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转帖]整体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整体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21 01:1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整体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整体论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
摘 要: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国古前辈在几千年前创立的,经过历代中医学者的实践,已经形成不同于现代科学体系还原分析论的具有独特整体特色医学体系,但是正由于创立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些模糊性等缺陷,但这不是前人的过错,这需要当代的中医学者们在继承前人优秀特色的同时不拘一格的吸收当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丰富自身,创立现代化的整体的现代中医药学体系。
关 键 词:中医基础理论 创新 整体 系统
传统中医药学是几千年前创立的,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依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而依旧显现各种医疗奇迹,传统中医药学在今天的发达的科学技术目前而依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足见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其中合理的科学内涵;在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今天,应该吸收当今最新的科学文化成果而完善自身,使自身现代化。而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的现代化更是其中的关键,它的现代化决定了整个中医药学的现代化发展。而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分析还原观的根本不同在于它的整体观,因而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必须彻底搞清整体的含义及其概念。
1、整体论与系统论的不同。系统论是贝塔朗菲于40年代研究理论生物学的成果,他认为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遵循着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互相联系性原则与动态性原则。前两条原则主要是指系统本身的组织结构特征极其行为表现,这就是贝塔朗菲所指出的“内部描述本质上是结构描述,即用变态数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概念去描述系统的行为”(《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后两条原则是指系统的外在的活动形式及功能表现,贝塔朗菲认为“外部描述是功能描述,即按它对环境的作用来描述的行为”。鉴于一般系统论是从生物研究入手的,所以强调了开放性,系统是在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联系的过程中保持特定的秩序的。系统的内在结构是指系统的“要素的秩序”,系统的功能是对外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秩序”。但是由于生命运动的复杂性,这种系统论不可能解决生命的存在和发展问题,更不可能解决生命内部及外部相互关系问题。普利戈京从平衡热力学最小熵原理入手,提出非平衡热力学的理论,在一般系统论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有效地阐述了系统走向有序机理——自组织理论。
而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是古代中国人在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对人体、自然界的实践观察,包括对生活现象、生理功能表现、病理变化反映,以及临床治疗效应等方面的反复观察,并进行综合与归纳、分析和对比,经过抽象思维的推导和升华,从而逐步形成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观念。整体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其实就是物质的功能和结构的统一,各因素合而为一整体(无极)了。由此一整体演化为“一”(太极)开始生“二”(阴阳),而逐渐生成“三”,而至具体整体(万物)了。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包括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与生理机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在结构上是相互沟通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的、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人与外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能动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自身稳定的机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联系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稳定性的思想,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系统论则是机械的、被动的、粗陋的,而中医学整体观念能动的、辨证的,具有丰富的辩证法和进化论思想内涵。这是系统论与中医学整体观的主要区别。
2、整体论的特点
2.1 整体的实在性 任何整体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和其他整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都是客观世界中相互联系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或者一个局部。比如人这个整体,不但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更是自然界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2.2 整体的联系性 任何整体都在和其他整体处在密切的联系当中,联系是这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条件,没有联系便没有这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性了。研究一个整体必须从这个整体的环境中去考察这个整体。从整体的相互联系中考察这个整体的特性,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自然界中的整体都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有相生关系的,比如人天关系,人体基因组整体和宏观整体等;有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的,比如人体五脏之间的关系等等。
2.3 整体的层次性 任何整体都是大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个整体有包含了小的层次的整体,小的局部组成。而局部性质的加和与这个整体的性质是远不一样的。而任何整体的局部都包含了整体的全部信息。人体的各部分就包含了整体人的全部信息。研究局部整体必须抓住全部整体的特性。
2.4 整体规律的类似性 “一物生来有一身,一物自有一乾坤”,每个整体都是从类似规律演化而来,从无极演化,有太极,从这太极演化阴阳,以至这一整体全部。自然界是这样的,人体整体也是这样的。高级整体的特性服从于初级整体的特性,运行规律也是类似于初级整体的。人体的生命分子基础基因组整体的内部运行规律便是人体宏观整体运行规律的根本。自然界整体包含了人体这个整体,人体的演化规律类似于宇宙整体的演化等。
