,从干细胞植入到缺血心肌功能恢复的每一阶段,也都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疑惑:植入的干细胞能否准确到达心肌的受损部位?本就“娇嫩”的干细胞在损伤部位缺血、缺氧、代谢废物堆积的恶劣条件下如何生存、怎样分化?移植后的新生细胞与宿主心肌能否良好地协调参与心肌收缩?新生心肌细胞在发育阶段是否会受到体内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篇文章实际上不是只说心脏病一个问题,这个道理应该试用于所有干细胞移植问题。当然,站在机械论现代医学立场上的人会说,现在搞不清,但是将来会搞清楚的。这就是机械论的决定论思想的表现。现代医学所遇到的问题,不是时间可以解决的。必须改变思想方法,必须用系统论思想代替机械论思想,也只有在完成了这个转变以后,即只有站在系统论的思想上才可能理解为什么现代医学不能解决这些东西。我们在后面讲解了系统论思想方法以后,会再回来说明这个问题。现在只是提出这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5 12:15 , Processed in 0.0486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