2.5 整体的进化性 宇宙从无极逐渐演化太极,以至现在的万物,在发展至人这个宇宙最高级的生命个体,便是整体演化的最好的证明。生命的演化从最低级的病毒、细菌以至脊椎动物最后发展至可以思维更高主动灵动性的人。社会整体的演化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发展至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甚至高级的***社会也是整体发展的最好证明。整体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倒退,人体的生病,社会的倒退,以及宇宙的回缩等。
3、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性论述
3.1 人体的整体性 中医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组织结构上,是相互沟通的,有着层次结构的;在物质组成上,是同一的,精、气、血、津液等时刻灌注全身,并循环不休;在机能活动上,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的;在病理变化上,又是相互影响的,互为因果的。
3.2 五脏整体观 人体是以心、肝、肺、脾、肾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联络六腑、无体、五官等,将人体联结成统一体;而精、气、血、津液储藏和运行于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不但作为营养物质支持它们的功能活动,而且作为中介物质加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作为五脏整体产生的分子基础——基因组整体也必然存在类似的整体关系,基因组整体内部关系则是人体宏观五脏整体关系的内在根据,基因组整体必然存在产生五脏整体的各种基因组基块——不同基因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基本集团,而基因组基块之间又必然存在产生宏观经络系统的联系路径。研究基因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中医学的最基本的理论,而发展中医学也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
3.3 形神整体观 形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反过来又支配形体主宰形体,形神统一形成了人的整体。21世纪的前沿生命科学将是脑科学,对中医学来说这又是一个发展自身超越世界科学技术的绝好机会。中医学将脑的功能归于五脏,脑中存在控制和调节五脏、五官、四肢及五情、思维的各种神经中枢,而沈自伊又证明了肾阳虚的靶点在小脑,种种迹象都表明脑和中医学“神”的密切关系。其实神经系统就是中医学“神”的集中的综合的和统一的表现。研究脑科学、脑基因组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中医学的五脏整体观、形神整体观,它的研究是对中医学形神整体观的再一次的微观上的证明;研究脑的生理建构和文化建构的辩正发展关系又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中医学有什么理由不发展呢,不好好发展呢,而局限于前人的论述呢?
3.4 人天整体关系 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人体也是一个统一整体,人天就是一个浑然整体,人在自然界中存在和发展,人是自然界发展和进化的最高级产物。人体与自然界不停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自然界环境的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的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但是超出一定范围,人体则出现病态。具体的说人体的整体性规律与自然界整体变化规律存在一致性,五气、五味、五季等与五脏的相通性,五运六气、昼夜温差、地理环境等都是促进和影响人体生理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特别是对人体基因组整体的分子规律也就成了现代中医学的一项必然任务。
社会也是一个浑然整体,社会与个人也是一浑然整体。自从人类进化至人,人类就不在和自然界中其他物种一样了,社会因素成了影响人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可以促进人的某种性格的形成,而这种特定性格模式直接影响到人的五脏,影响到人的健康。社会的进步与否则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3.5 中医学整体观的模糊性及类比性 传统中医学建立的哲学观不同于古希腊的原子论,由于时代所限和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限制,对整体的看法只能是模糊的,只能用类比的看法。由于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和阶段性,科学界也不能理解这种整体观,而斥之于神秘的或者不可理解的,但是科学技术也在发展,物理学已经在原子、亚原子后在发展一种大统一理论——超弦理论,而笔者已经将它和中医学的宇宙整体观结合起来了;而生命科学在走向生命的分子基础——基因组时,不可避免地走向整体观,而解译基因组发展基因组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精与基因组紧密相连,气与蛋白质组紧密相连,而神与脑、信息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如前所述。而解译中医学整体观的模糊性及类比性最好的方法也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了。
4、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现代化
当代科学技术在分析还原论的基础上,在从宏观物质状态逐步深入至细微的物质状态,而逐渐转向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向了综合论、整体论。如果中医学不能在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上而现代化,很有可能被其他科学体系所赶超,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则在当时了。而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必须在坚持整体论这个基础上,才能保持与其他科学体系的相对性和自身的特色,才能不变质。
4.1 继续研究整体观,研究整体观的性质、特色及其根源,这是传统中医学区别与从希腊原子论发展而来的分析还原论主要特点,这是必须坚决继承的。而整个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在这一点上。在继承整体观的基础上,研究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根源《黄帝内经》,从整体的观点上研究《内经》,继续开发《内经》的优秀理论资源,研究继《内经》之后的各种医学著作,继承中医学的优秀特色。研究前人创作《内经》的历史局限及其缺陷,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地上有所发展。
4.2 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各种生命科学技术将有长足的发展,如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发展中医学自身特色,就成了当代中医学者必须研究对待的重大课题了。现代科学技术立论于实验和可以重复检验的基础上,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观正好可以大力吸收和利用,充实自身,突破传统,弥补自身在微观、量化及准确性等方面的不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结论:作为整体思想的一门自然科学,中医学应该吸收当代先进的分析、还原观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成为一门以整体观为主的整体-分析的科学体系,它的将来应该包括一切生命科学的一切优点而独立成为体系,中医学者应该有这样的勇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6 10:29 , Processed in 0.0546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